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方法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1-11
/ 2

对中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方法的探究

杨远武

贵州省罗甸县罗沙中学杨远武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课程已经成为学校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教学实际的需要。本文主旨是关于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G434【文章标识码】D【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1-0056-02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所以我们必须不断探索新的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任何一种方法和模式的选择和使用,都应该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作为一线教师应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不断探讨较实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研究教学方法

1.比喻说明法。计算机课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基础理论知识,对于十三、四岁的初中学生来说有时较难接受。如果在讲课时适当地运用比喻,就会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讲网络中的域名和IP地址时,我是这样讲的:世界上的人很多,我们怎么来区分彼此呢?我们可以通过用自己的名字和用身份证号两种途径,我们可以使用身份证号来唯一的指定某人,但是,身份证号太难记了,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名字来指定某人。网络中的计算机也一样,为了区分彼此,他们也有“名字”——我们称之为域名,同样他们也有自己的“身份证号”——IP地址,IP地址可以唯一的指定一台计算机,但是,记住它不太容易,平时,我们只用域名来指定网络中的计算机。这样,学生们很轻松地就揭去了域名、IP地址的神秘面纱。

2.愉快教学法。众所周知,汉字输入训练是一项机械、枯燥的教学内容。有的学生往往在学会了输入方法之后不愿花时间反复练习,这样就不容易再提高输入速度。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建议创设一种愉快的环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练中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首先进行指法训练。对照实物让学生认识键盘,并讲解键位及指法要求,接下来我为每一台学生用机安装打字游戏软件。各式各样的打字游戏马上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学生们尤其喜欢“警察抓小偷”练习指法,通过几次游戏比赛,学生很快就能记住指法与键位。然后就可以教会学生汉字的输入方法,进入实际训练。以后可以再安装上汉字输入的测速软件,搞几次分组或全班学生的输入竞赛,调动起学习的热情。

3.任务驱动法。所谓任务驱动法,就是把每个学习单元中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我感到,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比如有一节课的内容是powerpoint中动画效果的设置。首先我给学生展示两张生动新颖的贺卡,一张是静态的另一张是带有动画效果的,问学生们更喜欢哪一张?接着我这么说:要想给对象添加动画效果那得先找到有关动画的命令吧,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找找看吧。学生们首先找到预设动画,我就趁机提出简单要求让学生试着动手操作,接着提出较为复杂的要求引入自定义动画,这样整个教学过程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顺理成章、轻松自然。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法能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让学生进入主体角色主动地去学习,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二、探究教学策略

(一)任务策略。

1.“任务”设计要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水平。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智发展水平、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都有所不同,因此,在设计“任务”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和兴趣等特点,遵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等原则。对于新授知识或一些较难的“任务”,教师最好能进行操作演示或者给出清晰、详细的操作指引,使学生能够成功地完成“任务”。考虑到不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水平之间的差异,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还要注意个别学习与协作学习的统一,对于个别学习的“任务”,可以让学生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完成“任务”、完成本学习模块知识的意义建构,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小组协作学习,教师要注意启发、诱导,把活动任务或主题引向深入,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们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增长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2.“任务”设计要渗透其他学科的知识。信息技术课经常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来驱动教学,并紧密联系其他学科进行教学。因此,设计的“任务”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也可以把学科“任务”包含在信息技术课的学习情境中,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学习过程中。例如,在“输入自己写的作文,进行综合排版,并给文章插入一张小插图”这个任务中,就渗透了语文、美术学科的内容;在“利用Excel,创建本班同学期末考试的成绩表,计算出总分、平均分,按总分进行排序,并创建统计图表来说明问题,最后写出一个简短的分析报告”这个任务中,就整合了数学、语文等学科的内容。在整合过程中,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在探索中掌握其他学科和信息技术的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分层教学策略。

1.教学目标的分层。教师针对某一具体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符合教学要求的差异目标体系,包括集体目标和具有层次的个人目标。集体目标是教学大纲要求达到的基本目标,全体学生都应当达到。个人目标是在集体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个体原有知识基础、兴趣、能力等确定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不断地由现有水平发展到“最近发展区”,都能在自己的努力下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如,在“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单元教学时,集体教学目标是“能够利用PowerPoint$1J作一张图文并茂的幻灯片”,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提出“能够制作具有动态播放效果的一组幻灯片”的个人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的分层。在依据大纲和教学内容的设计可围绕内容的量、范围、深度、难度,内容出现的顺序,上机作业等多方面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形式有两种,一种主干上有一些分支,一种是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主干的不同位置停留。对于A类的学生可补充一些探索性强、思维量大的内容,促使其在知识的横向上加宽、纵向上加深;对于B类的学生重在调动非智力因素,引导他们在独立思考、刻苦钻研上下功夫,向A类生转化;对于c类生重点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上的指导,以强化基础、巩固技能为主。

总之,信息技术教学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教学,它需要我们不断地通过教学实践结合教育理论来指导,需要我们每一个计算机教师共同努力,不断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