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密集型银质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探讨密集型银质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

王显光

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1505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银质针导热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一段时间之内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3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20例银质针导热疗法组,18例温针灸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病例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膝关节疼痛均有缓解(P<0.05)。但银质针导热疗法组总有效率为94.4%,温针灸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2%。结论:银质针导热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优于温针灸组,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针灸治疗;密集型银质针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退行性关节疾病,也是引起老年人膝关节痛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又称为老年性膝关节炎,是关节软骨组织发生变性、破坏及关节边缘有骨赘形成的非炎症性疾病,主要以关节疼痛、僵硬、肿胀和骨质增生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目前本病治疗方法很多,但疗效不一。本研究选择我科门诊治疗的38例慢性膝关节痛,并诊断为骨性膝关节炎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银质针松解术治疗,并与传统的温针灸治疗作比较,以探索该病的临床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一段时间之内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3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符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0例中,男7例,女13例,年龄55~65岁,平均60岁;病程最长20年,最短3个月。对照组18例中,男9例,女11例,年龄55~60岁,平均56岁;病程最长18年,最短4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诊断标准

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CollegeofRheumatology,ACR)1995年的骨性关节炎临床诊断标准口]。临床标准:①前1个月大多数时间有膝痛;②有骨摩擦音;③晨僵≤30min;④年龄大于或等于38岁;⑤有骨性膨大。满足①+②+③+④条或①+②+⑤条或①+④+⑤条者可诊断为膝骨性关节炎。临床和放射学标准:①近1个月来大多数时间有膝痛;②x线片示骨赘形成;③关节液检查符合骨关节炎;④年龄≥40岁;⑤晨僵≤30min;⑥关节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满足①+②或①+③+⑤+⑥或①+④+⑤+⑥者,可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情程度诊断参照骨关节炎膝关节的X线改变的Kellgren-Lawrence分级标准:①0级:正常;②Ⅰ级: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有骨赘;③Ⅱ级:关节间隙可疑狭窄,有明显骨赘;④Ⅲ级:关节间隙变窄较明确,有明显骨赘,有软骨下骨硬化改变;⑤Ⅳ级:关节间隙严重狭窄,有大量骨赘,有严重软骨下骨硬化、囊性变及关节畸形。

1.3纳入标准

年龄在55~65岁之间者;符合膝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自愿参加临床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入选前三个月内未参加过任何临床试验者。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患者仰卧位,膝关节屈曲约90°自然放松,在腘窝处垫一软枕。在膝前部即髌骨上缘及内外膝眼处选10个针刺点,以针距1.5cm布针。沿内外膝眼及髌骨上缘成扇形排列,用龙胆紫标记。常规皮肤消毒,铺巾,以O.5%利多卡因皮内注射,形成直径约5mm皮丘,采用宣蜇人发明的银质针11cm长针沿上述标记部位布针,银质针刺入直达骨膜,然后连接银质针导热巡检仪加热,仪器设定温度80℃,使针所接触的皮肤表面温度为40℃左右,探头加热15min后关机。待银质针冷却后逐一起针。术后针孔无菌纱布压迫止血,再次用碘伏消毒针孔处,然后用无菌敷料粘贴针孔。如果患者关节腔内有积液,应先抽出积液后再行银质针治疗。一周治疗一次,共治疗2次。

2.2对照组

患者取仰卧位,患膝用软枕垫起,膝关节屈曲约90°,消毒足三里、犊鼻、内膝眼、梁丘、血海、阳陵泉、阴陵泉、鹤顶穴,用毫针针刺,行针得气后,将2cm长艾条1段针柄尾部,共用艾条两段,换艾条时行针1次,共加热15min。每次留针30min。前2周治疗1次/d,第3~4周则每隔1d治疗一次。2.3观察指标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Lequesne膝关节疼痛量表作为观察指标。2.4疗效标准参照《骨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中有关标准拟定。显效:患膝疼痛及僵硬消失,关节活动时摩擦音消失或偶闻,活动功能恢复正常。好转:患膝疼痛减轻,关节活动摩擦响声存在,活动功能明显改善。无效:患膝疼痛、僵硬等无明显改变,活动功能无好转。

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两组计数资料用卡方(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两组关节疼痛量表积分比较:治疗组366.89±1.8483.39±1.825对照组366.89±1.8645.22±1.838注:组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①银质针导热疗法组和温针灸治疗组疼痛都有明显改善,说明膝关节无菌性炎症确实是膝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②4周后随访银质针导热疗法组总有效率为94.4%,温针灸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2%,经统计学检验,两组差异有显著性,说明银质针导热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优于温针灸组(P<0.05,)。③VAS评分比较: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4周疼痛VAS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4周疼痛VAS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4周疼痛VA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

5讨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于祖国医学“痹证”范畴,《黄帝内经》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明确提出痹证的病因病机。可见,人体正气不足,风、寒、湿等邪侵人人体关节,筋脉失养,气血痹阻而发病。在内因方面,肝肾不足,气血亏虚是本病发生的根本。目前膝骨关节炎病因、病理尚没有完全阐明。引发该病的初始因素是膝关节生物力学平衡的改变导致关节应力的变化,引起关节软骨细胞的代谢紊乱,由此产生各种蛋白酶等局部因子,分解软骨基质中的胶质和蛋白多糖,从而使软骨基质丧失,甚至软骨全层消蚀。由于病变软组织长时间得到充足的血供,有利于修复和正常代谢,也是解除肌肉痉挛、恢复正常肌力的重要因素。经临床观察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磊,叶俊强,史玉朋等.可吸收螺钉治疗四肢骨关节骨折临床疗效[J].临床医学工程,2015,22(8):1030-1031.

[2]谢卫勇,黄刚,邱鑫林等.四肢骨关节骨折经可吸收螺钉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5,22(2):160-161.

[3]杨春露,季鹏,王伟等.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头骨折临床分析[J].辽宁医学杂志,2012,26(2):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