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治疗对脑卒中后完全性失语症患者康复治疗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言语治疗对脑卒中后完全性失语症患者康复治疗的影响

屈文娟王松清(通讯作者)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扬州市中医院康复科江苏扬州225000)

【摘要】目的:观察脑卒中后完全性失语症患者康复治疗中应用言语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完全性失语症患者49例,随机抽取25例作为治疗组,康复治疗中加入言语治疗,另24例作为对照组,仅给予康复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前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治疗后命名、阅读、书写评分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复述、理解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卒中后完全性失语症患者康复治疗中应用言语治疗后,可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促进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关键词】言语治疗;脑卒中后完全性失语症;康复治疗;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8-0192-02

脑卒中患者发病后,会损伤与语言功能有关的脑组织,导致语言功能障碍症状出现,而完全性失语症则为严重语言功能障碍的表现。临床治疗脑卒中后完全性失语症患者时,康复治疗为主要手段,但常规的康复治疗方法在改善患者语言功能方面的效果并不理想[1]。近年研究指出,脑卒中后完全性失语症患者康复治疗中应用言语治疗后,可促进患者语言功能的良好恢复,并改善患者预后[2]。因此,本院治疗脑卒中后完全失语症患者时,即将言语治疗应用到康复治疗中,效果较为理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完全性失语症患者49例,男38例,女11例;年龄50~75岁,平均(59.2±3.4)岁;脑出血28例,脑梗塞21例;均为右侧偏瘫;病程1~15个月,平均(6.3±2.4)个月。纳入及排除标准[3]:(1)与脑卒中、完全性失语症的诊断标准相符合;(2)脑卒中均经MRI检查或CT检查确诊;(3)病情稳定;(4)发病前,语言障碍、听力障碍均不存在;(5)视力正常;(6)均为右利手;(7)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自愿参与;(8)排除曾接受过语言训练的患者。随机抽取25例作为治疗组,另24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康复治疗常规开展,主要进行运动疗法或物理疗法(PT)、作业疗法(OT)治疗,治疗时采用Bobath方法,与Brunstrorn技术相结合,治疗一对一进行,每次30~45min,每天1次。

在对照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言语治疗,具体方法如下:(1)功能性治疗技术处方,与患者的交流利用多种方式进行,包含声音、表情、手势等;(2)口语表达训练处方,训练患者的发音器官,开展发音练习,自动程序,表意练习由患者自主选择;(3)听觉理解训练处方,包含定向力训练听觉、训练辨别词的能力。上述处方中,以听觉理解训练为主,有所改善患者的交流能力后,可适当增加训练内容,如阅读理解训练、言语表达训练等,复述、看图说话、短文理解、简单会话练习等均为可以使用的治疗处方,每次治疗20~30min,每周开展3~5次。语言治疗要由医生一对一进行,待患者家属掌握训练计较后,训练在家属帮助下进行。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完成后,评价以下指标:(1)语言功能:评价工具为汉语失语检查法,内容包含5项,分别为理解、命名、复述、阅读、书写,总分越低,患者语言功能越差;(2)运功功能:评价工具为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表,总分100分,分数越低,运动功能恢复效果越差;(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工具为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总分100分,分数越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差。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后语言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组理解、复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命名、阅读、书写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脑卒中在临床中比较常见,致残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比较高,患者发病后,并发失语症的患者可达到1/3左右。失语症是指脑损害导致的损伤或丧失语言能力,即因局部病变存在于大脑中,造成语言功能障碍。通常,失语症患者并不存在意识障碍,但不能良好的认识及应用交流符号,简单来说,声音或语言能够被失语症患者听到、看到,但对其意义无法理解[4]。在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中,约17%为完全性失语症患者,此类患者多完全丧失语言功能或所有语言功能均存在严重障碍,导致患者生存质量严重降低。目前,临床上尚无特效药物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主要采用康复治疗,传统康复治疗以PT、OT为主,但所能获得的效果并不理想[5]。言语治疗是针对失语症患者的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以听觉理解能力训练为主,治疗处方结合患者具体的情况选择,提升治疗方案与患者疾病的适应性,言语治疗后,能够改善患者的言语功能,并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6]。

综上所述,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完全性失语症患者时,加入言语治疗后,可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言语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复患者的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申丽红,张冰,崔颖.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语言恢复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04):590-591.

[2]杨晓伟.针刺配合言语康复对脑卒中后失语症的治疗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07):251-252.

[3]李雪娜.脑卒中失语症患者采用语言功能康复治疗临床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06):208-210.

[4]张洪,刘静,杨未风,等.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常规言语康复治疗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症的疗效观察[J].康复学报,2017,27(03):39-42+46.

[5]童晓南.颞三针、舌三针配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7,15(02):107-110.

[6]刘威.针灸配合语言康复治疗对老年急性期脑卒中失语症干预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09):19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