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课堂管理,提升语文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3-13
/ 2

加强课堂管理,提升语文教学

白春梅

河北省武安市上团城乡中学白春梅056300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管理、合作管理、

课堂教学是否高效,学生们是否能在课堂上轻松地学到知识,在很大程度上都要依靠课堂上是否有良好的纪律,是否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否有良好的教学或学习状态。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在课堂管理中的角色总是强硬的,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是由教师事先安排布置好,学生在课堂上必须无条件接受遵循,这样的课堂可能在表面上看来是风平浪静,管理有素,但往往在平静的掩藏下却是学生们极度不满的埋怨,他们的心压根就没有用在课堂上,只是被教师压榨得像在学习。但现在有的教师由于没有接受正确的课堂管理观念,盲目地追随一些诸如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的口号,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们胡闹的场所,这又走上了课堂管理的另一个极端。这样的课堂管理都是不科学的,是不利于学生学习的,特别是初中生这样一群思想活跃,放荡不羁的青少年,初中语文教师更应该反思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让学生在舒适的课堂环境中学习。

现代课堂教学管理则强调为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行为和争取成就的行为,创设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同时预防问题行为的产生。

一、努力学习管理知识。

课堂管理不是简单的在课堂上临时生成的一些零碎的话语或者一些简单的管理行为,而是需要教师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拥有较丰富的管理知识,就像教授知识一样,教师要有专业的学科知识才能给学生上好一堂课,让学生获得真正的知识,课堂管理也同样如此,教师需要有专业的管理知识才能将课堂管理好,为高效的课堂做好前提准备。但是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对课堂管理不了解,甚至不知道到底什么是课堂管理,更不要说整个课堂管理系统以及一些与课堂管理相关的概念、理论。教师应该多主动积极地学习课堂管理的理论知识,可以参加一些课堂管理讲座,可以买一些课堂管理的书籍进行自学,在头脑里形成一个管理的完整体系,从管理到课程管理有些什么特征,从这个概念产生到目前有哪些进步发展,怎样做才能使课堂管理收到良好的效益,这些都是教师在学习课堂管理知识时需要关注的地方。另外,教师在学习了课堂管理知识后还要学会怎样将其运用到课堂上,要敢于在课堂上将以前的错误做法改正过来,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课堂上来,多实践才会有所进步。

二、注重师生合作管理。

虽然教师是课堂的主导,但是学生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进行课堂管理的过程中不能只从自己的角度考虑,或者只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管理,还需要重视学生的想法或者意见,还需要听听学生的心声,将学生主体也纳入课堂管理中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成为课堂管理的小帮手,甚至是课堂管理的主人。只有这样师生共同努力下的课堂管理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才会让学生心服口服,才会创建更加高效的课堂。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主题班会、课外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说说自己对语文课堂管理的一些意见或者建议,说说自己对现有课堂管理的看法,再谈谈自己理想中完善的课堂管理是什么样的,教师在进行课堂管理时就可以将这些意见考虑进去。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语文科代表或者班级的班委干部来了解同学们的心声,了解同学们对班级管理的意见,还可以讲班委作为课堂管理的一支强有力的执行及监督队伍,也可以锻炼学生们的管理能力。

三、维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即班级管理规定。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的师生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有时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有的学生精神不振,打瞌睡、开小差,有的学生上课玩游戏、做怪相、哗众取宠等。这些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必将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进一步还会造成整个班级学习纪律的涣散。因此,一个切实有效的措施就是,在学生入学一开始,就应当制定为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行为准则,即教室常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班规.它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对学生的违纪行为能起到预防的作用。在制定教室常规时,务必使全班每一位学生都认识到纪律的意义,它是为了维护学生们自己的学习利益;同时,还应考虑到学生执行起来是否有困难,比如可以采取民主的方式由师生共同来制定,这样的教室常规才不致流于形式。

四、创造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

制定了基本的教室常规以保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教师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步骤得以实施,是否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优异的成绩呢?答案是显然的。因为上述因素仅仅是相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外因。学生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才是决定教学活动成与败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营造出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真正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教师的教学活动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谓课堂气氛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由师生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的心理状态。课堂气氛按照师生所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大体上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为了建立有利于教与学的积极的课堂气氛,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工作。

1、了解学生的需要

这是课堂学习管理的心理依据。毕竟,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为此,教师应当把自己置于学生的同等地位,设身处地去体会学生的心理状态;平时应主动和学生交流、谈心,听取他们的各种想法和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机、态度和期望。通过这样的做法,教师可以提取出很多有用的信息,从而制定出适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学习程度的教学目标。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思想共鸣、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教师和大多数学生的共同态度和情感的优势状态所形成的课堂气氛,是课堂教与学活动的心理背景,对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着很大的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助于教师传授知识,而且满足了学生对教师、对课堂的心理期望,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与学生彼此之间具有较大的相容性,相互产生积极主动的促进作用:学生尊重、喜欢教师,主动接受老师的指导,接纳各项教学措施;教师的语言和行为也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学活动得以顺利有效地展开。

学生的群体,不论是正式的班集体、团队组织,还是非正式的友伴群体,同样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和价值观有着很大的影响。例如,优秀的班集体,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风和群体规范,有较强的凝聚力,可以为课堂教学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而对于学风不浓、学生问题行为较多的班集体,教师则应当采取控制性的管理,培养学生骨干,逐渐引导班集体的群体行为形成规范,同时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这样才能更好的因材施教。

五、加强课堂管理,调控课堂节奏

在空间管理上,教师应注重教学环境的空间设计,将每个学生置于自己的视野范围内。在空间距离上,能够灵活地与每位学生顺畅交往,而不应该高高在上。学生的座位不宜安排得过于死板,应方便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在时间管理上,坚持时间效益观,最大限度地减少时间的损耗;提高知识的有效性,并提高学生的专注率。人的大脑活动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兴奋--抑制--兴奋相交替的。因此课堂的节奏也应该是变化的,这就要求教师安排内容要错落有致,分配时间要大体适当,平缓中偶有高潮,这样的课堂与人的心理特征相吻合,自然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六、课堂教学中活用创造性的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教学效率就高。"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素,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

教学中,事实上学生是存在差异的,不但是智力因素,也包括非智力因素。一次我们读了几条谚语,请大家回家再找几条读一读,然后交流,但过两天我发现一些同学没找,我想:批评他们倒不如搞个交流会。我们先请几位同学朗读自己找的谚语,再让大家带上书和笔找到和你要好的同学交流选两条记下来。这样,学生不仅在知识上有了互补,在情感上也有了沟通,岂不是一举两得!这样创造性的"合作学习",没有了批评,没有了沮丧,节约了时间,自然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单位,它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的师生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其特点是通过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而管理,则贯穿与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是教师运用管理学、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对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运作进行有计划、有决策、有组织、有指挥、有监督的调节。其目的是建立良好的课堂学习的环境,以促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一堂优秀的教学课中良好的课堂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师生共有的课堂需要师生共同来营造,师生之间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较高的管理素质以及学生的配合支持都是成功的课堂管理必不可少的因素,教师要积极主动地采取各种方法措施来将课堂管理上升到一个高度,让课堂管理真正成为高效课堂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