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科肤宁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曾建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蓝科肤宁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曾建中

曾建中

曾建中

(简阳市人民医院皮肤科四川简阳641400)

【摘要】目的:探讨蓝科肤宁止痒脱敏膜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采用蓝科肤宁脱敏膜湿敷;对照组33例,采用3%硼酸液湿敷,疗程均为3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3%和40.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蓝科肤宁止痒脱敏膜湿敷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明显且安全、方便、有效。

【关键词】蓝科肤宁;激素依赖性;皮炎

【中图分类号】R751.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2-0148-02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是一种多发于女性的面部红斑鳞屑性皮炎,与面部长期涂擦皮质激素软膏有关,我科2013年5月-2015年3月采用非激素湿敷疗法一蓝科肤宁止痒脱敏膜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68例患者均来自我院门诊,其中女性64例,男性4例;年龄20~43岁,平均年龄(30±5.23)岁;病程6个月~5年,平均(3±1.27)年;皮损主要分布面颊部,均有长期涂擦皮质激素软膏的病史。排除标准:对蓝科肤宁脱敏止痒膜过敏者;合并严重内脏疾患者;不能按计划完成治疗者。

1.2治疗方法

两组病人均口服伊巴斯汀片,每日一次,每次20mg,随机分为治疗组(蓝科肤宁组)35例,采用蓝科肤宁湿敷(长春蓝科恒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301003-1501001),每次20min,2次/日,每次15分钟。对照组33例,采用3%硼酸溶液湿敷,每次20min,2次/日,每次15分钟,三周为一疗程。在治疗后期当患者皮肤出现干燥、脱屑、瘙痒时,可配合使用安敏滋乳膏保湿剂。

1.3疗效判断标准

将面部分为:额部、左颊部、右颊部、鼻部及下颌部等区域,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记录每区皮损面积。以治疗前后皮损减少率来判定疗效:皮损减少率=(治疗前皮损面积-治疗后皮损面积)/治疗前皮损面积×100%。痊愈:患者自觉症状完全消失,面部皮损消退大于90%;显效:患者自觉面部瘙痒症状减轻,皮损面积消退大于60%~89%;好转:自觉瘙痒症状好转,皮损面积消退大于30%~59%;无效:症状未见缓解,皮损面积消退小于30%。总有效率=(痊愈数加显效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卡方检验统计各组间疗效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3周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对照组有效率为。治疗组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治疗组有2例外用蓝科肤宁脱敏止痒膜后出现轻度刺激,停药后自行缓解,对照组有7例用3%硼酸溶液后出现皮肤刺激、干燥、脱屑,停药后外用尿素维E乳膏缓解。

表1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如下

组别例数(n)痊愈显效好转无效有效率(%)

治疗组352553197.14

对照组331285875.75

注:2组比较,χ2=5.0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是颜面发生的一种轻度红斑鳞屑性皮炎,多发于女性。病因与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药物有关。患者常常患有面部皮炎,基层医院或患者自已购买一些皮质激素软膏涂擦,激素类皮质类固醇激素外用药物虽然可以在短期内迅速控制症状,但停药后极易出现激素反跳现象,患者又不得不再次涂擦激素类软膏,这样长期使用该类药物易使面部皮肤变薄,出现毛细血管扩张,敏感性增强等不良反应。而蓝科肤宁脱敏止痒膜却能在治疗中避免上述副反应。蓝科肤宁脱敏止痒膜含有以下三种主要成分:(1)低聚体原花青素;(2)纳米银离子;(3)生化营养组合因子,具有局部减轻水肿、保护毛细血管、抑制炎症介质释放的活性等,能够有效的改善皮肤过敏症状,有助于皮肤恢复健康状态。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对外界环境刺激非常敏感,因此配合应用缓和滋润的安敏滋乳膏保湿剂,能够有效改善皮肤干燥、脱屑等表现。治疗中同时应用咪唑斯汀等抗组胺药物有助于改善瘙痒等主观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收到更好的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3周后,治疗组有效率(97.14%)高于对照组(75.75%)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少数病例出现局部刺激,不影响继续治疗,未发现全身性不良反应。

总之,蓝科肤宁脱敏止痒膜是对人体皮肤的刺激和毒副作用较小。对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是确切的,且使用方便,副作用小,可供临床选用。

【参考文献】

[1]孙蔚凌,范卫新,闵仲生.蓝科肤宁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8,(04):031.

[2]杜晓航,宋为民.糖皮质激素性皮炎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5,(05):268-270.

[3]陆洪光.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6,(10):682-684.

[4]王玉玺,王松岩,王俊志.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09):570-572.

[5]李德良:张红.蓝科肤宁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