概述水文系统预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概述水文系统预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曾运姐

河源市华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水文系统预测有利于防洪等水利运行管理,在水文系统预测时应对相关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对于长期性的预测,我国的预测方法还是不够成熟,有待提高。本文根据多年工作实践,对水利水文系统的预测方法、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水利;水文预测;途径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工程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水文系统预测方面的准确性对水利建设、运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长期性的水文预测更应作为侧重。水文预测的对象有很多,如河道流量、地表水、大气水、植被水(蒸腾、蒸发)、水位、洪峰(峰量、峰现时间)、年径流、流量过程、枯水预测等等,按照我国目前的技术,长期水文预测仍然处于探索、发展的阶段,而这也是由于长期性的预测存在太多因素变化,强度更高。因此,下文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概述长期水文预测的主要途径

一般情况下长期水文预测的时间为3天到1年,和传统的短期水文预测存在明显的差异。目前长期预测方法有三种:①天气学预测法;②天文地球物理因素预测法;③统计学预测法。

(一)天气学预测法

径流的变化主要取决于降水情况,但是降水又要由特定的大气环流形势和天气过程来决定。天气学预测方法正是基于这一成因概念,并以前期大气环流特征及其各种各样的高空气象要素为依据,直接与后期水文要素建立定量关系,然后再按照这种关系依次进行预测。

(二)天文地球物理因素预测法

不管是“海温特征”、“火山爆发”、还是“臭氧的多少”、“太阳活动规律”等种种现象,都会对大气运动和水文过程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只有对这些因素与整个水文过程的对应关系进行认真分析,才能科学地预测后期水文要素可能会发生的各种变化。

(三)统计学预测法

所谓统计学预测法,指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从大量历史资料寻找关于“水文要素变化”的统计规律,并对之进行有效分析,分析其与其它因素的关系,最后就可以应用这些统计规律进行预测。总体上讲,统计学预测方法分两个方面:①单要素法,比如:它是将分析预测对象自身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当作预测的基本依据,像“历史演变法”;②多要素综合法,它是通过对影响预测对象的因子进行分析,然后从其中挑选出一批预测因子,最终建立其统计规律来,以便当作预测的基本依据,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实际上,在长期水文预测的主要途径中,统计学预测方法比较普遍,这方面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

二、长期水文预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长期水文预测模型的种类丰富多样,但是没有一种模型能够适用于所有的水文序列,也就是说,预测模型的适用性是相关人员需要进一步解决的迫切问题。对于具体水文序列的长期预测问题而言,人们一般都会通过“分析”、“尝试”、“检验”等一系列步骤进行分析,从而寻求到最为合适的预测模型。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长期水文预测研究工作一直处于发展阶段,与短期水文预测相比较,它还远远滞后于生产的实际要求。具体地分析,在预测理论研究方面,长期水文预测更加注重水文系列统计的相关特性,而对物理成因关系方面的关注相对较少;在预测方法方面,长期预测没有充分地研究各种方法的有效性,从而使现有方法难以在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在预测结果的实际应用方面,长期水文预测主要对水资源的宏观调控起了一定的参考价值。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增长,这就要求增强人们对自然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意识,促使流域内各部门提升“防洪”、“供水”预见期的能力,即社会生产的需求一定会推动科技的向前发展。毫无疑问,长期水文预测方法的研究必将受到相关科研人员的高度重视。

三、长期水文预测的方法探究

(一)创建科学的预测模型

水文要素的变化,都有自身独特的物理机制,从物理成因方面解释预测因子的合理性,进一步分析形成水文现象的物理机制,创建科学的预测模型是根本。具体地讲,在严格的物理成因基础上,建立有效的预测模型,这是长期水文预测及其他水文预测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比如: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长期水文预测方法。

由于水文长期预测中的影响因素十常复杂,同时需要考虑多个预测因子,并且建立预测对象与预测因子之间的线性方程,这种现象就是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于多元线性回归而言,假定在各预测因子和预测量之间,且呈线性关系的情况下,不断使预测值和实测值间的误差达到最小,还要认为未来就是按照这种关系进行发展的,以此进行预测,其基本模型方程式如下所示:

其中,b0,b1,…,bp,都是与xo,x1,...,xp无关的未知数,常常称作“回归系数”,属于随机误差,这就是P元线性回归模型。实际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也是长期预测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突破传统概念束缚,引进新的分析途径

水文系统不但十分复杂,而且尤为巨大,何况水文要素的时空变化还存在着高度非线性的特点。因此,相关人员需要依据水文要素变化的非线性特点,不断突破传统概念的束缚,不断引进新的分析途径,比如:“人工神经网络”就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新的分析途径。

从本质上讲,BP神经网络是一种误差函数的梯度下降算法,基本原理为:通过方向传播,不断调整网络的权值和阈值,从而使误差平方和最小。经实践证明,BP神经网络模型的映射能力超强,相关人员发现:只要拥有三层结构的BP网络,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水文预测的一般性要求,即三层BP网络拓朴结构(如图1所示)。

图1BP神经网络的拓扑结构

BP人工神经网络的特点:大规模并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布式的信息存贮;非线性映射能力;想象功能和容错性等,同时还能够进行联想、概括、类比与推理,将分析资料提炼成实用的统计规律。然后,通过建立指标体系,从环境检测中心获得相关资料、学习资料,以便从根本上实现时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精确预测。

(三)采用藕合途径

由于水文系统的复杂性,再加上水文要素变化的不确定性,从而决定了“单一”方法的应用局限性,甚至有人通过改进数理统计的方法等进行长期水文预测,但是这些方法根本不能确保整个长期水文预测中“计算”、“预测”、“决策”的可靠性。因此,科研人员需要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采用“藕合”途径,尤其是要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它具有一定的确定性,然后再结合不确定性的“随机”、“灰色”等方法,并充分发挥它们在长期水文预测中的积极作用。

四、结束语

总之,进行长期水文预测的过程中,需要分析该地区的水、旱情变化规律、水文要素演变的持续性、相似性、周期性等一系列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采取行之有效的预测方法,同时对于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预测依据”进行综合分析,参照其中的变化规律进行合理取值。因此,作为长期水文预测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有高度责任心,以参考诸多因素为前提,不断积累经验,探讨科学实用的预测方法,努力使水文要素长期预测的精确度达到最优化。

参考文献:

[1]鹿坤.浅谈中长期水文预报方法[J].贵州水力发电,2004(2):17~19.

[2]王增学,周志华,邹晓天,杨笑冰.中长期水文预报方法应用研究[J].东北水利水电,2012(4):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