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学专业的环境心理学教学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应用心理学专业的环境心理学教学探索

朱先丹

朱先丹

南开大学

摘要:应用心理学与人力资源管理有一定的关联,主要是通过应用心理学来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研究。不仅如此,在工业、社会、医疗、体育和军事领域,应用心理学均存在着影响。应用心理学包含心理学、逻辑学、广告心理学、工程心理学和环境心理学等。因应用心理学涉及的领域较多,所以,在我国很多所院校中都设有这门课程,本文对环境心理学的教学方法作探索。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教学方法

引言:虽然,生态环境研究很长时间前已经获得了较多的关注,但环境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时间比较短,它成立于二十世纪,它建立在建筑、心理学、生态和许多其他相关学科,它体现了开发空间环境的社会心理需要,它的主要研究过程是对环境的认知分析,考虑到心理需要,调整和改善环境。近些年来,环境心理学正在逐渐发展和改进。但环境心理学进行理论建构的时候,无法回避来自两方面的挑战。首先,是心理发展理论上的缺陷,其次,心理学的多学科和跨学科性质,我们很难创造宏观理论。为此,需要广大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作出长期的努力,不断对环境心理学进行研究,对课堂上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改进。

一、环境心理学课堂教学问题

(一)教学理论内容太过广泛

环境心理学是从工程心理学或工效学发展而来的。其主要是研究人与工作及工具之间的关系,把这种关系推而广之,即成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这也就导致了环境心理学学科横跨的领域比较宽,在课堂上需要传授的理论知识内容会比较多。而现在的环境心理学课程一般开设的学时过短,或者不足以讲述完全的环境心理学理论知识,以至于在课堂上需要用大篇幅的时间传授理论知识,分析理解知识点和实践的时间较少,甚至是没有。这就导致学生一般只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充分理解和掌握知识,就更谈不上熟练运用知识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了。

(二)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落后

由于我国正式将环境心理学作为单独一门课程进行教学的时间比较靠后,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就比较单一,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按照教科书上的知识点,毫无新意的照搬内容。但环境心理学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历的实际情况与人为行动结合的内容,在理论建构上,基本理论本就薄弱,学科形象更是十分模糊,如果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落后,很难让学生切实理解知识点。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如全球环境的恶化,加之,信息技术的更新对人们生活和工作上的影响、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等,都给环境心理学的教学带来了新的问题,并且,提供了上升的空间,所以,教学内容举例也要跟上时代,过于落后的内容自然也会降低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度,更是可能出现厌学等问题。

(三)学科定位有偏差

对于环境心理学学科的定位,一直都在变化,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对于此科目的研究还是个空白,针对环境问题的心理研究大量出现,相关技术人员及组织也陆续的发展起来。以前的环境心理学研究涉及一种理论假设,即分为个人和环境的分离,这与西方生态学有关。但人类对环境的研究现在迫切,需要从理论和物理学的角度思考,这是人类对环境研究新的发展趋势。在这方面,东方认为,特别是“人类和自然和谐”的中国传统概念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性。所以,在我们对于教学当中,首先,要明确对此的定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与政治、经济、地理、文化和民俗等,再吸纳与整合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城市规划和设计学等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教师不能以自身观点去对学科进行理解,应该遵循现状以及学生在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并结合我们国家所需,以此来定位学科。

二、环境心理学教学改善方向

(一)增加教学课时,简化教学理论知识

在现代的环境心理学教学中,相关人员和组织已经给予越来越多的重视,人们对此有了新的了解。而近年来,环境的污染和地球资源枯竭是未来一定时间里最迫切的问题。在进行课堂上的教学之前,可以在备课时便将要讲的知识内容与近年来的问题相结合,简化教学中理论知识,在不影响主题的情况下,对理论知识进行一定的简化,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让他们去理解,给他们复习时间。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重视起环境问题对心理上的影响,提高他们自身的重视程度。还要增加教学课时,过去数量与时间都不充裕的教学课时,已经完全不满足于现在的教学需要,如今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例如:大量砍伐树木所造成的水土流失、景观的破坏、生态系统的失衡等,置于这种环境下,生存环境遭到破坏以及人们的心理上也将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在问题不断出现的今天,环境心理学课时需要增加,学生需要更多的时间,接受系统的教学,更多的时间去与知识点中的内容相磨合,这样学生才能达到融会贯通熟练运用的所学的知识,直到走出学校,面向社会的那一刻,才能将所学知识化解为自身的力量,解决所遇到的问题。简化教学理论知识,增加教学课时,主要目的还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更是先将学生的知识理论基础打好,加强基础的行为塑造能力[1]。

(二)教学方式的活泛

在教学当中,不论是哪门学科,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都尤为重要。有些教师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的教师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在环境心理学教学中,笔者个人认为,更应该让学生注意到此学科的意义和目的所在。所以,更应该注重所学知识对身边环境的作用。如今时代发展迅速,在人们得到更好的技术和物质享受的同时,许多环境问题逐渐出现,由垃圾和有害物质破坏环境造成的问题最为明显。在这座城市,人们生活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被破坏了。这些污染问题十分严重,有关政府部门虽然担心这个问题,但他们没有明确的政策去解决问题。所以在教学当中,更应该让学生切实感受问题、解决问题,多留一些生活中的现实情况,让学生感受问题的严重性。比如,碳氧化物是汽车排气的主要组成部分,长时间处于这种情况下会降低学习效率和正常的生活环境质量。在许多现代国家,噪音是一个问题,常常影响城市居民,例如,汽车过分鸣笛所产生的噪音会对人们产生干扰。据我国相关管理部门调查显示,人们长期暴露于噪音之下,生理及心理都会有受到不良的影响。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这些环境对自身的影响,给出反馈意见。在课堂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展示及演讲等方式,把自身的经历带到课堂上与其他同学一起去讨论问题,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容易引起共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上做实验,例如:可以测试人们在安静的环境下的工作效率和噪杂的环境下的工作效率有哪些不同。教师可以让学生翻译同一篇古文,记录学生在两种不同的噪音下的翻译速度和错误率,经过实际的操作来获取知识理论,以实际得出真知[2]。

(三)明确环境心理学的意义

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更要让学生明白所学科目的意义所在,学科与环境的关联在于增加环境保护的行为,例如回收、清理垃圾和节约能源,并且,降低人们对环境破坏的程度。依据相关研究表明这种技术又可分为三类:环境教育、提醒和强化技术。环境教育和提醒的使用通常是所谓的事前预防策略,它们一般作用于破坏环境的行为发生之前,其目的是促进或防止行为的发生。事后策略主要是为了对产生的结果进行巩固,使结果所产生的影响加深。一般而言,研究结果显示事后策略更有效,而环境教育的效果不尽人意,这就需要我们去进一步研究探讨,进而解决问题。我们可以找到最合理解决方案,调整和改善外在环境条件,使其,能够更好的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以及人们生活需要。例如,在城市设计中使用环境心理学可以使工程设计和建设的更合理,更方便和人道。在开发空间空间时,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将有助于创造一个真正舒适、健康和人道的空间环境[3]。

结语:综上所述,环境心理学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重视,环境心理学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进行创造和完善。在进行环境心理学教学时,我们一定要明确学习环境心理学的意义,了解其是为了我们人类自身生存环境得到改良,并且,真正的了解环境对人们的学习、工作等行为的影响,从而根据所学的环境心理学知识来制定有效的措施和方案,对环境进行改善,对环境灾害进行预防。事实证明,一个好的工作和学习的环境能够提高人们的效率,而一个好的生存环境更是对人们身体健康的保障。所以,一定给重视环境心理学教学,培养出更多相关专业的人才,让环境心理学的作用更好的发挥出来,改善我们的生活,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林星.浅谈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J].科技风.2017(18):130

[2].李斌.环境行为理论和设计方法论[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7(03):1-6

[3].张伟毅.艺术设计心理学在建筑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6(20):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