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卫生院院内感染因素及预防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乡镇卫生院院内感染因素及预防研究

王学菊田玉玲

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44209

【摘要】目的:研究乡镇卫生院院内感染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09年至2014乡镇卫生院院内感染管理中医院感染率的统计资料,且针对患者感染原因予以综合分析,并针对性制定预防措施,观察且对比实施院感控制措施前后院内感染发生率的变化。结果:实施感染控制管理前院内感染率8.67%,其中主要包括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系及手术感染,与实施后感染率于实施前8.67%逐年降低至1.67%。结论:基层医院实施有效的综合感染控制措施,能显著降低院内感染率的发生,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因素;院内感染;预防

随着近年来治疗模式与诊疗技术不断变化,医院感染发生率呈显著增长趋势,而院内感染不仅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及痛苦,而且延长医治时间,导致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加重[1],引发医患纠纷。为此,针对院内感染予以控制与预防需首先确定引发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以针对性实施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本研究就选定本乡镇卫生院院内感染患者资料作研究对象,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且分析2009至2014年本乡镇卫生院院内感染控制的统计资料,并对医院感染率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其中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以及儿科的所有的出院病人,年龄3-82岁。

1.2方法

实施院内感染预防及控制措施,具体为:完善院内感染管理体系,并建立感染管理预防措施;加强对患者及其病室管理,确保环境卫生安全;加大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力度,增强医务人员预防感染意识,严格消毒隔离措施等工作;临床医师依据患者药敏试验的结果与实际病况合理选取抗生素,以避免耐药菌株产生。

2.结果

2009至2010年在实施感控措施前院内感染率为8.67%,其中包括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泌尿系感染,手术感染,实施感染控制措施后感染率由8.67%逐年降低至1.67%。

3.讨论

院内感染主要的因素分析,⑴医院感染管理意识淡薄:乡镇医院领导不重视,医务人员的防范意识差,相关管理制度落实不力,部分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缺乏足够了解,导致其针对相关操作时感染警惕性低,进而造成院内发生交叉感染。⑵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乡镇卫生院大部分患者耐性低,急于治疗,且部分医师为满足患者需求,使用大量抗生素,致使患者体内的菌群失调,促使其耐药性提高,进而延长病程,加大感染几率。⑶易感人群多:随着近年来医疗技术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随之提升,慢性病住院患者数量愈来愈多,且主要为老年人群,因住院次数频繁且住院时间长,加之老年患者的机体抗病力弱,进而引发院内感染[2]。⑷保洁员未严格遵循消毒隔离的制度:由于乡镇卫生院的保洁员素质相对较低,且接受能力较差,工作中存在洁具标志模糊、混合使用、卫生死角较多等一系列问题,且于收集废物时未使用防护用具,从而加大院内感染风险[3]。⑸吸氧:临床针对呼吸系统治疗中吸氧为重要的方案之一,大多吸氧患者是老年慢性肺病,此类患者的抵抗力较弱,细菌极易进入其呼吸道内并引发感染。

针对院内感染进行的预防举措,⑴提高医护人员感染防范意识:根据医院感染特点制定出相应的制度,并组成院内科室感染小组,针对已出现的不良情况,制定有效解决措施,且加强医务人员院感知识培训,提高医院感染的防范意识,要求医务人员严格遵循相关规定操作,并严格执行消毒、灭菌措施,防止交叉感染。⑵合理使用抗生素:临床医生于诊疗过程中,及时做好患者思想工作,详细向其说明抗生素不规范使用或滥用产生的不良影响,并根据细菌的培养结果与患者实际病况规范使用抗生素[4]。⑶加强对病房的管理:医护人员针对年老体弱、住院次数频繁及住院时间较长患者,对其合理安排病房,严格区分感染与非感染区,且定时消毒病室,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合理饮食、增强锻炼及保持足够的休息时间,以促使其身体抵抗力得以提升[5]。⑷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制度:医护人员需为病室定时通风,且予以紫外线消毒,增强对保洁员工作的监管及培训力度,正确指导其消毒液使用方法。(5)成立医院感染管理组,并定期检查各科室的感染情况,尤其关注重点部门,针对性制定相应预防控制举措。

经过一系列的预防控制举措,结果发现:与实施前8.67%对比,实施后感染概率1.67%显著更低,进一步说明针对乡镇卫生院院内感染因素实施综合性干预及预防控制措施可有效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本研究因受时间、环境等因素制约未对本组院内感染患者具体部位作观察分析,待进一步调查再作报告。

综上所述,基本医院实施有效的综合预防及控制感染措施,对控制院内感染具重要意义,可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韩军.内科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护理因素分析[J].河北医院,2015,37(03):465-66.

[2]聂玉玲.ICU护理因素致院内感染调查分析及对策探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14):1991-1993.

[3]何海英,蒋海燕,刘利军,等.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细菌学变迁及易感因素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6,34(12):922-925.

[4]叶海红.产科院内感染的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3):1183-1184.

[5]赵玉洁.我院呼吸科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36(02):155-157.

作者简介及通讯方式:王学菊女1967年9月20日汉湖北远安中级(主管护师)外科护理远安县鸣凤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44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