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合激光照射治疗顽固性面瘫的治疗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1

针灸配合激光照射治疗顽固性面瘫的治疗体会

于清泉

于清泉(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民族医院吉林伊通130700)

【摘要】在针灸基础上,通过氦氖激光翳风穴照射,对于一些顽固性面瘫进行治疗,激光不但具有能深入皮下组织,能产生刺激,去疼痛消炎,消肿扩张血管的作用,还能增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从而使炎性浸润,水肿消失,再经过针灸而痊愈。

【关键词】针灸;激光照射;顽固性面瘫

【中图分类号】R246.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523(2010)12-0013-01

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通过多年临床实践发现有一些面瘫虽经积极治疗,但效果极不理想,近十多年来在针灸基础上,通过氦氖激光翳风穴照射,对于一些顽固性面瘫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仅以2008年的统计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08年我科观察面瘫178例,80%的病人均门诊治疗,20%的病人收入院治疗,其中,114例为女性,64例为男性,年龄最大72岁,病程长7年,最短的2天,治疗次数最多67次,最少1次。春季发病76例,秋季发病27例,余为夏季发病。临床上可分为两种症型:

1.1风寒型:大多为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常,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多起病突然,每在睡眠起来,发现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松弛、不能作皱眉、蹙额、露齿、鼓腮等动作,口角向健侧歪斜,病测露睛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平坦。

1.2风热型:上述症状的出现伴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

2治疗方法

2.1风寒:主穴取经验穴(下关与地仓穴之连线,近地仓穴的1/3交界处),人中、承桨。配穴:一周以内的取凤池、太阳、翳风、合谷、足三里,二周到一个月加牵正、头维、合谷、腈明。

2.2风热:主穴同上经验穴、人中、承桨。配穴:翳风穴加激光照射,一周内取阳白、太阳、翳风、合谷、地仓、太冲,过一周加足三里、牵正。

2.3具体操作:经验穴:深浅以病情而定,病情重,病邪深的针刺深,必要时可以透刺(针尖与表皮呈15°角沿皮向下关穴缓慢捻转进针,将针感放散到患侧颞面部),病情浅的可浅刺,按病情长短可留针10~30分钟,配穴:风寒型用补法,风热性的用泻法。

3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外观回复病前水平。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但作表情运动时,局部仍有偏瘫或痉挛。无效:经治半月无改善。

4治疗结果

本组178例中风寒型29人,占16.3%,其中痊愈27人,占93.1%,显效的3人,占6.9%,无效0,风热型149例,占83.7%,其中痊愈121人,占81.2%,显效的22人,占14.8%,有效的6人。

5典型病例

李XX,男,42岁,2008年7月25日来诊。患者4天前自觉有耳后疼痛难忍,经口服去痛片,消炎药,病情有好转,2天后出现右侧面部不适,板滞,麻木,饮水外漏,口角向左斜,右眼闭合不全,迎风流泪,即来门诊就医。查:口角向左斜,右侧额纹鼻唇沟消失,右眼裂增宽,不能做蹙额、皱眉、鼓腮等动作,右侧乳突有压痛,经化验:WBC:15×109/L,分叶:0.70。

诊为:面瘫(风热型)

处方:阳白(右)、太阳(右)、四白(右)、下关(右)、地仓(右)、颊车(右)合谷(双)、翳风(右)。

手法:用泻法翳风穴加激光照射,每次4分钟。3次后病情好转,有额纹,鼻唇沟略浅,10次后均恢复正常而痊愈。

6体会

6.1面瘫的诊断为治疗结果的主要一环。风热型面瘫,一旦诊断为风寒型,不但会延缓病程,有的还会形成顽固性面瘫而终身不愈。

6.2风热型面瘫,主要是由于细菌、病毒感染后引起乳突炎造成局部炎性浸润,炎性水肿,压迫面神经出口而引起面瘫。激光不但具有能深入皮下组织,能产生刺激,去疼痛消炎,消肿扩张血管的作用,还能增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从而使炎性浸润,水肿消失,再经过针灸而痊愈。

6.3本组的经验穴实际是横贯整个面颊部手足三阳经,除足太阳经外,其余均循行与交会于面颊部,该穴有调节三阳经气血,疏通三阳经脉之功能,加上三阳经的配穴以增强调节疏通之力,使开合有度,枢机畅利,则偏正可正矣。

6.4针刺的深浅度以疾病的轻重为度,即分清疾病在经,在络:病情重的进针要深,手法要重,此为病在经,不刺络,病在络,不刺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