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婚人工流产女性心理和术后即时避孕应用流产后关爱服务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未婚人工流产女性心理和术后即时避孕应用流产后关爱服务的影响

王灿

湘潭市妇幼保健院湖南湘潭410010

【摘要】目的:研究流产后关爱服务(PAC)对未婚人工流产女性心理和术后即时避孕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5月,98例初次无痛人工流产的未婚女性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PAC服务的50例女性为PAC组,接受常规人工流产服务的48例女性为对照组。评估两组在不同服务模式下人工流产手术前后的焦虑评分(SAS)和术后即时避孕的情况。结果:流产后关爱服务的PAC组在患者人工流产手术后的焦虑评分(SAS)、实施即时避孕的有效率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上,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流产后关爱模式(PAC)是人工流产手术上不可缺少的护理手段,在临床应用上具有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人工流产手术;即时避孕;关爱服务;临床效果

据调查,近几年来,婚前性行为普遍被大多数青年男女所接受,由于对避孕知识缺乏了解,没有实施有效的避孕措施【1】,导致未婚怀孕的女性数量持续增加。补救避孕失败最主要的方法就是人工流产手术,但手术都有创伤性,患者在手术之前难免会有焦虑、恐惧的心理【2】,同时还会比较在意社会的看法,也会出现一些自卑、羞涩的心理状态,特别是对初次人工流产的未婚女性,严重影响心理健康。流产后关爱服务(PAC)是一种针对上述问题的关爱护理模式【3】,在宣传避孕知识的同时,监督落实有效的避孕措施,从而避免重复流产给造身体带来的危害。普及流产后关爱服务护理模式,在临床上具有深远的意义。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5月,98例初次无痛人工流产的未婚女性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5月,98例初次人工流产的未婚女性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将接受流产后关爱服务(PAC)的50例女性作为PAC组,年龄18-29岁,平均年龄(22.35±1.02)岁;接受常规人工流产服务的48例女性为对照组,年龄17-30岁,平均年龄(23.44±0.87)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入院情况等临床资料,未见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标准

①超声诊断为宫内妊娠。②年龄在18-30岁。③怀孕20-60天。④心、肝、肺、肾无严重疾病,无手术禁忌。⑤精神正常,没有语言障碍。⑥所有患者均属自愿参与研究。

1.3方法

1.3.1所有患者在术前做好各项相关的检查,排出手术所需饮食、用药禁忌,一切按照人工流产操作实施标准来完成。

1.3.2对照组患者以常规的传统方式为其讲解人工流产手术的危害以及手术后所要注意的事项。

1.3.3①护理人员主动和患者沟通,在人工手术前一天进行私密的一对一心理疏导,讲解手术的安全性和私密性,鼓励患者信心,不要让患者产生羞涩、自卑、恐惧的心理,要积极调整好心态,以一个平和的心理来配合手术。②分析之前避孕失败的原因及方法,详细讲解人工流产带来的危害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4】,特别是反复流产可能导致不孕不育,6个月的反复流产危害性巨大,可能导致今后的妊娠结局,引导患者对避孕的重视。③科学的介绍一些避孕的视频、模型、药具等相关避孕知识,正确指导适宜的避孕方法,为患者推荐符合自身情况的避孕措施,方便情况下带家人一起接受宣教【5】,为今后实施行之有效的避孕打下基础。④观察术后体征变化,讲解术后恢复营养知识及注意事项,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工作。再次特别强调即时避孕,按照规定的时间做好术后复查工作。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照组和PAC组两组的人工流产手术前后的焦虑评分(SAS),术后落实即时避孕的有效率以及患者对两种护理模式的满意度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表示,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人工流产手术前后的焦虑评分(SAS),人工流产手术前,对照组平均焦虑评分(SAS)为66.92±3.14,PAC组平均焦虑评分(SAS)为67.03±2.98,两组数据未见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流产手术后,对照组平均焦虑评分(SAS)为54.95±3.33,PAC组平均焦虑评分(SAS)为41.26±2.55。流产后关爱服务(PAC)的护理模式使患者焦虑感大幅度下降,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6个月内人工流产手术后对即时避孕实施的有效率,对照组有效实施避孕35例,再次意外怀孕13例,即时避孕有效率72.91%;PAC组实施有效避孕46例,再次意外怀孕4例,即时避孕有效率92%,流产后关爱服务的PAC组实施即时避孕的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明显提高,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对比两组患者对不同护理模式服务的满意程度,PAC组满意度大幅度高于对照组,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人工流产一直是社会比较关注的话题,调查数据显示,人工流产的人数逐年升高,其中未婚人工流产患者的比例越来越大,其原因主要是对避孕知识的匮乏,不能实施行之有效的避孕措施,再加上患者本身对人工流产的危害性意识不足,重复流产也是频频发生。上述问题不但对未婚女性造成严重的身体上的伤害(不孕不育、并发症等),也同时在心理上形成巨大的压力,严重危害身心健康。

流产后关爱模式(PAC)在人工流产手术上被临床广泛应用,首先通过一对一的心理疏导,可以让患者减轻过大的心理压力,消除过多的焦虑恐惧感,鼓励患者重树崭新生活的信心;其次细心咨询避孕失败原因,介绍更多的科学避孕方法,针对个体化推介适合的避孕措施,同时让患者充分认识到人工流产及重复流产的危害性,特别强调即时避孕,对患者有疑问的地方耐心解答,让其感受到家人般的呵护和温暖。流产后关爱模式(PAC)是人工流产手术上不可缺少的护理手段,在临床应用上具有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陈静,侯淑萍,竺闻雷,等.流产后关爱服务的干预研究[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5,34(1):32-37.

[2]郭舟群,孙浩罡,先君,等.屈螺酮炔雌醇片用于中国地区手术流产后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33):3979-3982.

[3]王易静秋,伍镜蓉,袁小燕.无痛人工流产术后口服优思明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4,6(8):52-54.

[4]黄金凤,黎荔,龙茜,等.流产后关爱对门诊人工流产女性立即避孕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89-93.

[5]钟颖,黄紫蓉.1450例人工流产女性实施流产后服务的随访研究[J].生殖与避孕,2014,34(4):334-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