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联合结肠镜微创治疗结肠癌58例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腹腔镜联合结肠镜微创治疗结肠癌58例临床观察

肖跃华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湖南郴州423000

【摘要】目的:对于腹腔镜联合结肠镜微创结肠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从本院自2014年7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结肠癌患者当中随机抽取116例,将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联合手术组以及开腹手术组,每组58例。对两组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状况、围术期相关指标以及手术后的恢复、随访情况进行研究和比较。结果:研究数据表明,联合手术组的患者在手术时间、手术的总出血量、手术后引流量、手术后引流时间、手术后的镇痛次数等方面对比明显好于开腹手术组患者,整体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腹手术组对比联合手术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明显更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排便、下床以及肛门排气时间方面的对比,联合手术组明显更低,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生存质量、院外转移率以及生存率上面的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结肠镜联合手术的方式进行结肠癌的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而且创伤小、恢复快、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腹腔镜;疗效观察;结肠镜;结肠癌;手术

结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发病原因与遗传、结肠腺瘤、息肉病、慢性炎症性病变、少纤维、高脂肪饮食习惯等有一定关系;结肠癌起病隐匿,早期常无明显的临床表现,病情发展较慢,出现明显的症状时大多已到中晚期,期临床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和肝癌,高居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三位;临床上结肠癌治疗原则是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在微创外科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采用腹腔镜以及结肠镜进行结肠癌手术治疗的技术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由于二者单独进行结肠癌的治疗都存在一定的缺陷[1],结肠癌根治的重要手术方式是腹腔镜手术,但是针对未能定位以及早期病变的诊断问题,腹腔镜由于自身触觉反馈确实最终越发的困难;而目前,结肠镜则是进行结肠癌明确诊断的最佳方式,而且通过结肠镜可以进行镜下的治疗,但是由于结肠镜手术视野仅限于肠腔之内,因此对于肠壁的病变以及肠腔外病变诊断的价值不足。文章以本院近年收治的58例采用腹腔镜结合结肠镜微创治疗结肠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4年7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结肠癌患者当中随机抽取116例,将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数表进行分组,每组患者58例,其中58例患者纳入联合治疗组,其余患者纳入开腹手术治疗组。两组患者手术前均进行病理活检以及结肠镜检查,所有患者的诊断标准均按照,2010版结肠癌诊疗规范来进行。患者的纳入标准主要包括:第一,绒毛状腺瘤,直径在2.5mm或以上;第二,具有合并梗阻的肿瘤;第三,经病理诊断确诊癌变且实施外科手术;第四,结肠癌病理分期≤cT3。以上标准满足1条即可。主要排除标准:第一,往患者的肝、肺等远器官部位转移;第二,肠癌病例分期T4以上;第三,随访在1年之内;第四,患者的周围组织被肿瘤侵润但未达完全切除的患者[2]。

1.2方法

1.2.1联合治疗组

第一,联合组患者实行两镜的同步切除,其中结肠镜主要作用为辅助腹腔镜对于肠段部位切除的过程当中发现的息肉大部分在结肠其余的部位当中,此时我们可以采用联合用镜的方式来进行根治,随后采用腹腔镜进行手术;第二,采用结肠镜辅助定位腹腔镜:如果患者的肿瘤相对较大,或者出现多发性息肉、息肉恶变以及无蒂息肉等状况时,需要进行追加手术进行根治,此时应该遵守保证肿瘤的周围具有足够的切原、淋巴组织清扫、肿瘤非接触等基本的原则来进行肠壁息肉的根治或者局部切除以及肠切除[3];第三,利用腹腔镜来结合结肠镜:由于结肠镜的手术视野相对有限,患者的肿瘤部位特殊或者经过前期采用结肠镜进行诊断发现采用结肠镜能够勉强的进行肿瘤切除,但是切除后发生出血以及肠穿孔的几率相对较大,此时医生势必会推荐采用两镜结合的方式进行辅助手术,腹腔镜起到监视以及保护的作用,采用全套以及其他的结肠镜手术方式对于肿瘤组织或者其他的病变畸形彻底的切除,如果出现穿孔、出血或者其他穿透性的损伤,则需要利用腹腔镜来对于相对较为薄弱的部位来进行加固以及缝合[4]。

1.2开腹手术组

本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方式进行。采用常规的取正中旁切口方式进行结肠癌的根治手术,切除患者的病灶肠段,并送检,如有转移则需要实施淋巴癌清扫手术。

1.3主要观察指标

对于两组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状况、围术期相关指标以及手术后的恢复、随访情况进行研究和比较。手术后的随访:第一,对于巨大绒状腺瘤患者,首次随访时间为术后3个月,术后每年进行一次复查;第二,良性肿瘤每年进行1次复查;第三,息肉癌变患者3个月进行1次复查,共复查6次。

1.4统计学处理

临床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来进行,组间的比较采用t来进行检验,并且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围术期的相关指标比较分析

联合手术组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后引流时间、手术后引流量、手术后镇痛次数等相关数据对比,明显比开腹组患者更好,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其他相关数据对比

住院、排便、下床以及肛门排气时间方面的对比,联合手术组明显更低,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生存质量、院外转移率以及生存率上面的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4.讨论

结肠癌本身属于消化系统肿瘤疾病,目前结肠癌的治疗主要采用手术的方式,其微创疗法因腹腔镜以及结肠镜的不断往前发展而快速的发展起来;如果患者体内的结肠息肉相对较小或者带蒂息肉相对较为狭窄是采用结肠镜的优势相对较为明显;但是在具体的应用中有具有一定的风险性;结肠癌根治的重要手术方式是腹腔镜手术,但是针对未能定位以及早期病变的诊断问题,腹腔镜由于自身触觉反馈确实最终越发的困难;而目前,结肠镜则是进行结直肠癌明确诊断的最佳方式,而且通过结肠镜可以进行镜下的治疗,但是由于结肠镜手术视野仅限于肠腔之内,因此对于肠壁的病变以及肠腔外病变诊断的价值不足[5]。本次临床采用,两镜结合的方式最终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联合手术组的患者在手术时间、手术的总出血量、手术后引流量、手术后引流时间、手术后的镇痛次数等方面对比明显好于开腹手术组患者,整体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腹手术组对比联合手术组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吻合口瘘、腹腔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病率明显更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排便、下床以及肛门排气时间方面的对比,联合手术组明显更低,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生存质量、院外转移率以及生存率方面的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采用腹腔镜,结肠镜联合手术的方式进行结肠癌的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而且创伤小、恢复快、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冯泽荣,梁萍,吴东波,等.应用超能剪进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36例[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5,8(1):4-6.

[2]杨宏,苏向前,邢加迪,等.腹腔镜联合开腹手术治疗胃-结直肠同时性重复癌2例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4,34(1):102-104.

[3]候欣,宋斌,汤顺娟,等.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效果的比较[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4,21(5):588-590.

[4]卫生部医政司.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0年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1,3(6):130-146.

[5]余志金,彭晓峰,陈惠新.超声内镜在大肠癌诊断及微创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5,8(5):408-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