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1-11
/ 2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体会

李斌

李斌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271100

【摘要】目的:通过对6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治疗效果的分析,探讨合欢香叶酯联合常规抗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的疗效。方法:将我院自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筛选,剔除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共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合欢香叶酯辅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1.2%,高于对照组的62.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合欢香叶酯联合抗幽门螺杆菌感染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优于单纯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合欢香叶酯;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5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1-065-02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主要表现为胃黏膜上皮及腺体萎缩,数量减少[1],多发生于中老年患者,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遗传因素、胆汁反流性疾病等因素有关。目前,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内镜下微创治疗、中医辨证治疗、针灸或针药合用治疗等[2]。本文对收治的6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给予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自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筛选,剔除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共64例。根据胃黏膜上皮及腺体萎缩、数量减少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2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为29-72岁,平均(47.8±7.4)岁。对照组中,轻度患者19例,中度患者9例,重度患者4例;治疗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为30-72岁,平均(48.5±6.9)岁。治疗中,轻度患者17例,中度患者10例,重度患者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进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常规的抗幽门螺杆菌药物治疗,如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并根据疾病的进展调整药量,治疗时间为4周。对其临床症状缓解程度、胃镜检查结果、不良反应进行记录。

1.2.2治疗组

治疗组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常规的抗幽门螺杆菌药物治疗,如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并根据疾病的进展调整药量,与此同时给予合欢香叶酯辅助治疗。治疗时间为4周。对其临床症状缓解程度、胃镜检查结果、不良反应进行记录。

合欢香叶酯能够提高细胞再生能力,促进胃黏膜更新,提高胃黏膜的抗酸能力,对胃黏膜有很强的保护作用,能够促进胃黏膜修复,有助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程度及胃镜检查指标的缓解程度分为有效和无效,治疗组有效率为81.2%,高于对照组62.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的药物副反应,少数患者出现轻微的恶心、呕吐、贫血等不良反应。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分析,发现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因其病程长、复发率较高且易发生癌变,严重的威胁着人们的健康。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存压力的增大,其发病呈年轻化趋势。目前,西医主要通过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抑制胃酸分泌等方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主要通过调整脾胃不合,滋养胃黏膜上皮细胞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也有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报道[4]。本研究应用合欢香叶酯联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并发症有贫血、胃出血、胃溃疡等,其中最严重的是癌前病变。因此,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目前,西医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方式主要是胃镜诊断和胃黏膜病理诊断。中医主要根据《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诊断和治疗[5]。临床医学工作者应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预防癌变。

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首先应分析其发病机制,目前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的生活方式、遗传因素、重金属接触史等因素有关。准确的病因诊断对于对症治疗、防止复发有着积极的作用。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首先要治疗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减少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其次,应注意对患者的家族病史、生活习惯、职业环境的问诊,消除可能的致病因素。第三,注意治疗过程中患者各项指标的记录和观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慢性萎缩性胃炎作为消化系统最常见疾病之一,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适当的科普宣传可以有效提高人们的认识,有助于疾病的预防和早期发现。人们常忽视胃部不适,或当出现胃部不适症状时盲目用药来缓解症状,错过了最佳的诊疗时机,延误病情。提高全民的疾病意识,有高危因素或早期临床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有家族病史、慢性浅表性胃炎史的中老年患者应特别注意预防慢性萎缩性胃炎,当出现相关临床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不可盲目用药。此外,吸烟、饮酒、喜欢吃刺激性食物、饮食不规律等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引发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重要因素。因此,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预防慢性萎缩性胃炎。尤其是目前生活节奏的加快,生存压力的增大,很多年轻人常伴随强大的精神压力和饮食不规律等现象,这些都是消化系统疾病的诱因,使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呈年轻化趋势,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预防消化系统疾病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在治疗过程中及疾病的恢复期,也应注意戒烟、戒酒,合理膳食以巩固治疗效果,防止复发。

总之,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治疗方法的研究在不断发展和深入,全体医疗工作者应注意对临床经验的总结和分析,以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J].胃肠病学,2006,11(11):674-676

[2]李琼刘晏吴坚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进展[J].中医学报.2013.28(176):114

[3]李振荣.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32):5

[4]全世贤.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6):36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