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奥俊青

/ 1

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奥俊青

奥俊青

奥俊青

(包钢三医院神经外科014010)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7-0249-01

颅脑损伤伤及中枢神经系统,病死率和致残率极高,历来被视为人体创伤之最险要者。颅脑损伤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还给他们带来心理上、精神上的障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和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应对患者身体精神,职业功能障碍进行训练使其减轻或消除功能缺陷,最大限度地恢复其正常生活,劳动能力,并使之早日回归社会。

1.急性期的康复护理:颅脑损伤急性期的康复护理目标位稳定病情,促进意识恢复,防止并发症,以利功能康复。具体康复护理措施如下:

1.1稳定病情的治疗包括支持疗法、药物和外科手术治疗等。

1.2促醒治疗采用各种信息刺激、神经肌肉的刺激方法促使患者苏醒,有计划地让患者接受触觉、听觉、视觉、味觉、嗅觉及生活护理、直流电等刺激。让患者接受周围环境发出的刺激如:让家庭成员参与、进行亲人谈话、音乐疗法等。进行肢体按摩和被动运动以及快速擦刷、拍打、挤压、冰刺激患者皮肤等。

1.3防止并发症:通过排痰引流,保持呼吸道通畅,良肢位摆放、被动运动、定时翻身、尽早活动、使用支具等保持各关节功能位置、预防关节挛缩、足下垂、压疮和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

1.3.1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不同的病情可采用体位排痰法,辅助排痰法(胸部叩击,胸部震颤)。对于痰液粘稠干结者可采用超声雾化法和超短波疗法。超声雾化可选用生理盐水或糜蛋白酶溶液进行超声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超声波疗法是应用无热量或微热量,每日一次,每次10-15分钟,15-20次为一疗程。

1.3.2良肢位的摆放患者全身关节处于正确功能体位。患者头下放枕,在患侧肩胛下放一小枕,使肩胛骨悬空,伸肘于枕上,腕背伸,手指伸展;下肢轻度屈曲,肘关节下垫一小枕,膝关节外侧垫枕,使髋关节及膝关节保持内收;膝关节下垫枕,膝关节微屈曲,脚掌下支撑板使踝关节背屈防止足下垂。

2.恢复期的康复

颅脑损伤恢复期的护理目标是减少患者的定向障碍和语言错乱,提高记忆力,注意力感知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最大限度地恢复感觉运动,认知,语言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2.1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

2.1.1良肢位的设计:为抑制异常模式预防肩关节半脱位,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临时体位。以按摩和被动运动为主。

2.1.2关节被动运动:患者昏迷或其他原因在数日后仍不能开始主动活动者,应做患肢的被动运动,每日两次以上,直至主动运动恢复。患者取仰卧位,被动活动各关节,活动顺序先健侧偶患侧,由上到下,由近到远,幅度由小到大,做各方面无痛范围的轻柔被动活动。被动运动可与按摩交替或配合进行,并鼓励患者用健肢带动患肢做被动运动。

2.1.3床上的主动运动双手叉握,患侧拇指在上,掌心相对或健手带动患手举过头,下肢内收外展屈伸,桥式训练及屈膝训练。

2.1.4体位及平衡的训练包括翻身,上下左右移动躯体,从仰卧位到坐起等体位的变换。患肢伸肘,背屈,腕向患侧倾斜保持坐位平衡。

2.1.5站立平衡及步态训练患者两脚并拢站立,身体向前后左右各个方向触碰辅助者的手,之后回到中立位站好。步行时先将重心移到患腿,健侧向前迈一小步,再将重心移到健腿,患腿提起,微屈膝向前迈。脚跟先着地,然后重心移到整个脚掌上。辅助者可在患侧给予支撑,练习熟练后,逐渐减少支持。

2,1.6平衡杠内步法训练及上下阶梯等。

2.2言语训练治疗前要进行详细的言语功能评定,明确患者言语障碍的病因,类型及程度,有针对性的选择治疗技术。言语康复介入时间越早,效果越好,在患者意识清醒,病情稳定时就可以开始言语康复要由简到难,由浅入深,由少到多,根据患者的接受能力,不断增加或更新内容,并用多种途径的语言刺激,反复强化训练。

2.3感觉功能训练给予不同质地和形状的物品进行训练,如纸张,金属,玻璃,条绒和丝绸等,来训练患肢实体感觉,提高辨认能力。

2.4作业训练让患者用手指快速指物或手指互相对指,画图,写字,翻纸牌等患侧上肢精细活动协调,控制能力的强化训练。动作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

2.5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疗效果,因而已被广泛的应用到临床康复过程中。患者由于角色转换,出现焦虑,抑郁,自卑,悲观失望等情绪变化。康复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心理状态,及时开导鼓励并做好家属的心理疏导,利用现身说法,使医务人员,家属与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沟通。

2.6饮食护理要根据患者的基础代谢和营养状况,给予合理的营养补充,少食多餐的原则;这有助于患者康复。鼓励患者进食,少食多餐,少量多次饮水,饮食清淡易消化,并注意补充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