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现状与临床对策

/ 2

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现状与临床对策

谭坚

谭坚(广西梧州市人民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543000)

【中图分类号】R3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3-0392-02

【关键词】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现状临床对策抗生素

鲍氏不动杆菌是不动杆菌属中常见致病性最强的条件致病菌,具有多重耐药和交叉耐药的特性,给医院感染的控制和抗感染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它能广泛分布在自然和医院的环境中,能在潮湿和干燥的物体表面生存,也可存在于健康人的皮肤[1]。它是较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当机体抵抗力下降,免疫功能受损时极易发生医院感染。现就鲍氏不动杆菌流行病学的特点、感染的现状、临床抗感染的对策综述如下。

1病原学的分布及检出现状

1.1病原菌的分布

鲍氏不动杆菌广泛存在医院环境及人体皮肤,生命力极强。该菌是引起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常从感染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血、尿、脓液及脑脊液等标本中分离出来[2]。为条件致病菌,在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感染中仅次于假单胞菌,近年呈上升趋势[3]。在院内爆发流行期间,住院患者咽拭子阳性率为7~18%,气管切开患者咽拭子阳性率可高达45%。有调查烧伤病房环境及物体表面不动杆菌的污染情况发现,在培养出的58株不动杆菌属中,感染创面占35.8%、门把手21.4%、水龙头20.0%、暖瓶塞20.0%[4]。消毒不彻底的呼吸机、反复使用的消毒不完全的器械均能检出,所以环境的污染在医院感染不动杆菌的暴发流行中有重要意义[5]。感染的病死率可达30%,是危、急、重症感染者的重要杀手。

1.2抵抗力

此菌对湿热、紫外线、化学消毒剂有较强的抵抗力。常规消毒只能抑制其生长、不能杀灭,所以经常在医护人员手上、医疗器械、各种物体表面分离到该菌。有研究显示[6],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仅可杀灭52%菌株,75%乙醇作用20分钟仍无消毒作用。可见该菌对一般消毒剂常用浓度抵抗力强,因此在消毒隔离方面要求较高。由于该菌的抵抗力较强,极易在ICU引起暴发流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7]。

1.3检出现状

目前,很多报道鲍氏不动杆菌在综合ICU革兰阴性杆菌中上升到第一位。楼玲莉[3]等综合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中,鲍氏不动杆菌占21.9%,铜绿假单胞菌占16.8%,且大部分为多重耐药菌。法国某医院ICU一年分离出的1018株细菌中,不动杆菌占15.2%,铜绿假单胞菌占8.3%[5]。另邹秀丽[7]等ICU病房医院感染现状调查结果分析中,分离出革兰阴性杆菌662株,铜绿假单胞菌220株,鲍氏不动杆菌134株。可见在不同国家、地区、各所医院分离的流行菌株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病区不同时期流行菌株也不尽相同,耐药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1.4传播途径及易感因素

ICU病房是危重患者抢救治疗的重点部门,也是医院感染较严重的场所[8]。鲍氏不动杆菌普遍存在于医院的环境中,分离情况与该病区消毒措施严格程度有密切关系。消毒不完全的各类仪器、物体表面、医务人员的手构成了院内交叉感染的重要媒介。呼吸机及各种管导的留置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感染机会增多,危险系数加大[9]。有研究表明[10],ICU工作人员手部鲍氏不动杆菌携带较高,平均51.5%,而消毒后监测为零。因此,严格手卫生管理制度,洗手是控制医院感染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认真洗手可降低医院感染30%[11]。有文献报道,克隆菌株在病房内、病房之间、医院之间、地区之间播散,已成为我国鲍氏不动杆菌分离率不断上升、菌株种类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12]。

有研究表明[13],实施大手术、病情严重、机体抵抗力下降;机械通气、免疫力低下、应用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的大量应用和使用广谱抗生素。所有这些措施,既增加了内源性感染的机会,又增加外源性感染的机会。特别是介入治疗,更是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如由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致上呼吸道屏障消失,加之吸痰等操作,细菌可经套管旁的间隙进入下呼吸道。还有研究证实,易感人群以肺部疾病,脑部疾病伴昏迷,多发伤居多,并且与住院天数,危重程度呈正相关。

2临床对策

2.1临床措施

2.1.1严格掌握各种侵入性操作、治疗指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各种介入治疗,如气管插管、中心静脉导管、导尿管等侵入性操作,医务人员应当每天对保留各种管道的必要性进行评估,不需要时应当尽早拔除管道。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前后及周围的物品都应认真洗手或在无明显污染的情况下进行快速手消毒,严防医务人员的手引起院内交叉传播。

2.1.2对多重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患者,应当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接触隔离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尽量限制探视人群,并瞩探视者执行严格的洗手或手消毒制度。一旦院内出现多重耐药菌暴发,对患者实施分组隔离技术,尽可能做到专医专护。

2.2抗生素的使用原则

2.2.1经验性治疗和预防用药时应根据临床病情、本地或本病区病原体的分离率及药敏试验结果综合分析和判断;要根据目标菌的不同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还要根据药理、药代的特点确定合理的给药剂量和时间。

2.2.2病原学确诊后,如经验性治疗有效,可继续原方案治疗;如经验性治疗无效,应及时更换药物,有针对性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要避免广谱或超广谱抗菌素长时间使用,以减轻抗生素选择压力。

2.3细菌室及时提高检测的技能,关注耐药的监测和耐药机制的检测。要把细菌的耐药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特别是细菌的多重耐药是重中之重。细菌室要及时定期总结本院、各重点科室细菌检测情况、耐药情况及变化情况,向临床发布,为临床用药提供准确的依据。

综上所述,多重耐药的鲍氏不动杆菌一旦感染,治疗困难,往往最后仅对碳青酶烯类敏感。如果对碳青酶烯类治疗鲍氏不动杆菌应用不加以规范,碳青酶烯类也将像头孢菌素类的耐药率一样逐年快速上升,将出现无药可治的现象。

参考文献

[1]丛玉隆,尹一兵,陈瑜.检验医学高级教程[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5:891-894.

[2]倪语星,尚红.临床微生物与检验[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159.

[3]楼玲莉,杨莹,吴都.综合重症监护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1,23(6):667-669.

[4]徐秀华,李顺强.不动杆菌感染及耐药性的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0,24(3):116-118.

[5]王凌伟,陈升汶.不动杆菌微生物学耐药研究新进展[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4,25(3):134-137.

[6]刘明德.三所医院内不动杆菌的分离及理化因子敏感性研究[J].医院感染与管理杂志,1990,5(1):22.

[7]邹秀丽,徐珞.ICU病房医院感染现状调查结果分析[J].山东医药,2010,50(22):110-111.

[8]刘华,罗蓓蓓.2007~2008年我院重症监护室病原菌分型分布及耐药性监测[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0,7(1):72-76.

[9]王梦义,张宏,王珺等.不动杆菌致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分析[J].天津医药,2000,28(10):639-640.

[10]林荣.重症监护医务人员手部鲍氏不动杆菌的调查[J].中国医疗前沿,2009,4(13):143-144.

[11]沈冰.提高洗手依从性的6条金标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5(12):1407.

[12]周华,杜小幸,杨青,等.亚胺培南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和16SrRNA甲基化酶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30(3):269-272.

[13]刘丁,陈平,陈伟.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分型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2):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