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静脉穿刺术的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4-14
/ 1

浅谈静脉穿刺术的体会

廖伟华

廖伟华

(广西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543002)

【摘要】目的探讨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方法根据临床实践及工作经验。结果通过对不同体质、不同部位的静脉用不同的穿刺方法,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结论熟练掌握穿刺技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不仅能及时治疗和抢救急重症患者,也减轻了常规输液治疗病人的痛苦。

【关键词】静脉穿刺体会

【中图分类号】R6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4-0366-01

静脉穿刺术是护士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1]。其技术如何,直接影响对疾病的治疗和抢救。笔者从事十多年临床护理工作,在静脉输液操作上进行了认真的观察与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提高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的方法与体会总结如下:

1静脉的选择

选择静脉时不但要考虑穿刺成功率、输液过程是否顺畅,还要考虑患者的配合度、体位摆放的舒适度等,所以尽量避开关节、静脉窦,选择弹性好、粗、直、不易滑动的浅静脉,常用的有手背的浅静脉、贵要静脉、正中静脉等。这类静脉弹性好,管壁固定,充盈饱满,易穿刺好固定。对于弯曲、浅而短的静脉,先扎好止血带,找一节(哪怕只有0.5-1CM长度)的直血管,在距离直的那一节血管的1-2MM处消毒后由浅入深直接进针,预计能把针尖斜面完全放在血管里就行。

2不同患者的静脉穿刺

2.1对于年老体弱、脱水、营养不良及化疗等病人血管硬、细、小、脆性大,血液充盈不良,血管难找到。把止血带扎在距静脉穿刺点3-5CM的地方,进针前轻拍局部皮肤,热敷或按摩,让血管扩张,静脉充盈暴露,穿刺前用左手向下拉紧皮肤,固定静脉,在距离欲穿刺血管旁侧约1-2mm处与皮肤约成10-20°角进针,刺入时,针头方向与血管平行,见有回血后,再顺管腔进针少许,力度要轻柔,如果血管条件不允许,往前送少许,回抽确保在血管内然后固定。

2.2对于肥胖病人由于皮下脂肪较厚,浅表静脉不易看见。扎止血带后,用手触摸到弹性好、粗、直的血管,在手指的导引下以35-45°角度快速进针直接刺入,回血后将针头稍挑起送入血管内即可成功。

2.3浮肿的病人不易看清和摸出静脉血管,静脉穿刺前,先抬高准备穿刺的肢体后再扎止血带,用手指压穿刺部位3~4厘米范围约1-2分钟,以暂时驱散皮下水分,使局部血管充盈暴露,立即以15-20°角进针直刺血管,见回血后进针1-2毫米再往前送套管。动作宜敏捷、轻快。否则局部水肿再现无法完成穿刺。

2.4婴幼儿患者此类患者血管都比较细小,穿刺原则是宁浅勿深,宁慢勿快。可选择斜面小合适的针头,用热敷方法使血管扩张、充盈,操作时细致轻柔,针斜面向上,针的角度几乎与皮肤平行,慢慢将针头刺入血管后,见回血即可固定。如无回血,有阻力消失和进入空腔管道的感觉,可注入少许液体,针头旁无肿胀,可证明穿刺成功针头在血管内。

3静脉穿刺宜注意的几个关键点[2]

3.1对于幼儿、老年人、放化疗患者及弹性差、脆性大、血管细硬者,针进血管时不能用力过猛,缓慢进入血管,持针要稳,可减轻疼痛,提高穿刺成功率。

3.2由浅入深类穿刺法穿刺针进入静脉时宜慢,从静脉上方与皮肤成10-15°

角由浅入深进入静脉,回血后即停止进针,且以防刺破血管造成穿刺失败。

3.3旁侧进入静脉类穿刺法在静脉旁约0.5-1CM处穿刺针成10-20°角进入表皮后将针慢慢刺入,见有回血后,再顺管腔进针少许即可固定。

3.4手背静脉穿刺法传统法在行静脉穿刺时,嘱患者握拳,穿刺成功后才松拳。新方法为:扎止血带穿刺前,嘱患者反复握拳、松拳,然后让手自然放置,操作者以左手固定病人穿刺的手使患者手指与手背成弧状,这样可使血管显露于皮肤表面,手背静脉充盈明显,易于穿刺。

4拔针后

当输液完毕拔出针头时,应用无菌干棉球压迫穿刺针眼处,棉签要顺血管方向压迫,将皮肤针眼和血管针眼同时压住,方能止血,且压迫时间应在5分钟以上。不要揉局部,同时抬高前臂,这样可避免血液返流,有效防止针眼局部的瘀斑,有利于下次穿刺成功。

5体会

作为一名合格的护士,必须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国艳霞;张联杰.静脉穿刺术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61-62.

[2]阳心明;谢小兰.特殊情况下静脉穿刺术的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2010,10(10)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