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电力物资包装现状及其改进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3

浅述电力物资包装现状及其改进措施

赖余斌1洪巧章2陈邦炜3

(12.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广州市510000;3.广东诚誉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佛山市528200)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国内电力物资包装标准的现状和针对电力物资包装的调研情况,寻找出电力物资包装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围绕产生问题的各个因素,从包装规范、包装要点、包装材料、评价制度、引导标准、创新体系和包装标识7个方面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电力物资包装质量。

关键词:电力物资包装;现状;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Abstract:Thisarticlefindsoutthemainproblemsaboutthepackagingofelectricpowermaterialsbytheanalysisofthecurrentdomesticpackagingstandardsofelectricpowermaterialsandtheresearchonthepackagingofelectricpowermaterials.Thenputsforwardtheimprovementmeasuresaroundthefactorsthatcausetheproblemfromsevenaspects:standardsofpackage、crucesofpackage、packagingmaterials、evaluationsystem、Guidestandards、innovationsystemandpackagingidentification,inordertoimprovethepackagingqualityofelectricpowermaterials.

Keywords:Powermaterialpackaging;Presentsituation;Existingproblems;Improvementmeasures

一、国内包装标准和行业现状分析

物资包装是指为了在流通过程中保护商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的技术方法采用的容器,辅助物品等形成的总体的名称,也指为达到上述目的而进行的防护性劳动。

我国的包装与环境标准化工作起步于1994年,于1996年制定了GB/T16716—1996《包装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通则》,对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和使用作出了相关规定。随后在参与亚洲包装标准指南和ISO包装与环境标准化工作的同时,陆续制定了一批相关国家标准。同时,在EN13427~13432的基础上,分别于2010年和2012年制定了系列包装和包装废弃物标准(GB/T16716.1~16716.7),初步建立了我国包装与环境标准体系。虽然现有各类包装国家标准已超过500项,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完整的法律法规对我国的包装行业进行更好的制约,尤其缺乏强制性的包装法律法规对包装行业进行严格的约束。从标准的水平来看,一些标准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是大部分标准与发达国家标准还有相当的差距,标准老化,可操作性差,相关标准不配套,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的需求。仅从包装标准数量上看,我国包装标准具有一定的数量,且涵盖了各个行业,但就包装标准质量而言,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包装行业整体呈现出包装行业的发展对于环境破坏变得越来越严重、过度包装的问题日益明显、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率低下的现状。

二、电力物资包装现状及存在问题

为对电力物资包装现状进行有效评估,通过调研方式共对4个电力物资需求单位的招标、合约、物流、仓储等管理人员进行了实地调研,并根据实地调研成果,针对17个品类电力物资编制了适用于电力物资需求单位的调研问卷一份,共回收有效的调研问卷41份,并以此作为分析依据,结合各品类为主的包装现状分析当前电力物资包装的主要问题如下:

2.1电力物资包装标准不完善

如盘式电缆、导线:使用木糠质盘、木铁质盘和钢铁质盘;卷式导、地线:不同厂家成圈直径、包装长度不一致;线路金具:包装形式有裸装、塑料筐或木箱装箱;计量仪表:各供应商的单个包装单位的包装数量和形式各不相同。整体呈现出同一品类的电力物资,不同供应商的包装不同、材质不同、尺寸不同,反映出了电力物资包装随意性大、规格不统一的特点。

同时,在调研过程中,被调研的某电网公司虽然发布了18份配送业务指导书,初步构建了电力物资包装的标准,但未能覆盖全部物资。其招标文件及合同范本中明晰了对应的物资,合同中共有45个品类的电力物资,其中17个品类有相关的包装要求,但相关要求的描述均较为笼统,无法很好地体现对各个品类电力物资包装要求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说明了当前各品类电力物资包装在采购和生产过程中执行标准不严,也尚无统一的、有约束力的、有针对性的电力物资包装标准对供应商的物资包装形式进行约束。

2.2包装形式考虑不足

当前电力物资发货后的常用运输路径货到施工现场和货到仓库两种,前者的包装只需满足基本防护要求并能快速地拆除物资包装,而后者的包装,由于长期存放和二次装运等需求,对电力物资包装的要求较高,同时,如计量仪表、箱柜等部分电力物资到达仓库后,根据相关管理要求需要对其拆除包装进行开箱验收或是进行电气试验,再恢复包装纳入仓储或二次转运,存在其包装形式未能考虑到包装拆装的需要,部分包装在拆除之后便不能恢复或因为过度包装的导致恢复工作量较大,影响了该部分电力物资的转运效率。

2.3包装材料质量偏差大

1)木箱/竹篓/木框包装类:竹料、木料等有机包装物料存在封板薄、钉合不牢固等问题,一方面容易造成到货损且难以长期存放;另一方面不利于二次转运,增加了的运输成本;

2)盘装类:盘式电缆、导线类的仓储物资一般使用木糠质盘、木铁质盘和钢铁质盘进行交货为主。其中,木糠质盘易受潮,且不够稳固,不能长期存放;木铁质盘稳固性较好,但不同厂家使用的木质不同,亦有出现存放后无法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钢铁质盘良好,但成本高,使用率较低。盘外层包装一般使用木板或胶膜,优质木板外包装能满足装卸过程中防碰撞、磨损的要求,但胶膜易破损,保护不足;

3)裸装类:裸装物资装车过程中没有预留合理的安全距离,物资防碰撞措施不到位,物资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碰撞变形、面漆磨损等情况时有发生;

4)纸箱/纸盒类:材料抗压不足导致包装底层和顶层、物资外包装破损,造成未能通过到货验收的情况;

5)塑料薄膜/编织膜类:部分物料无法提供足够的保护,偶有低压电线在运输过程中因摩擦造成绝缘保护层破损。

2.4电力物资包装缺乏有效反馈机制

针对17个品类电力物资的调研中,发现各品类的电力物资中均存在因为包装不良导致电力物资损坏或退货的情况,同时,在各物资需求单位的调研反馈中,对各品类的物资均有调整需求。对于需要进行包装调整的电力物资,各物资需求单位的主要解决方式为各自与电力物资供应商进行沟通协调,得到的协调结果即使能够短时间内满足其单方面的需求,但基于招投标、供应商数量基数大等原因,并不能有效改善电力物资包装给物资需求单位带来的不便,亦不能有效推动电力物资包装形式的发展。体现出电力物资需求单位缺少反馈机制,不能有效地将使用意见反馈至电力物资招标单位,引导电力物资包装进行统一的调整。

2.5各仓库仓储要素不同

当前电力物资仓库主要分为传统仓库及智能仓库两种。其中,传统仓库由于建设用地的限制,存在各仓库室内仓储面积和室外仓储面积不对等,仓库布置不一致,仓储载体尺寸大小不一致等问题。这导致了不同仓库之间室内、室外仓储的电力物资品类、同一品类电力物资仓储载体和空间存在差异,进而引起了同一品类的电力物资在不同仓库的包装需求不尽相同。对于智能仓库,由于各地区智能仓库的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建设和改造主要又地区单位主导,建设标准不统一,这导致了智能仓库的主要载体-托盘的尺寸以及单个仓储空间的大小存在差异,进而引起了同一品类的电力物资在智能仓库中的适用包装尺寸不一致。同时,电力物资包装完全可以做到小型化、轻型化的物资器材包装,却设计得体积大,特别是单件物资的包装普遍较大,占据大量空间,非常不便于仓库存储。可见,不同仓库的提供的仓储要素是各不相同的,不能有效地引导电力物资包装进行统一的规划。

2.6新技术应用率低

在调研中,各品类的包装形式和使用的材料整体呈现出仅能满足基本使用要求,其中绿色化包装手段和新材料等新技术的应用率、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率较低,供应商的包装形式未能跟随包装行业和时代发展的步伐。

2.7包装标识不详细

传统的电力物资标识形式在当前的电力物资包装上的应用不甚理想,存在着标识内容不完整、表述清晰、内容空缺或标识内容与实际不相符、因长途运输磨损、长期储存等因素造成标识色彩变淡等的情形,这些随意性较大的电力物资标识给电力物资需求单位在收货、清点、入库等实际应用的时候带来了较大的不便。

三、物资包装改进措施

3.1修编电力物资包装规范,纳入合同条款

针对电力物资包装的管理文件并未得到有效的落地实施,各品类电力物资包装的约束文件存在真空的现状。针对各品类电力物资修编相应的电力物资包装规范,充分调研各物流、物资供应商企业,广泛收集相关素材,最大限度地将物资包装的成熟经验吸收并应用于电力物资包装,借鉴先进企业的供应商在电力物资包装方面的先进实践,首先将一批适用性强、物资需要单位认可度高的包装形式修编成规范文件,统一外观、规格、尺寸偏差和标识进行等参数,通过规范文件限制供应商的包装随意性。同时,为确保电力物资包装规范能够有效的落地实施,可借助招标文件对招标采购单位内的各个供应商进行关于物资包装的约束,并将电力物资包装规范同步纳入到采购合同条款中去,以提高电力物资包装规范的法定约束力。在规范的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定期修编,形成一系列不断优化提高的体系文件。

3.2根据电力物资运输、存储特点,确定电力物资包装要点

针对供应商对于电力物资包装形式考虑不足的问题,可根据电力物资不同的运输、存储特点,电力物资招标时,应对其运输、存储特点进行分别说明,根据电力物资的重要性、易损性、仓储时间、存管方式等多个维度,划分出电力物资保护等级,针对各保护等级确定不同需求的电力物资包装的要点,引导供应商根据电力物资包装规范采用相应的包装形式进行包装,以避免不同需求的电力物资采用相同的包装形式进行发货,提高电力物资收货和流转的效率。

3.3设立准入材料台账,实现包装材料标准化

对于当前包装材料有要有纸张、塑料、金属、木材、玻璃、纤维织物等,整体呈现出的种类繁多、形式多样、质量差异大的现象。可根据各品类电力物资的仓储要素、装运要求等特点,对包装材料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和筛选,首先淘汰一批不能满足要求的包装材料,再将能够适用于电力物资包装的材料建立准入材料台账进行管理,实行准入制度,实现包装材料标准化。保证材料的质量能够对商品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商品在运输的过程中受到损害。对于包装材料进行规范,既可以避免材料的浪费,又可以节省企业的成本,有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同时,实施准入材料台账从源头上限制住包装材料的种类,引导电力物资供应商提高包装质量。

3.4完善电力物资包装的评价制度,纳入供应商考核指标

为解决电力物资包装缺乏有效反馈机制的问题,电力物资招标单位有必要进一步完善针对电力物资包装的评价制度,定期收集物资需求单位对各品类电力物资包装的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后纳入供应商考核指标,为物资需求单位提供电力物资包装反馈评价的渠道,在招投标单位层面与供应商针对包装进行统一的沟通协调,进而提高供应商的其包装的重视程度,推动供应商不断革新其包装形式,逐步向物资需求单位的要求靠拢。

3.5推行电力物资仓库建设改造标准,引导电力物资包装设计

为解决不同仓库提供的仓储要素不同的问题,需要建立一套通用的电力物资仓库建设和改造标准,对各品类电力物资的仓储要素进行统一规定,引导电力物资包装设计向其仓储要素靠拢,以确保电力物资包装设计完成后能够融入到仓库中去。同时,在电力物资产品设计时,也能将仓储要素纳入参考依据中去,确保新产品在保证功能和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适应标准的仓储要素,减少仓储困难。

3.6建立创新淘汰机制,推动电力物资包装发展

由于时代的持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绿色节能的要求,电力物资包装若止步不前是难以满足持续提高的使用要求的。所以,需要建立起电力物资包装创新淘汰机制,借助供应商对物资包装形式和材料接触机会多、信息更新快的特点以及物资需求单位的对包装使用的反馈评价和调整需求,积极吸收应用包装材料相关的新产品、新工艺、体现“4R+1D”原则的新技术等。并设立平台,定期收集一批电力物资包装的创新改进方案,通过组织评估,推动包装材料和形式的淘汰更新。形成一个良性的电力物资包装的竞争发展体系,不断优化电力物资包装。

3.7融入科技手段,规范电力物资标识

为规范电力物资标识,宜对电力物资需求部门发起关于标识内容的需求调查,对名称、规格型号、包装尺寸等标识内容进行分类,区分出必要和次要的标识内容,对于必要的标识内容应要求供应商必须在包装上进行标识。同时,应对标识内容的准确性进行考核,其中名称、规格型号等可以与采购合同相匹配的标识内容应与采购合同相一致,以避免不同供应商对同一品类同一规格的产品名称和型号的命名出现差异,进而给物资的收货、清点、入库等实际操作增加工作量或造成误解。同时,随着电子数据的普遍使用,传统的电力物资标识主要以印刷的文字信息为主,将文字信息转化为电子数据亦占据了较大的工作量。因此,在电力物资包装设计,可以将电力物资标识融入二维码、电子标签等现代化科技手段进行体现,从供应商开始就把电力物资标识信息电子化,将能有效地优化物资信息的提取和入库工作。

四、小结

面对当前电力物资包装在实际应用中不能满足使用需求的问题,应首先完成各品类电力物资包装规范的修编工作,形成有约束力的、可操作的文件约束供应商的物资包装形式,再从电力物资包装要点、包装材料、评价制度、引导标准、创新体系和包装标识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地对电力物资包装形式和规范进行引导和优化,从而不断提高电力物资包装的整体质量和适用性。

参考文献

[1]张丹.谈发达国家包装要求的发展趋势.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05.

[2]王舟晶.完善我国包装法律法规体系促进包装行业发展.法制与社会.2018.04.

[3]徐银华,郭振梅,张弓,王鑫,沈卫菊.国际“包装与环境”标准化体系的趋同研究.包装工程.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