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地区儿童变应性鼻炎的过敏原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6-16
/ 2

綦江地区儿童变应性鼻炎的过敏原分析

文仁华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重庆401420

【摘要】目的:了解綦江地区儿童变应性鼻炎的过敏原分布情况,探讨变应原的种类及其致病原因,为本地区儿童变应性鼻炎的防治工作提供客观真实的依据。方法:采用NHD(阿罗格)点刺液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将100例綦江地区确诊的变应性鼻炎患儿进行皮肤变应原测试。结果:变应性鼻炎组中螨、霉菌、艾蒿、猫狗毛、夏秋季花粉、葎草SPT阳性率较高,分别为65%、35%、36%、33%、31%、29%、25%。100例患儿对不同的变应原过敏,其中40例(40%)对两种或两种以上变应原过敏。点刺试验皮肤反应强度螨最明显,强阳性占螨属过敏病人的55%,霉菌属次之,强阳性占霉菌属过敏病人的44%。结论:螨属和霉菌属是綦江地区变应性鼻炎患儿最常见的过敏原,在以后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对由螨和霉菌引起的变应性鼻炎患儿可以采取适当的杀菌消毒等治疗方法。因此,明确变应原后对针对性和特异性的免疫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字】綦江区儿童;变应性鼻炎;过敏原

【中图分类号】R765.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5)6-0225-01

变应性鼻炎(AR)是一全球关注的健康问题,人群中平均发病率高达10%~25%。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是儿童最常见慢性疾病之一,国内对儿童变应性鼻炎相关研究很少。儿童变态反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简称儿童变应性鼻炎,也称为儿童过敏性鼻炎,是指易感患儿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特异性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随着城市的发展,空气污染、家庭装修、饮食结构的改变,尘螨、霉菌、宠物等变应原增加使得儿童AR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在我国的患病率约为10%。我院确诊的变应性鼻炎患儿100例,并对其病史、临床表现、试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现分析如下:

1试验对象

试验对象因6岁以下患儿无法很好配合变应原皮肤试验,故选择6岁及以上于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曾在本院儿科或耳鼻喉科就诊并确诊的变应性鼻炎患儿共100例。其中,男选50例,女选50例,年龄6-15岁,平均年龄12.1岁。入选患儿均符合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标准。

2试验方法

2.1皮肤点刺试验试验部位取前臂掌侧皮肤[1],患者手臂要放松平放,用酒精消毒试验部位皮肤,并且要标记皮试部位,每个标记相距4cm,在每个标记处滴一滴待测变应原试液。用生理盐水做阴性对照,组胺液做阳性对照。15分钟后观察手臂试验皮肤反应。如果点刺处出现了淡黄色皮丘,并且周围有红晕,则为阳性反应。且反应强度用+表示。反应较强时用++++表示,较弱用++或+表示。

2.2点刺液用NHD阿罗格,由德国默克集团Allergophama公司提供,试验由专科医生操作。

2.3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数据用SPSS17.0软件处理。

采用x2检验得出x2=45.21。x20.005,6=18.55,x2=45.21>18.55,所以P<0.005,得出各种变应原之间阳性率存在统计学差异。螨属和霉菌之间比较:x2=18,x20.005,1=7.88,x2=18>7.88,P<0.005,有统计学差异,螨属过敏率较多。变应性鼻炎组中螨、霉菌、艾蒿、猫狗毛、夏秋季花粉、葎草SPT阳性率较高,分别为65%、35%、36%、33%、31%、29%、25%。100例对不同的变应原过敏,其中有40例(40%)患儿对两种或两种以上变应原过敏。点刺试验皮肤反应强度螨最明显,强阳性占螨属过敏病人的55%,霉菌属次之,强阳性占霉菌属过敏病人的44%。

3结论与总结

变应性鼻炎影响患儿的生理及心理,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故治疗该病及其重要。针对儿童变应性鼻炎,目前临床治疗包括:避免接触变应原、药物治疗(抗组胺药物、鼻内糖皮质激素、减充血剂、抗白三烯药物)、特异性免疫治疗(包括传统的皮下免疫治疗和新近的舌下免疫治疗)。对于儿童变应性鼻炎的药物治疗一般是针对症状,常规的免疫疗法不良反应较大、疗效不满意。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效果日益提高并且更为安全,已成为治疗AR的重要措施。舌下免疫治疗,更为方便、安全、患儿依从性更好,但在国内临床研究才刚开始[5]。在“变应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ARIA)指南中,AR的治疗原则包括环境控制、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和患者教育。避免暴露于致敏原是儿童AR理想的防治措施,但通常患儿依从性较差,通常难易做到。针对以上情况,在一定范围内消除致敏源成为我们临床研究不可忽视的方法。从本试验研究结果来看,螨虫和霉菌是綦江区儿童变应性鼻炎主要的过敏原。因此,在生活中,床单被褥衣服等要注意勤换勤洗[2],开窗通风,定期消毒等工作。临床医生则应给予一定的抗螨虫和抗霉菌的外敷药。

预防儿童变应性鼻炎应着重于查找变应原和增强机体免疫力两个方面。首先应尽早查出致敏原,并通过避免接触致敏原的措施,达到预防或减少发作的目的。但某些致敏原广泛存在,则应注意搞好居住环境,搞好室内和个人卫生,降低室内相对湿度,采取少用空调、加湿器等措施,都有积极作用。其次,应不断提高机体免疫力,发挥中医药整体调理的作用调补肺脾肾功能,改善体质状态,加强营养,改善睡眠,规律作息,能更好地预防变应性鼻炎[3.4]。不足之处:本调查研究范围在6岁患儿及以上,对于6岁以下特别是1岁以内患儿是否同样有临床意义,还值得进一步研究,因为6岁以下患儿接触的生活环境与6岁以上患儿有一定的差别。

参考文献

[1]殷勇,陆青云.南通地区变应性鼻炎儿童生活质量分析[J].交通医学,2012,26(6):580-583.

[2]潘晨.韩新民教授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经验[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4):554.

[3]周丽枫,王洁,陶佳等.广州地区儿童变应性鼻炎315例吸入变应原种类分析[J].广东医学,2012,33(7):992-993.

[4]张春梅,陈蕴光,赖荷等.患儿鸡蛋牛奶过敏原体外检测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9,16(3):153-155.

[5]文春秀,谢小娟,甘金梅等.儿童变应性鼻炎临床诊断与治疗的进展[J].中外医疗,2013,32(28):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