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水利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农业水利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

李娜娜1余华龙2

河南省豫北水利勘测设计院河南安阳455000

摘要:农业水利灌溉工程对我国农业的向前迈进、农村改建、农民收入增加等方面都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对于新型农村建设以及向前推进都是非常关键的基础。所以,我们应该与实际联系在一起,参考过往人成功的实际运用经验以及发达国家超前的灌溉技艺,经过长期的探索及归纳,科学合理、有效安全的对此问题展开规划和合理安排,这样才能保证本地水资源得到维护、灌溉区域农业用水得以顺利进行,同时对农业的向前推进、农村改建以及农民收入增加等问题才能得以落实。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对我国农业的向前迈进、农村改建、农民收入增加等方面都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对于新型农村建设以及向前推进都是非常关键的基础。所以,我们应该与实际联系在一起,参考过往人成功的实际运用经验以及发达国家超前的灌溉技艺,经过长期的探索及归纳,科学合理、有效安全的对此问题展开规划和合理安排,这样才能保证本地水资源得到维护、灌溉区域农业用水得以顺利进行,同时对农业的向前推进、农村改建以及农民收入增加等问题才能得以落实。

1农业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水利工程是农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我国的农业要想更好的发展,只有在农业水利工程方面下苦功,才能改善农业发展水平,提高经济发展,农作物的发展。改善生态环境,高度重视资源问题。近几年,水资源的缺少,农田灌溉跟不上水量,农作物产量急剧下降。而且绿色面积也在逐渐减少,城市建设加速都对农业资产产生了影响。做好农业水利灌溉变得十分重要和关键,能够满足水资源的需求,也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水资源在我们生活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人们的生活也离不开水,农作物的生长也离不开水,农作物生长顺应了自然发展规律,水量跟上就产,跟不上就降低,非常现实。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就能满足这种要求,在水资源缺乏的现在,不仅能够让水资源循环利用还能满足农业水利灌溉。利用水资源让水循环利用是农业水利工程灌溉的特点,这项技术运用的科学技术和科学设施能够将水资源进行循环利用。可以提高植被的种植效率缓解水资源的短缺所带来的压力。

2设计标准

河流的径流量会随一年四季的变化而持续处于变化之中,同时农作物对应的种类以及种植面积都将会发生较大的改变,这种改变将造成灌溉用水量的大幅度变化。因此,灌溉工程既要保证规划设计的标准,也要保障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又要满足灌溉用水量随气候和灌溉面积的变化而变化。目前,我国的灌溉设计最常见的有以下两种:

灌溉设计保证率,首先应该调查当地灌溉工程的规模,清楚当地农作物的种植种类,最重要的是当地的水源情况,这些是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的关键因素。

抗旱天数,了解当地的气候条件,确定旱季的时间周期,摸排了解灌溉设施的供水能力,保证满足农作物的供水需求,才能确定抗旱天数。

3农业水利灌溉工程设计和规划原则

3.1安全原则

农业水利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应以安全为主,确保挖方深度、填方深度在安全范围内。农业水利灌溉设施虽然主要用于干旱时期的灌溉,但也要考虑到洪涝灾害对该工程的影响,应做好泄洪排洪的措施,避免洪水冲毁渠道。除此以外,农业水利灌溉应避开透水性强的土质地带、避免与湖、河、溪等相邻等。

3.2多功能作用原则

农业水利灌溉工程除了要考虑到其灌溉功能,也应结合当地情况发挥该工程的其他作用,做到综合利用,体现其多功能作用,使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最大化。例如有较大落差的灌溉渠道,可以利用水位落差特点来设计水电、水利加工等,充分发挥灌溉渠的作用。

3.3充分利用地形优势原则

在规划设计中,地形情况会对该农业水利灌溉工程产生直接的影响。设计中应该充分掌握地形特点、条件,因地制宜,提高农业水利灌溉工程的设计合理性,尽量做到全面安排、科学合理。

4灌溉渠系的规划设计

4.1总体规划布局

要结合当地的水资源、地势、发电能力、饮水情况等诸多方面的因素,系统地做出合理的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做出科学的规划设计,实现更好的管理和工程高效施工。做好农业水利灌溉渠系规划设计。

4.1.1利用地形优势旱季是灌溉农作物的关键时期,要达到自流灌溉的要求,首先要把灌溉渠道布置在地势较高的地方,以便提高水的流速,实现自流灌溉。到了雨季,排洪抗涝是首要任务,排水沟渠的布置要选择地势相对低的地方,便于农田内多余水量的排出,达到排洪抗旱的目的。由于排水的地势较低而灌溉渠道的地势较高,所以要分开修建。为了不影响全局基础又能有效照顾到局部,所以采取小片灌溉的方式是针对局部高地,采取小片提排的措施是针对局部洼地。在进行渠系布置时,尽量直、整、齐,减少交叉建筑物,这样可以节约渠系规划的成本。

4.1.2安全是主要原则在农业水利灌溉工程施工过程中,保证安全是否顺利完成农业水利灌溉工程的前提,要做到减少挖方,尽量减少高填方,避免存在难工险段。在地形为山丘时,为避免渠道被破坏,在渠道布置时要尽可能避开小溪和河流,选择透水性极低甚至不透水的土质地带。避开风化岩石层,在满足灌溉要求的同时做好排洪、泄洪的措施。

4.1.3综合利用因各个地方地势条件不同,在山丘进行渠道布置时,首先要考虑水源和供电设施,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真正实现多种用途和一水多用。使用集中落差的渠道布置方式是最可行的,如果在平原地区,地势较为平坦,基本没有太大的起伏和落差,灌溉模式可以选择河井相结合的方法。

4.2干、支渠的规划设计

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貌对灌溉渠道的干、支渠进行有效的规划设计。对平原灌溉区的干、支渠规划设计进行系统的分析。平原地区耕地面积多,地势广阔,结合平原的地势情况和旱涝具体严重程度,对平原地区干、支渠的规划与设计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和部署。

5取水方式与规划设计

灌溉水源决定灌溉取水方式,在农业水利灌溉工程规划和设计中确定好取水方式非常重要。根据灌溉水源的地势等因素,有以下两种灌溉方式,即自流灌溉和提水灌溉。自流取水灌溉是以河流作为水源,进行有坝取水和无坝取水。在进行取水方式的设计时要考虑开渠建闸,引水地点水位的高低、地点和引水口的长度,方便农民对农田进行灌溉,同时还能节约工程成本。

5.1无坝取水

是否需要修建水闸是进行无坝取水的关键所在。如果不修建水闸,会使引水口无法控制水流量和流速,导致渠道在水的冲击下损坏,严重的还会淹没农田。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需要修建水闸,将引水角度掌握在30°~45°之间,这个角度能保证水流相对平稳流入渠道,引水口能够承受相对大的引水量。

5.2有坝取水

5.2.1溢沙坝通过拦截河流提高水位,可以将雨季多余的水量排出。

5.2.2进水闸是引水灌溉的根本,可以有效控制进水量,不让多余的水流入。

5.2.3排沙闸泥沙流入渠道会造成渠道堵塞,排沙闸的作用就是有效防止和控制泥沙流入渠道。可以考虑修建沉沙槽、沉沙池等防止泥沙的设施。

5.2.4防洪堤的主要作用是在雨季防洪,保护城镇居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平时还可减少拦河坝对上游的损失。

6结束语

农业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主要目的是惠民,减少干旱灾害给农田产量、农产品质量造成的损失。因此,在该类工程的规划设计中,应要充分考虑到灌溉天数、灌溉面积等,正确判断灌溉规模。在具体的灌溉渠设计方面,应根据水源状况对取水方式进行设计,并要遵循安全原则进行建闸设计。总体来讲,农业水利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比较复杂,设计时应充分利用当地地理优势,以安全原则、实现工程多功能作用的原则进行设计,具体的设计还需要结合灌溉工程所在地进行设计。

参考文献:

[1]邓志平.农业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浅谈[J].南方农业,2016,03:238+240.

[2]蒋锐.浅谈农业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J].建材与装饰,2016,02:295-296.

[3]庞国.农业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