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浅析

王鹏

神华新准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鄂尔多斯市017000

摘要:铁路运输是比较重要的一种运输方式,在我国的交通运输业中处于很重要地位,而我国的铁路建设也有一个很好的成果。但是在风险管理方面,我国缺少与之匹配的风险管理体制,基于此,本文通过对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介绍,分析了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对策,重点对风险管理在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下是作者对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及风险管理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铁路运行;风险管理;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前言: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一直都是铁路运输中最为主要的管理问题,因为安全问题关系到铁路能否正常运行,关系到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不仅要根据问题,找出对策,还要有一个有效的管理体制,使铁路得以安全正常的运输。

一、正确认识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铁路运输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铁路事业的生存与发展。采用科学高效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和技术手段,不断提升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能力和水平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铁路运输安全是铁路运输一切工作的保障基础;是当前铁路事业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保证;是铁路运输进行各项资金和项目投入的前提条件;是铁路进行基础设施等各方面建设的需要。

二、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今年来,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总体平稳,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安全管理停留在事后处置,事先风险预控程度不足的问题。只有解决了风险预先控制的问题,变事后处理为事前控制,才能从本质上提升铁路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目前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在风险管理方面主要存在如下诸多方面:

1.风险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我国铁路运输部门对运输监管不到位,没有一套系统性的风险管理流程,缺乏长效的管理机制。风险管理的系统性不强,大部分风险管理工作停留在最基础的管理上,而在实际的风险管理过程中,对各项风险管理的措施落实不到位,在风险管理过程中管理方式比较简单粗放,风险管理不彻底。

2.安全隐患较多

随着铁路行业的发展,新增线路及设备较多。在施工过程中会遗留一定的施工缺陷,而在验收过程中一些缺陷没有发现从而造成的安全隐患。部分新投入使用的设备投入时间较短,隐患没有充分暴露出来。从而造成铁路运输风险管理中对隐患的管理工作量大,部分安全隐患不能够彻底进行整改。

3.铁路运输安全成本投入不足

铁路设备的老化问题,随着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我国的铁路干线也在不断的增加,但是只对一些新的线路进行了改变,一些既有线路仍然会有老化的问题,因为这些既有线路几乎都是在建国初期建设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设备更新换代程度较低,因为我国的铁路路线比较多,纵横交错,如果对既有铁路设备进行更换是一件非常浩大的工程,同时因为一些新的线路的建设,对铁路既有线路的设备的更换工作有了拖延。总体来说,铁路运输投入无法满足安全管理的需求。

4.思想认识不到位

对铁路运输安全的宣传教育没有得到高度重视,存在新设备安全系数高、不会出问题的侥幸心理,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经济效益上,对安全管理工作认识不够,没有建立起对职工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的教育培训。另外,存在重事后处理轻事前规范的错误思想,在出现安全事故之后,才进行集中整顿和管理,事件一旦过后,不规范管理、麻痹大意思想和懈怠情绪再次复燃成为常态。

三、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对策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会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所以要针对这些问题找到对策,使列车能够安全运行,保障货物和人员安全到达目的地。

1.建立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

铁路管理工作的进行,离不开有效工作管理体制,在安全管理体制中,风险管理要作为安全管理体制的重点,并且形成安全管理的系统,将安全管理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安全管理体制一定要渗透到铁路管理的各个部门,作为铁路安全工作的管理人员,在平时一定要做好工作,使铁路安全管理规范得到有效的执行。尤其是管理者,不仅要按照《铁路法》的相关规定去执行,还要根据具体的工作环境,制定出一些符合要求的管理措施,尤其对于一些突发事件,要有果断的决策,提高管理者的决策水平。对这些决策的实施,也要进行监督,加大决策的执行力度。

2.抓住安全工作的关键环节

提高对高速时段区段的客车行驶安全,严格落实安全工作的各个步骤。由于公务行车近年来发生的事故比较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全面提高行车安全,从根本上协调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的责任,落实空货车脱轨、道路安全、货物超载等威胁安全的突出问题。

3.重视安全技术装备的开发和应用

因为我国的铁路线路比较多,尤其是一些既有路线,铁轨的建设年代久远。所以对于铁路设备要尽量的引进一些先进的技术,尤其是一些比较关键的技术环节可以使用智能感应技术,因为减少了人工操作的失误,对提高操作的准确性是非常有效的,是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得到提高。也要注意对铁路设备定期进行检查、检修和更新,以保障列车安全运行。比如务部门可研制采用新型轨道检查车,超声波探伤车及其他各种监测装置,在轨检车上装设先进的电子仪表或电视系统,对铁路状态的各种参数以及机车车辆纵向和横向作用的影响等进行监测。对于列车的正点到达问题,首先要考虑到轨道的安全问题,对于铁轨出现破损,影响列车运行的情况一定要及时的维修,为了降低列车晚点的现象,对一些在同一时段需要临时通过的列车一定进行调度,尽量减少临时列车的通过,通过有效的调度,也会减少晚点列车的出现情况,使列车得以安全运行。

4.防范铁路事故的人为因素

对于铁路工作人员素质和能力问题,一定要注意对铁路人才的培养,尽量选择专业对口的人才。对于在职人员可以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和考核。一定要让工作人员的对自己的业务技能达到熟练的应用,增加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在平时可以根据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奖励,这样也会激励员工,提高工作额积极性。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尤其是在铁路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一定要第一时间进行清除,使列车得到安全的运行,减少事故的发生。

5.建立铁路交通灾害预警系统

通过对以往铁路运输安全事故的分析研究可以发现,铁路运输事故具有一定的灾难性、突发性和必然性。要建立交通灾害预警系统来减轻因此而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损失。要构建对同类事故和灾害现象的自动预警和防范处理机制,通过对环境、管理等方面的深入分析和监测识别,研究建立起一套交通灾害的征兆识别、成因分析、风险评价、预警防控的体系,从而切实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预见性。

6.加强思想认识和重视程度

从事铁路运输工作,要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和“科学管理”的理念,要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特别是:一要强化安全风险防范意识;二要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重视作业规范和事故预防,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提高科学决策的水平。

四、风险管理工作的重点

1.形成风险管理系统

将风险管理工作当做一项系统工程对待,形成一套行之有效、高度完善的体制,建立一系列的风险管理要素,将安全管理的关口前移。铁路行业的特点是其流程长,覆盖面广,专业性强及工种繁多,所以各项管理要素要覆盖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部流程与环节,必须做到全角度,全岗位的管理。将人身安全管理作为管理的重点,针对重点岗位,重点环节循序渐进,以点带面进行安全管理。

2.深化铁路运输安全风险控制工作

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精神,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积极响应国家铁路局提倡的铁路运输标准化内容。保证各项作业标准及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开展各项专项整治工作,消除各类安全隐患。运用各项科技手段进行风险控制工作,在风险控制的过程中大力推广各类监测分析系统,从而将风险提前进行控制。

3.加强风险管理基础建设工作

准确识别铁路运输行业中存在的风险,通过全员、全岗位、全工作环节的危险源辨识找出现场安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通过风险评估工作,找出铁路运输行业风险管理的重点。针对各项危险源制定相对应的控制措施,由员工严格执行各项控制措施,从而将风险管理的关口前移至现场生产一线。加强对各工种、各岗位进行有重点的安全教育工作,强化员工安全安全责任心及安全意识。夯实风险管理工作的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要坚持“安全第一”思想,不断夯实安全基础,并落实安全措施,牢固树立人们安全生产思想,从而确保了运输的安全。

参考文献:

[1]王兴坤.刍议如何加强铁路运输安全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4:244.

[2]马金宝.季宏杰.铁路运输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2年07期

[3]朱珂光.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浅析及对策探讨[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4,02:3-4.

[4]马祥波.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8):102-103.

[5]刘计辉.加强铁路运输安全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1,23:133-134.

[6]陈赤坤,郑长青,曹磊.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体系的研究和探讨[A].2007年铁路隧道建设安全与软岩隧道修建技术研讨会暨第五届铁路隧道年会论文汇编[C].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