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牙牙体缺损患者的修复治疗

/ 2

后牙牙体缺损患者的修复治疗

林盛春

林盛春

(哈尔滨市口腔医院150000)

【关键词】后牙牙体缺损患者修复治疗

【中图分类号】R7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9-0284-02

后牙牙体缺损需要修复者,尽可能优先选择全冠修复,特别在口腔龋患率高或牙体缺损严重,缺乏抗力形者。如果已有龋洞可供洞形固位时,最好设计嵌体冠,与对颌牙咬合时,都咬合在修复体上。健康牙选择作为固定桥的基牙时,优先设计全冠作为固位体。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患者资料,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院收治后牙牙体缺损患者37例,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13岁-46岁。

1.2结果:对37例后牙牙体缺损患者进行修复后,所有患者皆对效果表示满意。

2修复治疗

2.1严重牙体缺损的修复

近代牙髓学的进展,比较有力地控制了牙髓与尖周病变,加上人造冠修复技术与材料的改进,许多严重牙体缺损的患牙,得以修复而免于拔除。严重牙体缺损的患牙在设计修复时应注意下列几点:①牙体严重缺损,在残冠上必定有一些薄壁、弱尖或缺乏牙本质支持的釉质,在设计时应注意确保抗力性,尽可能保留某些牙体组织。②关于固位形,应尽量利用面固位,并适当利用钉、洞等辅助固位,使修复体有足够的固位力。③可利用髓室,作为洞形辅助固位,特别是根管作为钉形固位。如果多根管可取得共同就位道,则可作桩冠修复;目前已发展到争取不平行的根管的利用,将各个冠桩各自固定在一个根管上,然后在其上作复合树脂或银汞核,再在核上作全冠的牙体制备,制作全冠修复。人造冠的龈边缘尽可能超过核的边缘,止于健康的牙体组织上。为了增强固位,在根管条件许可下,可采用螺纹钉作为冠桩,直接固定在根管的牙本质中。使用时注意螺纹钉的粗细、用力的大小与方向,防止牙根折裂[1]。

2.2纵折牙的修复治疗

2.2.2治疗步骤纵折牙一般将患牙纵折为大小不等的两半,其中一半比较牢固,另一半较松动,这是治疗的适应证。如果两折片均松动,表示牙周组织支持不够,损伤较重,甚至根折,则为禁忌证。

(1)复位:在清洗患牙裂缝后,将折片复位。新鲜的折裂,一般均能正确复位。如果有阻碍的话,多数是补料松动所致,可将原补料拆除。手术过程中,防止碎渣进入折裂线下,注意随时冲洗。

(2)固定:固定的目的是确保在治疗修复过程中,不因外力的作用造成裂片的移动,以防再度损伤牙周组织,引起疼痛和感染。用直径0.3~0.5mm的软质不锈钢丝于牙颈处做单环结扎。由于牙颈部的解剖形态,防止结扎时钢丝逐渐滑入龈沟,引起龈组织的损伤,必要时可在牙颈部的颊侧,舌侧各做一小横沟,以阻挡钢丝滑动。当用单环结扎难以固定、复位时,也可采取内固定。如果不能及时作牙髓治疗,此时应大量磨改咬合以达到在各种咬合运动时低牙合,使患牙得以休息。

2.2.3牙髓治疗如果患牙原来已作过根管治疗,尖周无异常发现,可不必重作根管治疗。如果原先为干髓治疗,无异常也可不重作,只要清理即可。如果需要作根管治疗,应以机械清理为主,不能用刺激性强的消毒剂,以防损伤折裂线下的牙周组织。

2.2.4人造冠修复在清理伤口,结扎固定和牙髓治疗后,只要没有疼痛与肿胀,就可以开始修复。所有的牙体制备,试合等过程,都必须在可靠的固定下进行。如果因牙体制备,结扎丝松脱折断,则必须重新结扎。直到粘固前才拆除结扎丝。为了保证患牙不再发生折裂,修复体以全冠为好[2]。

2.3联冠的设计

当几个人造冠邻接在一起时,为了便于取得就位道,减少不必要的牙体切割和符合个别牙的生理运动,原则上争取作单个形式的人造冠修复。但在下列情况下,可以采用联冠形式修复:①患牙缺乏固位形,固位力不够者;②患牙牙周条件较差,缺乏足够的支持力,需增强支持者;③患牙间有不易解决的食物嵌塞者;④配合牙周治疗的牙周夹板。

2.4多根磨牙半切术后的修复

半切术的优点是尽可能地保留牙,特别是提供了保留某些关键性后牙牙根的方法。

2.4.1半切术的步骤包括对保留的牙根进行根管治疗术,然后分切冠根,并拔除有病变的部分,最后进行固定修复。半切术后患牙的修复,常需要采用核桩冠的方法进行外形修复。以邻牙作为固定基牙,半切区的牙合面要略为减径,以减轻对半切牙的负担,特别要注意咬合平衡,消除有害的牙合干扰和侧向力。修复体的外形必须有利于牙周组织的健康。

2.4.2前磨牙成形术当一个下颌磨牙的根分叉处有严重的骨质破坏,但近远中根牙槽骨是良好的;或在根分叉区域的牙体组织有严重毁损,或髓室底穿通,而牙根有良好的牙槽骨支持,根分叉相对靠近牙冠,可作前磨牙成形术。即经过根分叉作垂直切口,将一个下颌磨牙切成两个前磨牙的形状,用正畸方法使两个牙冠分开,然后分别在其上作金属全冠,并将两个全冠焊接在一起。注意焊接处应靠近牙合面,以便于清洁。修复体的颊舌径要小于手术前的颊舌径以减轻牙合力负担。

参考文献

[1]李冰;葛学军;张并生;儿童牙体缺损修复治疗56例临床观察[J];口腔医学;2007年05期

[2]洪岩松;口腔修复学(2)牙体缺损修复[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9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