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管理对抗生素使用强度及细菌耐药性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1

抗生素管理对抗生素使用强度及细菌耐药性的影响分析

诸兰政

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药剂科湖南省常德市415000

【摘要】目的:探讨抗生素管理对抗生素使用强度及细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到2017年6月设为常规组,将2017年7月到2017年12月设为管理组,常规组实施常规用药管理,管理组实施抗生素管理干预,对每组收治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状况及细菌耐药性状况进行对比。结果:管理组中各类抗生素使用率较常规组均明显降低(P<0.05)。管理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性较常规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抗生素管理可降低抗生素使用强度及细菌耐药性。

【关键词】抗生素管理;抗生素使用强度;细菌耐药性

抗生素是高等动植物及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活性的代谢产物,抗生素是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药物,多用于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临床运用广泛[1]。但抗生素滥用状况加重使得耐药致病菌逐渐增多,直接影响抗生素治疗效果,也导致感染性疾病死亡率逐渐升高[2]。如何控制细菌耐药性状况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本院于2017年7月到2017年12月间实施了抗生素管理,现行管理效果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7年1月到2017年6月设为常规组,将2017年7月到2017年12月设为管理组。常规组中包含患者6847例,有男3785例,女3062例;患者年龄跨度0-83岁,平均年龄46.4岁(s=11.5);管理组中包含患者7158例,有男3971例,女3187例;患者年龄跨度0-82岁,平均年龄46.5岁(s=11.1)。常规组与管理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独立样本检测结果符合对比研究标准(P>0.05)。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内容。

1.2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用药管理,按实际需求使用抗生素。管理组实施抗生素管理干预:①抗生素用药知识培训:定期到医院内组织医师实施相关药学知识培训,重点加强抗生素用药知识培训,强调抗生素的使用与细菌耐药性之间的关联,定期在院内更新常见细菌对各类抗生素耐药性状况,引导医生参照耐药性合理用药。②抗生素处方管理:对抗生素进行分级管理,分为特殊级别、限制级、非限制级三个等级,相关医师在开具处方时,可开具限制级、非限制级抗生素,对于特殊级别抗生素需经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同意后才能运用;引导医师根据患者实际状况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无指征使用抗生素,根据患者实际感染类型、致病菌类型使用针对性抗生素治疗。③抗生素用药监管:在医院成立管理小组,定期检查医院抗生素用药状况、处方状况,并了解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状况,实施责任制管理,对于不合理抗生素处方相关医师实施合理处罚,定期在院内公布抗生素不合理运用检查结果,并将抗生素用药状况与医师绩效挂钩,提升医师重视。

表1两组患者抗生素使用强度状况分析[n(%)]

3讨论

感染性疾病是当前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是因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相关致病菌侵入机体导致的疾病[3]。抗生素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药物,当前抗生素种类逐渐增多,临床应用逐渐广泛。但临床关于抗生素治疗效果下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多、耐药性增加的相关报道也逐渐增多,如何提升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是用药管理的重点。目前抗生素的运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无指征用药,②用药剂量及时间不合理,③选药不当等[4]。本院在抗生素管理中,针对上述抗生素滥用问题实施针对性整改,并通过抗生素用药知识培训、用药监管等过程提升医师重视,便于医师合理应用抗生素。本次研究中管理组中各类抗生素使用率较常规组均明显降低,且管理组常见细菌耐药性状况较常规组明显降低,说明抗生素管理过程可有效提升抗生素用药合理性,尽可能减少无指征用药,并减少不合理用药引起的细菌耐药性增加状况,及早控制细菌耐药性升高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抗生素的抗菌有效性。

综上所述,抗生素管理可提升抗生素运用合理性,降低抗生素使用强度,积极控制并降低细菌耐药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韩志云,李丹,杨骅,等.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及细菌耐药性变迁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4):60-61.

[2]徐威力,姚雪淦,招湛静,等.院内感染细菌耐药性与抗生素使用强度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20-22.

[3]郑伟,茅一萍,韩方正,等.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相关性[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7,16(7):606-609.

[4]李冬,刘阳,陈梅,等.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抗菌药物应用及细菌耐药性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7,14(4):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