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1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陈阳

辽宁抚顺市四方高中陈阳

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其间很重要的一点即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但是纵观我们的教学,教师讲,学生听,我们自以为知识的传授条理清晰,面面俱到,但完全没有想象中的那种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现象,讲者慷慨激昂,听者昏昏欲睡。学生没有多少参与的机会,成了局外人。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是教师备课不精心,还是水平素质不高?

That’snotso!其根源就是没有关注学生的体验与参与,视学生为接收容器。

学生体验参与自主学习的能力遭遇阻碍,万水千山难以抵达彼岸。当学生是以听讲和做题为主时,当教育只是教师传授性地灌输知识时,我们培养的是懒惰、自私、麻木和坐享其成的庸才。

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应该怎样改革,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呢?

在这方面,清原高中的做法很值得借鉴。

今年年初,骨干培训之时,我有幸去清原参观学习。在“走进清原高中”教育教学现场交流会上聆听了陈旭校长的发言,陈旭校长提出了课堂四要求:

1.求学生有准备的课堂(想想我们的学生课前有几个做好了准备)

2.求学生人人参与的课堂

3.求讲练结合的课堂

4.求学生主动发展的课堂

四求课堂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人人参与,激活思维,释放潜能,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教是为了不教”,一节课的好坏主要在于学生是否参与,是否学会,不在于老师是否有精彩的表演。老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

那么怎样的课堂结构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呢?清原高中的“思、疑、释、练”教学法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下面阐述此法如下:

“思”就是思考。由师生共同完成。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思考,每一年级同一科目的老师通过集体备课,设计出高质量的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让他们做好新知识、新内容的预习。导学案可以由学生个人完成,也可以由学习小组共同完成。这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促进了他们合作学习的精神。

“疑”就是问题。老师要在上课时用5—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导学学习的交流,然后由学生提出在完成导学案过程中遇到的不能理解的问题。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并根据本堂课的知识内容及学生的预习情况补充一些内容,一并写在黑板上。

“释”就是解释。如何解答这些问题主要由学生来完成,也可以由学习小组共同探讨来完成。学生处理不了的问题由老师引导,启发学生来完成。老师只是引领学生解决问题,最后由师生共同梳理本节教学的重难点。

“练”就是练习。学生完成适当的精选练习,当堂检测教学效果。

“思、疑、释、练”教学模式的灵魂其一在于师生角色的转变,其二在于课前学习,而非只是课后。其途径有三:自主、合作、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质疑能力、探究能力及合作能力。这也是新课改的理念,是一种很适用的教学模式。

我以为教学应有固定性,内容可以微调,模式基本不变。教师教学模式的定型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是巨大的。反复用一种模式训练,能使学生由自主学习进入一种自动化的学习状况,而这正和课标要求相一致。

那么“思、疑、释、练”教学模式在我校是否可行?我的想法如下:

首先对此方法加以肯定:可行。

此法可实施的关键之处在于各科之间的协调工作。纵观本年级,如果只是某科实施此法,定会收效甚微。学生的自习时间该主要花在自主学习,即预习各科的导学案上,而不是花在大量的题海之中。无论哪科,没有精选而是拿出一篇练习题就随意留为作业,不管它的难易是否得当,对学生而言就是浪费学习时间,对其它科而言就是阻碍了其它科导学案的实施,因为学生会只应付大量的作业,而没有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即预习各科导学案。

所以各学科之间需协调每日的作业量。每科作业量定为15分钟内为宜(必须且一定是有代表性的精挑细选的题)。如果这样实施,那么导学案的设计尤为重要,十分关键。导学会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形成习惯后就会自觉学习,那我们离教学的最高境界——“不教”已经不远了。

上面所写是借鉴他人之成果,我相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于如何教学我一直有所思考,且查阅了众多资料,可思来想去还是觉得清原高中的“思、疑、释、练”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很适用。但是它需要的外在条件很难达到,只有一个集体(至少是一个年级而不是某科备课组)高度统一,共同携手,步调一致,精诚团结,不畏艰险,克服困难,才能穿越重重难关,拨开层层迷雾,跨越万水千山去抵达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