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建构与元认知在英语阅读中的重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8-18
/ 2

图式建构与元认知在英语阅读中的重要性

魏春娟

魏春娟(铜川市耀州区柳公权中学陕西铜川727100)

【摘要】阅读图式、阅读策略和元认知结构在学生的阅读活动中有着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密切联系。它们是互相渗透,不可分割的有机结合体。学生成功的英语阅读就是建立在良好元认知结构和元认知训练基础之上。

【关键词】图式;元认知结构

1.图式阅读理论对改进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中学生的英语阅读活动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心理过程,其中的心理机制和相关因素很多,按照传统的观点,阅读是一个从字母→词→句子→语篇的有序的自下而上的理解过程。阅读一篇文章的过程就是对构成该文章的语言的理解过程,阅读过程所遇到的问题被单纯地归结为语言上的问题。因此,教师的唯一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扫清语言上的障碍。这种观念的片面性及其对阅读教学带来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图式阅读理论把传统的阅读观念、心理学观点和一些全新的认知心理学、语言学已及人工智能理论融合起来,将阅读过程解释为读者在语篇的各个层次上和各个层次之间的从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两种信息处理方式相互作用的过程,即读者的知识和语篇中的各个层次(即字—词—句—篇章—语义—结构)中的信息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什么是图式?图式就是知识在大脑中的储存单位,它包括各种各样的知识,图式的总和便是一个人的全部知识。图式的表现形态为树形结构,其主干图式上往往衍生出许多分枝子图式,而分枝子图式又衍生出更多的细小子图式。

图式是认知的基础,人们处理外界的任何信息都需要调用大脑中的图式。依据图式来解释、预测、组织、吸收外界的信息。

根据图式阅读理论,读者的阅读能力由三种图式决定,即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

1.1语言图式

语言图式是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的基础。语言图式的建立对于外语学习至关重要,因为语言是学生掌握外语最薄弱的环节,而语言又是传递信息的媒介,没有相应的语言图式,就不能识别文章中的字、词、句,也就无法利用文章中提供的信息和线索去调用大脑中的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因而也就谈不上对文章的理解。

1.2内容图式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尽管读懂了文章中的每一词句,却无法理解全文的意义。图式理论对此现象的解释是:学生或者未具备有关的内容图式,或者缺乏调动内容图式的能力,因而无法将文章中的信息和大脑中的知识联系起来,于是出现了读后不知所云的现象。图式理论认为文章的内容也是构成文章难度的一大要素。

1.3结构图式

阅读理解不仅受到文章的语言和内容的影响,还要受到文章结构的影响。特定的内容往往需要特定的结构才能被有效地表达,例如,政论文章通常是比较型的,科技文章通常是问题解决型的,历史文章通常是时间型的,这些结构都有各自的特点和框架。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如果调用了相应的形式图式,就能够提纲挈领地理解文章的大意以及各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我认为借鉴图式理论改进阅读教学,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率,其重要意义有以下两点:

首先,在阅读过程中,信息处理的方式既是自下而上又是从上而下的。在自下而上的信息处理过程中,读者根据输入信息调用一个最低层次的图式,随着信息的不断输入该图式便逐渐升级到高一层次的图式。而在从上而下的信息处理过程中,情况恰好相反,读者根据预测和部分信息启动一个高层次的图式,然后在输入信息中寻找其子图式,进而肯定或否定该图式。在阅读过程中,无论在哪个阶段,哪个层次,以上两种信息处理方式总是在同时进行,起着互相弥补的作用。

其次,图式理论既考虑了文章本身的因素,又考虑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作用,它将阅读过程解释为读者的知识和技能与文章中的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读者大脑中的图式越多,越完善,则被调用的可能性越大,调用的速度越快,阅读效率也越高。

2.阅读图式、阅读策略与元认知结构的关系

中学生阅读英语的目的就是在掌握一定量的语言知识、阅读技能和阅读能力的前提下用英语阅读理解有一定难度和长度的材料。我们可以根据英语阅读的目的、内容、过程和方法把阅读策略界定为引起语言知识、阅读技能和能力、智力和情感因素持久变化的有效活动、途径、方法、思路和行为的综合体。

阅读策略可以进一步划分为:阅读过程中的情意策略、认知策略和智力策略。

情意策略:阅读过程中的情感监控、社会学习和情感动机。

认知策略:阅读过程中的理解和保持策略、记忆策略、学习策略、提取和使用各种阅读图式的策略、监控、评价策略。

智力策略:阅读过程中的计划、选择、注意、综合和自我管理策略等元认知策略。

在外语阅读过程中,学生总是不断地接触新的阅读材料,他们在理解这些材料时不断碰到各种问题,这就要求他们利用已经掌握的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结构图式去解决问题。这种为了理解语篇而调用各种图式所进行的思维活动方式就是学生在阅读语篇时采用的阅读策略。但是外语阅读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孤立地研究阅读策略,恐怕难以揭示问题的本质。

元认知理论的主要内容有:

2.1元认知知识是关于任务、自我、策略和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的知识。

2.2元认知体验是认知主体随着认知活动的展开而产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它是在认知活动进行的同时产生的即刻反应。与之相比,元认知知识则是贮存在大脑中并可以从记忆中提取来指导认知活动的概念和知识系统。二者之间密切相关。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元认知知识,才可能产生有关自身、任务、目的等元认知体验。

2.3元认知监控是主体在进行认知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监控和调节。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元认知结构的特点和要素有针对性地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对学生进行元认知训练,强化和充实他们的元认知结构。

第一、要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决策过程。

第二、要帮助学生完善自我调节机制。

第三、要重视阅读策略的持续训练和迁移。

综上所述,阅读图式、阅读策略和元认知结构在学生的阅读活动中有着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密切联系。学生成功的英语阅读就是建立在良好元认知结构和元认知训练基础之上的有效运用阅读策略和阅读图式的具体体现。

3.在阅读教学中,它的具体体现就是“为获取知识和信息而阅读”

为使学生在阅读训练中快速高效地掌握阅读技能和方法,不断扩充图式结构,完善阅读策略并提高元认知水平,提出以下几个阅读教学中应注意的要素。

3.1重视语言知识的教学。阅读时被启动和调用的直观信息中,学生的语言知识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3.2不断丰富学生的内容图式,即语篇信息,语境氛围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各方面知识的多寡,都直接影响着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

3.3重视阅读过程中的元认知监控。学生对通过视觉得到的语言符号进行加工的过程受到学习目标和要求的制约和控制,即“过滤屏障”的作用。充分发挥监控的作用是元认知训练中“有效教学”和“任务性学习的”重要原则之一。

3.4贯彻整体教学的原则。语篇的整体性不仅表现在表层结构或结构层次中词、句、段等方面的联系,还表现在深层结构或意图结构层次中存在的语义中心。语篇理解往往是一个语义整体在话语层面上的一个交际过程的完成。

3.5运用上下反复平行交叉的交互式阅读教学方法。要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从语篇到语句,充分调用主干图式和各种相应的分枝子图式,利用语言形式去构建全文的语义图像,再利用这个语义图像去理解段落、句子、词组单词的语言形式。从而帮助学生把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结构图式完整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3.6重视语篇中的非语言因素,即语篇中的中心思想、推测判断、时空顺序、观点评价、图式图表、语气心绪等等,引导学生从作者的角度准确地理解和体会所阅读的内容,减少理解的偏差,以达到语言习得理论中的“移情”境界。

3.7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这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

3.8注意阅读和口语的关系。口语是阅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阅读课的任务之一就是保证学生得到有关的听说训练,并把它作为引导和推进阅读的前提。学生在辨认理解语言符号时,利用先前掌握的口语迅速作出反应,其阅读速度反而能够得到提高。

3.9重视读后活动。在读后活动中要侧重于对课文中语言形式的分析以及对课文的第二层次即意图层次的理解。在读后活动中教师可通过运用内容图式对课文作进一步归纳;运用结构图式对语篇的线性结构或层次结构进行分析和讨论;围绕课文内容开展诸如复述、角色扮演、缩写、改写、续写、听写、完形填空等口笔头交际活动,以进一步激活和扩展学生的阅读图式,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思清:《从图式论来看阅读的心理过程》,见桂诗春主编《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心理》,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2]李绍山:《影响中国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主要因素》,见桂诗春主编《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心理》,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3]陈英和:《认知发展心理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4]董奇、周勇、陈红兵:《自我监控与智力》,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