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院资金成本的控制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浅谈医院资金成本的控制管理

彭秀峰

彭秀峰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江苏镇江212001)

【摘要】医院为了改善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在筹集和使用资金过程中,会产生相应资金成本。本文从医院资金成本的构成、控制途径及注意问题等方面谈了几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资金成本;控制;途径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0-0384-02

医院为了改善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每年都需要筹措大量的资金来维护医院的正常运营。医院资金的筹集渠道主要有财政补助、自有资金、银行借款以及其他合法的融资渠道。资金在筹集和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相应的非经营性费用即资金成本。为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医院如何有效的控制资金成本成为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1.当前医院资金成本的构成

资金成本主要由筹资费用和使用费用两大部分构成。筹资费用:指医院在筹资过程中为获得资本而付出的费用,如向银行借款时需要支付的手续费。使用费用:指医院在卫生事业活动和经营活动中,因使用资金而支付的费用,如向银行支付的利息。

由于国家对医院的投入不足,医院主要靠自筹资金来维护医院的正常运营。一般医院每年自筹资金总额大概占全年总收入的50%~60%,由此而发生大约自筹资金总额6%的非经营性费用,在医院支出占有一定的比重。如何管理和控制好资金成本变得及其重要。

2.控制资金成本的方式

2.1合理控制筹资费用的发生,有利于降低医院的资金成本。

2.1.1合理安排筹资期限,可以减少各项筹资费用。

医院筹资费用的产生主要是因通过银行借款而相应发生的各项费用,所以要控制好各项费用的发生,应合理安排好筹资期限。筹资期限要服从投资年限,服从于资本预算,投资年限越长,筹资期限也要求越长。但是,投资又是分阶段、分时间进行,医院在筹资时,还要考虑投资的进度来合理安排筹资期限,因此,医院应采用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相结合的方式。

一般来说,支付大额固定资产款项的贷款以中长期为主,而对于临时性流动资金融资则采用短期贷款。这样,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短期贷款的低利率优势;另一方面,一旦有了周转资金可以马上偿还短期贷款。形成以中、长期贷款为基础,短期贷款作周转的结构。通过减少利息支出,有效地控制资金成本。

2.1.2尽量选择最低的银行利率的银行,有效降低银行贷款的使用费用。

由于资本市场利率多变,因此,合理应对利率变动对医院负债筹资意义重大。贷款有浮动利率和固定利率之分,各个银行在这个方面要求会有所不同。在利率高及由高至低过渡时,应积极选择浮动利率;在利率低及由低至高过渡时,尽量选择固定利率。利用时间差,减少利息支出。

贷款合同上一般都签有可提前还贷条款,在利率降低后,根据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可与银行商量提前还贷,用更低的贷款利率置换原来的贷款。通过直接降低利率的办法,控制资金成本的支出。

一般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都会在国家规定的基准利率基础上,有不同幅度的上浮,应比较各家银行的利率水平,力求以最低利率取得贷款,有效的降低医院资金成本的使用费用。

2.2选择合理商业信用的方式,能有效的降低医院资金成本的发生。

商业信用的形式包括赊购商品、预收医疗款,商业汇票等方式。医院可以采用商业承兑汇票支付方式来减少各项费用的发生。

医院每个月支付药品款和材料款的费用都非常的大,可以利用自身的信誉,与供应商协商,采用商业承兑汇票付款方式进行结算款项。医院采用商业承兑汇票付款方式既可以有效的实现医院融资,降低贷款规模,又可以保证供应商收到货款;采用商业承兑汇票的方式可以与银行协商取得零保证金、零手续费优惠,供应商要想提前获得资金,可以向金融机构申请贴现,是一种“双赢”的筹资方式。开展此项业务,就相当于医院得到了一笔可长期滚动使用的、不计资金成本的流动资金。

3.资金成本控制中需注意的问题

3.1合理控制筹资规模大小

医院在确定筹资规模时,会受到许多经济条件的制约,如投资需求、偿债能力等。投资规模是决定筹资规模的最主要的依据,筹资规模的大小是由投资规模及其效益所决定的。医院筹资不能盲目进行,过高的贷款就可能使医院面临风险,必须以“投”定“筹”。如果公立医院发展前景良好,医疗服务收入增长幅度大,应当提高借入资金的比重;如果医疗市场竞争激烈,公立医院发展前景不好,应避免借入较多的资金。

同时,还要注意自有资本、负债资本占医院全部资本的比例,按照财务杠杆原理,合理确定公立医院的负债规模及自有资金比例,实施一定规模的负债经营,可促进医院获得较高的收益,稳定的资本结构是维持公立医院偿债能力的基本前提条件,只有财务杠杆运用得当,公立医院的自有资金收益率和偿债能力才可相应提高。

3.2筹资风险的防范

为了避免公立医院在负债筹资方式下由于各种原因而引起的债务到期不能还本付息的风险,医院在进行筹资活动时,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对可能给医院带来的财务风险,做出应急反应。如果在风险来临时,医院毫无准备就会措手不及。医院应树立风险意识,科学评估风险,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财务预警系统。以财务信息数据为基础,以财务指标为中心,通过对财务信息综合分析、监测、预测,及时反映医院资金使用情况和财务状况的变化,并对医院各环节发生或可能发生的风险发出预警,以便及早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合理规避财务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毛宇辉.公立医院筹资渠道及筹资决策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