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牙移植48例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1-11
/ 1

自体牙移植48例临床研究

陈清苗

陈清苗

厦门市翔安区同民医院361101

【摘要】临床上颌面部外伤的患者往往伴有前牙的松动,脱落,我院在临床的工作中研究用自体牙移植,为患者解决的不少的问题。自体牙移植是指将自体口内的牙移植到原来的牙槽窝中,或将自己的埋伏牙、智齿拔出后易位移植于其他缺牙部位。

作者单位:厦门第一医院附属同民医院口腔科

【关健词】自体移植无菌操作固定骨结合

自体牙移植是临床上解决口腔科颌面部外伤的常用方法。但是颌面部外伤后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污染,牙槽窝移位,变形导致移植牙松动,并伴牙根的纤维附着、深牙周袋,最终导致移植牙的脱落。如何促使移植牙根周牙槽骨的快速成骨,形成生理性牙骨结合。口腔颌面部外伤中伴有牙外伤、松动、脱落占颌面部外伤约25%,2009年8月-2012年8月期间,我们采用自体牙移植,取得一定的治疗经验。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48例口腔科颌面部外伤牙脱落患者均来自我院,其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18-50岁,患者均有明确的外伤史,其中跌倒摔伤12例、撞伤及车祸36例。牙外伤按松动及牙折分类:牙一度松动18例、二度松动6例、三度松动4例、完全脱落10例,伴冠折6例,伴根折4例。

1.2治疗方法:自体移植:在门诊治疗中,用2%的碘伏充分消毒口腔,脱落牙用生理盐水加地塞米松液1毫升浸泡,在手法复位牙槽窝的同时,将脱落的牙齿轻轻清理干净后,(应注意尽可能不伤及牙周膜),牙槽窝内的血凝块不用清理,如污染严重,可用生理盐水清洗,然后尽可能原位植入牙槽窝内,用结扎丝“8”结扎脱落牙,再用牙弓夹板再次结扎,并适当调低咬合,让患牙分休息,嘱患者保持口腔的清洁,不能用患牙咀嚼,固定6-8周,期间每周应复诊观察,如有污染的还应配合提高抗生素的应用。在此期间,如有观察到患牙牙冠变色,应在第4周左右进行根管治疗,在治疗后的第8周,对松动度和影像学进行评价。对根折的患牙在此不做探讨,本文只对松动牙、完全脱落患牙的病例进行讨论。

1.3疗效评价:疗效评定参考相关文献:移植牙获得早期的稳定,X线影像显示牙周膜消失,牙槽嵴高度降低不明显为优;移植牙在1度松动内,牙冠着色变黑,牙槽嵴高度不明显为良,移植牙3度松动,X线显示牙周膜宽明显为差。

2结果

48例患者中除了4例根折患者外,均随访1年,移植牙患者中,优35例,良7例和差2例,优良率95.83%。

3论讨

4口腔颌面外伤中伴牙外伤松动、脱落的,占门诊较大比例,是因为颌面部为外伤中最容易受伤的部位,上、下颌骨骨质较疏松,使前牙更容易为受伤的重要部位,如果能在第一时间内,把患牙存放于口腔内、牛奶液、生理盐水中,则患牙的成活率概率则大大增加。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事项:1)必须要严格无菌操作规程。2)牙槽窝内尽量不搔刮3)治疗过程的应保持口腔的清洁4)及时的复诊观察。

总之,牙外伤后自体移植,不但能有效地治疗保持患牙的健康和牙列的完整性,更能为患者解决不少的难题,减轻患者的负担,方法简单,费用较为低廉,尤其适用为基层综合性医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建生、吴颖、周磊自体移植的临床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05期

2.陈志方、丁晓红、黄忠锁、BIO-OSS在自体牙即刻移植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杂志,2007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