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控制的护理质量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控制的护理质量分析

陈丽娟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湖南郴州423000)

摘要:目的探讨对重症监护病房内新生儿给予院内感染控制的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所收治的198例重症监护病房内新生儿进行分组比较,根据护理措施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传统组,各组分别为99例新生儿。研究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传统组采取传统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研究组和传统组的院内感染率、家长满意度、感染痊愈时间以及重症监护室的入住时间等。结果研究组的院内感染率4例(4.04%)明显低于传统组20例(20.20%),研究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92例(92.93%)明显高于传统组80例(80.81%),研究组的感染痊愈时间以及重症监护室的入住时间等均低于传统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更加利于满足新生儿家长所提出的护理需求。

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控制;护理质量

近几年来,伴随我国医学研究的逐渐深入,临床上通过加强院内感染的护理和指导,及时发现院内感染的发生趋势,进而采取有效而又可靠的护理措施,进而预防感染的发生[1-2]。本次研究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所收治的99例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通过采取综合护理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极大程度提高了护理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经过新生儿家长的同意,并且自愿参与,签署了知情同意书,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所收治的198例重症监护病房内新生儿进行分组比较,根据护理措施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传统组,各组分别为99例新生儿,本次实验经过伦理委员会的许可和批准。其中,研究组男性50例,女性49例,最大年胎龄为40周,最小胎龄为34周,平均胎龄为(37.5±2.5)周;传统组男性52例,女性47例,最大年胎龄为42周,最小胎龄为34周,平均胎龄为(37.8±2.1)周。两组新生儿的性别和年龄等基础资料,经过统计学分析,差异并无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

研究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首先,护理人员需要准确评估新生儿容易感染的部位,细化到每一例新生儿当中,并且以此为基础制定感染控制的护理计划,护理方案具体包括:感染细菌的监测和消毒等一系列措施,同时,根据新生儿的临床症状,制定感染防治措施;其次,护理人员需要极强对于新生儿的护理干预和指导,严格控制每一个护理环节的实施,并且按照护理方案积极落实院内感染的防控;再次,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需要及时发现新生儿的感染原因,并且以此为基础适当调整护理方案。与此同时,需要完善护理人员的奖惩机制,若出现感染,可以进行相应的惩罚;而对于并出现感染的区域,则进行适当的奖励,进而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不断完善护理机制,达到降低院内感染几率的目的;最后,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于新生儿的皮肤清洁和护理,如:耳后、腋下以及颈周等。此外,于新生儿每次排便后,做好臀部的护理,避免排泄物污染肛周以及尿道,及时更换尿布,涂抹适当的臀霜,进而预防臀红的发生。定期更换体位,避免新生儿皮肤的损伤。

传统组采取传统护理干预。传统的护理措施,则需要加强对于新生儿口腔、皮肤以及眼部等位置的护理。同时,确保重症监护室的环境,适当调节光线强度,使得室内温度在24~26℃之间,限制新生儿家长的探视时间和次数,定期做好空气和室内环境的清洁和消毒,进而从根本上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1.3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研究组和传统组的院内感染率、家长满意度、感染痊愈时间以及重症监护室的入住时间等。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采取SPSS21.0软件包开展院内感染几率以及新生儿家长满意度等指标的统计学处理和核验,各组指标经过计算后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几率比对

研究组的院内感染率4例(4.04%)明显低于传统组20例(20.20%),卡方值=3.861,P值=0.049,=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新生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比对

研究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92例(92.93%)明显高于传统组80例(80.81%),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新生儿作为医院最容易感染的人群之一,由于新生儿的免疫能力和抵抗能力十分地下,加之病情变化迅速,将会增加院内感染的发生几率[3-4]。近几年来,伴随我国新生儿院内感染几率的不断增加,数据研究显示,临床上对于院内感染的处理稍有不当,将会危害新生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还将会为新生儿的家庭和医院等各个方面造成损害。因此,采取院内感染的防控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5-6]。经过本次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院内感染率4例(4.04%)明显低于传统组20例(20.20%),研究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92例(92.93%)明显高于传统组80例(80.81%),研究组的感染痊愈时间以及重症监护室的入住时间等均低于传统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临出锅上通过采取有效的院内感染防控措施,不仅能够使得管理更加有效和系统,同时,还能够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进而缩短入住时间。

结语

概而言之,通过采取综合护理干预,不仅能够减少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同时,还能够提高新生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重症监护室的入住时间。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营养专业委员会.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推行早产儿母乳喂养的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2016,54(1):13-16.

[2]谢朝云,熊芸,孙静,等.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6,34(9):641-644.

[3]何海英,蒋海燕,刘利军,等.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细菌学变迁及易感因素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6,34(12):922-925.

[4]王勉,苏卫东,王清清,等.目标性监测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儿科杂志,2016,34(6):421-424.

[5]向希盈,李颖,李卓颖,等.中国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实施家长参与早产儿住院期间综合管理与常规护理平行对照研究[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6,11(3):177-181.

[6]钟春霞,廖小妹,刘付良珠,等.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人员疼痛知识培训的效果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5):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