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报道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手术治疗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报道

赵晓峰

肥城市中医医院山东省泰安市271600

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临床特点对手术方法的影响及手术后的效果。[方法]分析收入我院的4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根据其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特点,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其中全椎板切除14例,半椎板切除16例,间盘镜手术18例,运用环锯切除钙化点的13例。[结果]48例患者手术后随访2年,疼痛消失者41例,偶有疼痛者5例,仍有疼痛不能自如工作者1例,仍存在神经根受压症状者1例。[结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以及影像学检查,对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型、手术方法的选择和确保手术疗效等方面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影像学检查;外科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是腰椎的椎间盘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化或受外力的作用下,腰椎的纤维化、髓核等结构向四周突出,导致相邻的脊神经根受压的的一种疾病,可伴有一侧或双侧下肢疼痛、麻木。纤维环前部较宽,后部较窄,将髓核包裹在中部偏后方,再者后纵韧带较前纵韧带薄,所以在临床中腰椎间盘常向后突出[1],在腰痛人群中,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约占35%[2],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约占腰椎间盘突出人群的10~20%[3],现将近年来我院收入的48例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的治疗方法回顾如下。

1一般资料

自2011年3月至2014年10月收入我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性42例,女性6例,年龄在21~5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5岁,病程在3个月~20年之间,平均为4年,有明显外伤的5例,占10.4%。

1.1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和比率

48例患者中,主诉双侧下肢疼痛或麻木的3例,腰痛伴左侧疼痛的患者多于伴右侧疼痛的患者,单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的33例,双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的3例,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的12例,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的16例,伴肌肉萎缩的4例,详见表1。

1.2影像学检查

所有患者均行腰椎MRI检查,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在L3以上者16例,占33.3%在L3-S1者32例,占66.7%,其中L4-5椎间盘突出者36例,占75%,L5-S1椎间盘突出者9例,占18.8%,L4-5和L5-S1同时突出者3例,占6.3%,中央型椎间盘突出者17例,占35.4%,旁侧型椎间盘突出者35例,占72.9%,极外侧型2例,占4.17%,伴有椎间盘钙化和(或)后纵韧带钙化的13例,占27.1%,伴有椎管狭窄的21例,占43.8%。

2手术方法

根据临床症状特点、体征以及影像学的不同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法,其中全椎板切除术14例,半椎板切除术16例,间盘镜手术18例,运用环锯切除钙化点的13例。

3结果

所有患者出院后随访,随访时间为48个月,根据Macnab[4]疗效判定方法,疼痛消失者41例,偶有疼痛者5例,仍有疼痛不能自如工作者1例,仍存在神经根受压症状者1例。

4讨论

4.1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分型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根据髓核突出的病理形态可以分为隆起型、突出型、脱出型和游离型,隆起型是指纤维环部分破裂,表层比较完整无损坏,髓核向椎间盘的薄弱处突出,突出物的表面较为光滑,外周呈弧形隆起;突出型是指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向纤维环的的裂口处突出,达到后纵韧带的前方;脱出型是指髓核穿过后纵韧带,达到硬膜外间隙,突出物外缘不规则,可呈碎片样或菜花样;游离型是指突出的髓核游离于椎管内,甚至可以达到相邻椎体的椎间隙平面。根据髓核突出的方向又可以分为椎间盘向前方、后方、侧方、四周、锥体内五个方向突出,临床中以向后方突出最为常见,椎间盘向后方又可以分为旁侧型和中央型,其中根据突出物与神经根的关系,旁侧型又可以分为根肩型、根腋型和根前型;根据髓核的位置中央型又可以分为偏中央型和中央型。根据椎间盘突出伴随症状可以分为间盘钙化、黄纵韧带肥厚、后纵韧带钙化和椎管狭窄[5]五种,腰椎间盘的分型对于临床中手术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对于腰椎间盘游离型的患者可以根据其游离的部位在相应的地方行开窗手术。

4.2本组病例特点

48例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6例,男女比率为7:1,男性患者明显高于女性,这与劳动强度有很大的关系,对于25岁以下的患者腰椎间盘突出与外伤关系密切,腰椎间盘部位发生在L4-5者36例,占75%,发生在L5-S1者9例,占18.8%,因为腰骶部为主要的承重部位,承受身体重量最大,又位于脊柱和骨盆的交界处,此处的结构在生物力学的影响下最容易发生改变。

4.3影像学在腰椎间盘突出手术中的价值

目前在腰椎间盘突出的确切诊断中,影像学检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腰部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突出的大小并可以了解腰椎间盘对相邻结构的影响,从而决定手术方法的选择,如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通过腰部MRI可以清楚的发现是由于黄韧带肥厚、椎体后缘骨熬增生等何种因素导致,继而选用椎板间开窗、椎板减压或摘除增生的骨熬等手术方法,术后腰部影像学检查又可以帮助判定手术的情况。

5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医学水平的进步,骨科腰椎间盘突出手术也日趋成熟,手术疗效显著,创口小,术后恢复快,目前仍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方法,系统的总结归类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临床分型不仅可以为进一步的科研研究提供详细的资料而且还能促进整体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董福惠.脊椎相关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17.

[2]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41.

[3]胡钢锋,彭京,许建文.105例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J],实用骨科杂志.2004.10(4)353.

[4]MacnbI.NegaivedisexplorationAnanalysisofthecausesnerverootinvolvernin68patient[J].JBoneJointsurg(Am),1971,53:891.

[5]王铁洲.236例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患者临床分析.吉林医学[J],2009,30(9):810-813.

作者简介:赵晓峰(1979~),男,山东省泰安市,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