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江孜县医疗卫生资源现况调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西藏江孜县医疗卫生资源现况调查分析

朱华忠

朱华忠

(上海市浦东新区宣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314)

【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9-0340-02

1江孜县概况

江孜县地处西藏西南部,日喀则地区东部,雅鲁藏布江中段南侧年楚河上游河谷地带。平均海拔4000-4200米,县城驻地海拔4040米,气候干燥寒冷,空气稀薄。全县总面积3800平方公里,县辖19个乡镇,155个村级单位(包括3个居委会)。截止2013年6月,全县总人口6.8万人,其中农牧业人口6.1万,非农业人口0.7万。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12.36亿元,财政收入1882万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8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000元。

2江孜县卫生资源调查

2.1.卫生行政职能机构

江孜县卫生局作为卫生行政主管单位负责全县的医疗卫生、农村级医疗保障、药品供应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管理职能,内设“一室六科”,包括党政办公室、医政科、疾病控制与卫生监督科、农村卫生与妇幼科、规划科、财务科、组织人事科。目前无县级血液供应部门、卫生技能教育部门、卫生工作者协会、医疗事故处理部门和独立的120急救等社会性及保障部门。

2.2县人民医院

技术结构情况

现有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98名。卫生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1名,占技术人员总数的1%;中级职称20名,占技术人员总数的20.4%,中级职称中主治医师12名,主管护师7名,主管药师1名;初级职称77名,占技术人员总数的78.6%,其中初级师级34名,助理师级43名(包括未聘士级20名)。

编制结构情况

全院核定编制80名,现有在编在岗职工80名(含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名),在编人员占核定编制的100%;政府公益性岗位9名,占职工总数6.8%;临时聘用人员53名,占职工总数40.4%,临时聘用人员中退休返聘人员5名,医护技人员25名,后勤及其他保障人员23名。

2.3科室及专业设置

2.3.1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位于县卫生局大院内,内设5个专业科室,即疾病预防科、卫生监督执法科、食品药品监督科、妇幼保健科、地方病防治科。疾病预防控制方面目前主要开展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治、慢性病管理、健康宣教、老年人保健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依托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立疾病预防的“三级”网络。

2.3.2县人民医院

江孜县人民医院为一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位于江孜镇上海路5号,占地面积20760平方米,建筑面积4900平方米,有门诊楼1幢、医技楼1幢、住院综合楼2幢、藏医楼1幢和其他配套用房,设床位140张,设有28个独立科室,包括院办、医务科、护理部、后勤科、财务室、内科(含传染科)、外科(含皮肤、泌尿科)、妇科(含计生技术服务及妇保技术指导)、儿科(含儿保技术指导)、五官科(含耳鼻喉、眼科、口腔)等。除了基本医疗设备外,还配置16排螺旋CT、数字化X光机、日立全自动生化仪、日立阿洛卡彩色超声仪、贝克曼全自动闪光仪等中高端医疗器械。

2.3.3乡镇卫生院

分布于全县19个乡镇,全院业务用房平均200平方米,包括门诊、综合病房、产房、药房(含药库)、门诊补液室、计划免疫接种室、职工宿舍和综合用房等。无基本医疗设备配置。

2.3.4村卫生室

按照每个行政村设置1所村卫生室的标准设置,卫生室平均业务用房40平方米,由诊疗室和药房组成。

3医疗卫生业务

3.1乡镇卫生院

乡镇卫生院目前没有常规诊断设施设备的基本配置,主要开展农村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诊治,平均月门诊量1800人次/卫生院。

3.2公共卫生类业务

截止2012年12月,全县开展计划免疫接种1类疫苗20867人次。新发各类传染病238例,其中结核病163例、甲肝19例、痢疾11例、腮腺炎1例、其他44例。开展各类宣传5次,发放宣传单3260张。开展学校监督6次,开展公共场所监督68家,新办卫生许可证34个。报告死亡病例337例,死亡率621.3/10万,其中心脑血管疾病占30.86%、呼吸系统疾病占14.24%、结核病占11%、意外伤害占8.01%、消化系统疾病占7.71%、肿瘤占3.56%。2012年新生儿活产数1118例,住院分娩活产数973例,住院分娩率87%,孕产妇死亡5人,死亡率441.7/10万。

4卫生现况分析

4.1县级医疗卫生框架设置基本健全,基本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实现网格化覆盖,县、乡、村“三级”网络形成,能满足服务人群基本需求,医疗机构具备基本科室设置,具备基本医疗设施设备,医疗信息化初步形成,拥有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4.2医疗卫生体制总体落后,县级医疗体系内部设置简单,职责分工不明确,管理层级不清晰,没有合理规范的药品供应机制、依法执业监督保障机制及医药卫生人才保障机制。

5讨论及建议

5.1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办医原则,积极开拓多渠道筹资途径,加强农牧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医疗机构能力建设,完善医院功能。

5.2围绕当地实际需求,解决实际困难为出发点

援建过程要秉承实事求是原则,围绕当地农牧民的实际医疗需求,从解决江孜县农牧民的实际医疗困难出发,依靠项目援建的资源优势,合理规划、科学设计,制定《江孜县医疗卫生体系完善工程项目》,将改善江孜县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纳入规划。

5.2.1设备支持

以浦东新区卫生系统雄厚的卫生资源为依托,以江孜县卫生发展和农牧民的卫生需求为导向,定期定额对江孜县卫生系统提供基本医疗设施设备的支持。

5.2.2探索跨区域医疗联合体新机制

经浦东与江孜协商一致,在浦东原有医疗联合体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将工作理念与卫生对口援建进行对接,使江孜县人民医院纳入浦东某医疗联合体,并以整体托管的方式由联合体主体医疗机构对江孜县人民医院实施帮扶援建。建议方式为联合体主体医疗机构无偿组建由行政管理及临床技术骨干组成的托管团队8-10人,作为受援单位的法人、副院长和重点科室负责人实施整体管理,并利用联合体主体医疗机构的人力、财力、物力方面的资源推动受援单位的全面发展。建议托管周期每轮为3年,由浦东与江孜双方组成综合评估小组对托管绩效进行评估。

5.2.3利用信息化资源优势,搭建定点远程教学平台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资源优势,搭建远程会诊、教学平台。可以先期开展开辟远程会诊、教学试点工作;并积极探索两地在卫生管理、基层党建等其他领域的深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