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诊治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4-14
/ 1

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诊治分析

刘洪涛

刘洪涛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157000)

【摘要】目的探讨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特点,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患者21例,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的表现以复发作性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精神以及行为异常为主,发作时间可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周,发作期脑电图存在痫性放电,患者经抗癫痫药物进行合理治疗后,发作全部得到控制。结论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以意识障碍和精神行为异常为主,脑电图检查可为该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经合理的抗癫痫药物的治疗,疗效显著。

【关键词】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诊断脑电图抗癫痫

【中图分类号】R7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4-0264-01

本次研究中出于对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特点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对收治的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患者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14~56岁,平均(37.8±12.6)岁,病程1个月~5年,平均(2.1±0.4)年;原发疾病:脑梗死6例,脑外伤6例,脑囊虫病3例,病因不明6例。本组所有患者出生史以及生长发育史均正常,并且无癫痫家族史。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将以上统计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针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诊断方法、临床特点及治疗和预后等展开回顾性分析。

1.2.2脑电图检查方法所用仪器为本院现有脑功能监护仪对相关患者进行监测,按国际10/20系统法置电极,描记时间大于或等于20min。本组21例患者均做发作间期脑电图描记。

1.2.3治疗方法本组患者均接受相应的抗癫痫治疗。涉及药物包括:地西泮,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吡喹酮等。

2结果

2.1患者的临床表现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临床表现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主要为精神症状以及意识存在明显障碍,同时还会合并有自主神经系统的症状,可出现语言中止、凝视、自动症等表现。同时合并有一些其他类型的痫性发作。本组21例患者中,单纯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者9例(42.86%),合并有继发全身性强直阵挛性发作者6例(28.57%),合并单纯运动性发作患者6例(28.57%)。癫痫发作持续时间1~5d,平均(2.1±0.8)d。

2.2脑电图检查结果本组21例患者均在发作间期接受了脑电图描记,其中9例接受了发作期脑电图描记,另外12例不能合作。发作期脑电图主要表现:9例表现为基本电活动变慢的特点,其中3例表现出两侧颞叶尖波以及尖慢波发放,另外3例表现出单侧颞叶、前额叶持续性δ波增多;发作间期脑电图主要表现:9例表现出各导联低幅慢活动,3例表现出双侧顶颞区θ活动。

2.3治疗与预后本组21例中有6例患者在持续状态下接受静脉滴注地西泮进行治疗,最终持续状态得到良好控制;12例患者单纯应用卡马西平进行治疗,3例患者联合应用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钠进行治疗,针对存在脑囊虫病者给予吡喹酮进行驱虫治疗,在疗程结束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了随访。结果发现,21例癫痫发作得到了控制,患者的精神症状完全消失,能够生活自理,9例存在记忆力减退现象。

3讨论

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意识障碍以及精神、行为异常。在发作时患者常出现生活不能自理,不识家人及不理解语言等状态,在发作终止后会对发作没有记忆,在发作后经常存在疲惫感[1]。经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该类患者的发作时间可持续数小时甚至时数天、数周,发作症状能够自行缓解,并且会有部分患者合并有一些其他类型的痫性发作。本次研究对21例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了回顾性分析,发现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意识障碍以及精神、行为异常,发作持续时间1~5d,平均(2.1±0.8)d,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基本一致。

对于癫痫的诊断可借助于脑电图检查,若有必要也可行头颅CT和MRI检查,对于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而言,在对发作进行终止的同时可对患者展开病因治疗,现阶段地西泮或苯妥英钠等药物静脉注射可对癫痫发作的持续状态进行有效的终止,而口服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均可对癫痫发作进行有效控制[2],临床应给予关注。

参考文献

[1]于少飞,郭莲芝,柴少卿,等.咪唑安定治疗儿童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41(2):175-176.

[2]薛富英,曾祥发.药物治疗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进展[J].广西医学,2008,30(12):1887-1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