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护理问题与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护理问题与策略分析

孙倩

(沭阳仁慈医院江苏沭阳223600)

摘要:目的研究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护理过程中存在问题,且提出合理的有效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分析的60件消化内镜以及20名消化内科护理人员所有资料,分析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的问题,提出合理对策。结果我院消化内镜清洗消毒过程中包括医院人员缺少专业培训、基础设备不完善、不规范护理过程等护理问题,进而采取合理措施来健全管理机制,提升消毒操作技术,切实满足消毒基本需求。结论采取健全管理制度、提升护理人员水平、改正人员防护意识来改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质量,对于以后操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护理问题;策略

消化内科中消化内镜是常用的一种仪器,因仪器设备存在较为特殊的材质,繁琐的结构,继而会增加清洗消毒难度,在清洗消毒仪器设备过程中高压消毒、高温灭菌以及强酸灭菌等方式不能获得理想效果[1],但反复使用消化内镜十分容易引发医院感染,进而需要医院操作人员注重消毒清洗质量。目前为了避免不全面消毒清洗仪器引发感染现象,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逐渐发展成为内镜消毒的依据。现对我院60件消化内镜与20名消毒内镜清洗操作人员分析情况予以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对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分析的60件消化内镜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消化内镜消毒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其中包括20名消毒内镜清洗操作人员。

1.2方法

调查护理人员培训情况,如是否公开工作方式、消化内镜消毒监督机制应用情况、是否有专业消毒人员、消毒护士是否经过专业培训,是否有专业监督消毒工作;检查设备情况,如一次性活检钳是否使用、单独消毒清洁应用情况、是否分开诊治两端消化道、是否利用清洗刷清洗内镜;调查操作流程,每天是否清洗仪器,是否依据相关规范进行清洗、酶清洗使用原则、是否高温灭菌处理活检钳、是否顺利执行清洗步骤;检查每月消毒记录情况,每月是否有专门护理对仪器附件检测情况进行记录;检查人员防护情况,如防护眼罩、手套、帽子等,消毒人员是否每次消毒都更换手套。

2结果

本次我院诊治分析的60件消化内镜,经调查显示清洗消毒设备不完善发生率为30.00%(18/60);清洗消毒消化内镜人员培训不足发生率为25.00%(5/20);清洗消毒不符合规范发生率为20.00%(12/60);相关操作人员操作不规范发生率为45.00%(9/20);内镜存放不合理发生率为31.67%(19/60);消毒护理方式不合理发生率为16.67%(10/60);总结显示为医院人员缺少专业培训、基础设备不完善、不规范护理过程等为主要护理问题,相比较上级医院,基层医院存在更加显著的不良反应。

3讨论

消化内镜检查属于微创性、侵入性的一种诊断技术,国内已经开始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消化内镜材料特殊、结构复杂以及不耐高温、使用频率高、高压等因素促使不能充分进行消毒清洗,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正常人体十二指肠、胃中存在菌腔道,检查过程中十分容易损伤粘膜,尤其是活检过程中会将粘膜穿破,接触血液,破坏机体粘膜屏障,进而导致医源性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结核菌、乙肝病毒、梅毒等可能通过内镜进行感染,进而需要各大医院注重消化内镜清洗消毒质量。

健全管理制度,依据实际分工需求,通过绩效考核方式实施管理,构建全新的操作管理模式,确保消毒护理时间以及消毒液含量等高于正常值,且规定不可以重复应用消化内镜。

培训操作人员。医疗机构定期培训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操作技能,提升操作人员护理意识,提高操作人员职业素养以及职业道德。人员配置,消毒操作人员需要应用责任感高的护理人员,且需要长期工作,确保消毒质量。岗前培训操作人员,确保操作人员可了解内镜结构。

清洗消毒流程,每次检查完之后需要及时清除内镜上粘液,擦除内镜外表污渍,将内镜盖取下,注水,盖好防水盖,将其送入消毒室。对内镜活检孔道利用流动水进行吸引,通过流动水对操作部分以及镜身进行冲洗,将活检入口阀门取下之后按下吸引器,对活检孔道与吸引气管道进行毛刷清洗,然后连接全管道灌流器与吸引器,利用注射器对管道进行反复吸引与冲洗[2]。

近年来各大医疗机构都在不断提升科室工作量以及患者数量,且需要更多的消化内镜,为了避免发生感染,需要避免消化内镜频繁使用,以及尽可能降低消毒护理时间[3]。

建设消毒护理室操作范围,医院在不同诊疗设置安全通道,防止医疗机构发生感染。设置专门消毒间,确保消毒室水电设备齐全、通风良好,安装合理的排气设备,明确间隔消毒室污染区与清洁区,保持操作流程正确[4-5]。

本次我院调查显示清洗消毒设备不完善发生率为30.00%;清洗消毒消化内镜人员培训不足发生率为25.00%;清洗消毒不符合规范发生率为20.00%;相关操作人员操作不规范发生率为45.00%;内镜存放不合理发生率为31.67%;消毒护理方式不合理发生率为16.67%。

综合以上结论,在不断研究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护理问题之后,不断改进与健全护理对策,完善管理制度,合理配置操作人员以及消毒室,对冲洗操作流程进行细致、严密的检查,避免因消化内镜引发医源性感染。

参考文献

[1]孙刚,孔金艳,蔡顺天等.消化内镜清洗消毒规范化培训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3,30(7):386-388.

[2]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清洗与消毒学组.中国消化内镜清洗消毒专家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4(11):617-623.

[3]周好杨,任晓敏,张殷雷等.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流程优化在消化科感染防控中的应用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15):2151-2152.

[4]刘华敏,沈燕,曹文秀等.江阴市24所医院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现状调查[J].护理学报,2016,23(9):38-41.

[5]姜华,杨海轶,杨梅等.基层医院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5,32(4):418-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