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动画的民族艺术特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3-13
/ 2

谈中国动画的民族艺术特色

刘黎明

民族艺术特色是中国动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艺术命题,它是中国动画的生命和灵魂、直接关系到中国动画的优劣成败。

为此,笔者对这一重要艺术命题进行了系统化的深入研究,并将研究所得发表出来,以期引起国内动画人的关注与讨论。

具体而言,中国动画的民族艺术特色问题,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理论层面予以解读和剖析。

一、创作理念的民族化

创作理念包括创作思想、创作思维、创作追求、创作目标等多重内涵。创作理念的民族化,是中国动画整体民族艺术的基础与前提。虽然“政治挂帅,思想先行”因其提法有失科学准确,已成为过了时的政治口号,但是我们并不能由此而从根本上彻底否定思想对于行为的导向作用,以及影响着中国动画整体的民族艺术特色。

民族化是世界上一切国家、一切民族、一切艺术的生命和灵魂。对此,古今中外的许多艺术家早已论述得十分明确、十分透彻。俄罗斯文艺理论家别林斯基说:“每个民族的诗都是人民意识的直接表现;因此,诗和人民生活是紧密地融合在一起的。这就是诗何以必须有人民性,何以一个民族的诗和一切其他民族的诗不同的缘故。”①我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也认为:“陶元庆君绘画的展览,我在北京所见的是第一回。记得那时曾经说过这样意思的话:他以新的形,尤其是新的色来写出他自己的世界,而其中仍有中国向来的魂灵——要字面免得流于玄虚,则就是:民族性。”②这两位大师说的虽然是诗歌与绘画,但同样适用于中国动画。我国现代著名哲学家艾思奇说得更加明确:“我们需要更多的民族的新文艺,也即是要我们的民族的特色(生活内容方面和表现形式方面包括在一起)而能在世界上占一地位的新文艺。没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东西,在世界上是站不住脚的。中国的作家如果要对世界的文艺拿出成绩来,他所拿出来的如果不是中国自己的东西,那还有什么呢?”③这里的“民族的新文艺”,当然包括中国动画艺术在内。的确,古今中外的许多艺术家,早已在创作理念上达成共识:愈是民族的,就愈是世界的。民族化是一切艺术的生命和灵魂,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是无庸赘述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动画的艺术实践,雄辩地向世人证明:民族艺术特色是中国动画的生命和灵魂。

当然,这种民族艺术特色,也首先是以创作思维的民族化为基础与前提的。早在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就明确地提出“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动画民族化的创作理念,从此开始了中国动画民族化的创新之路。万籁鸣、万籁天兄弟为领军人物,开创了中国动画民族化的光辉历史,中国动画片《铁扇公主》、《大闹天宫》、《哪吒闹海》、《三个和尚》、《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等,都以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自立于世界动画艺术之林,彰显出它的独特艺术魅力。

由此可见,中国动画的民族艺术特色,是以创作理念的民族化为基础与前提、依托与支撑的。

二、思想内容的民族化

中国动画的民族艺术特色,首先体现在它思想内容的民族化上面。

思想内容是文艺作品内部诸要素的总和,指通过塑造形象,能动地表现在作品中的现实生活及其所体现的思想感情。中国动画思想内容的民族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大层面:

其一是题材的民族化。题材作为文艺作品的内容构成要素之一,是作品中构成艺术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具体材料。是作者在观察、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经过选择、集中、提炼、加工、发展而确定的。题材的选择与处理,与作者的个性、人生经历、文化修养、情感、思想、创作理念、创作追求密切相关。因此题材的民族化,就成为整个文艺作品的先决条件。在题材的民族化方面,中国动画创造出成功的艺术经验,例如动画片《铁扇公主》、《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都取材于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僧众“西天取经”的佛教故事;动画片《三个和尚》也取材于我国的佛教故事。这些动画片的题材,民族化特色十分鲜明。而它们的成功经验则证实了一句话:“题材选好了,就成功了一半。”然而令人十分遗憾的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动画生产严重滞后,许多民族化的题材资源严重流失到外国,如花木兰代父从军的题材,就被美国著名的动画公司迪斯尼制作成动画电影《花木兰》,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巨大成功。另一个民族化的题材——《宝莲灯》,同样畅销世界,票房收益令人刮目。而中华各大菜系的民族化题材,则被日本动画公司制作成为动画片《中华小当家》,也征服了各国的影迷。可见中国动画在题材的民族化方面,开拓的空间很大,抢占的时间紧迫,万万不可掉以轻心,否则在激烈的全球动画竞争中,就要处于被动落后的地位,造成起跑落后而输掉全局的恶果。

其二是主题的民族化。主题是主题思想的简称,是文艺作品中所揭示传达出来的思想观念、意识、主张等等,主题的民族化,主要体现在张扬民族精神与弘扬民族文化两个层面。“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④在弘扬民族精神方面,中国动画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例如《大闹天宫》、《哪吒闹海》都不谋而合地通过一个“闹”字,充分表现出中华民族的用于反抗、坚持正义的民族英雄主义精神。而民族文化则是民族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是民族精神的积淀和民族传统的凝聚。在弘扬民族文化方面,中国动画也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例如《三个和尚》,就以文化学的视角,深刻地揭示了“一个和尚挑水、两个和尚抬水、三个和尚没水”的哲理,反映出民族文化中的“惰性文化”的本质及其危害。

其三是形象的民族化,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动物形象、植物形象、景物形象、器物形象等等。在形象的民族化方面,中国动画同样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例如《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哪吒闹海》中的哪吒,都是典型的民族化的人物形象。《三个和尚》中的庙门等景物形象,也富有民族特色。

其四是情感的民族化。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的一种复杂的心理反应,是主体对待客体的一种态度。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民族习惯、民族传统、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民族经历,因而也有不同的民族情感。中国动画在情感的民族化方面,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例如《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坚持原则、宁死不屈,《小蝌蚪找妈妈》中小蝌蚪的寻根、真诚、执着,都体现出中华民族传统的民族情感。

由此可见,中国动画的民族艺术特色,是以思想内容的民族化为依托和支撑的。

三、艺术形式的民族化

艺术形式是与思想内容相匹配的,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并反作用于内容;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同样,中国动画整体的民族艺术特色,也是以其形式的民族化为手段与载体的。形式的内涵包括体裁、结构、语言、表现手法、风格等要素。限于篇幅,这里仅就中国动画的风格民族化与手法民族化谈其大概。

在风格的民族化方面,中国动画是十分成功的,大多运用民族传统的“写意化”风格,营造出虚实结合、动静相生、刚柔相济的意境,充满了中国作风、中国气派,许多动画片都以民族风格取胜,被誉为“国际化的电影”。

在首发的民族化方面,中国动画也是十分成功的,大多运用民族戏曲、民族绘画(水墨国画)、剪纸、佛教音乐、象征、夸张、虚拟、装饰等各种民族化的艺术手段,共同构建起民族动画的大厦。

由此可见,中国动画的民族艺术特色,是以艺术形式的民族化为手段与载体的。

综上所述,中国动画的民族艺术特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本文只从以上三大层予以论述,只能是管窥蠡测。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恳望同行与专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别林斯基.别林斯基论文艺【M】.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8年版.P76.

[2]鲁迅.当陶元庆君的绘画展览时【J】.鲁迅全集【M】第三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P549.

[3]艾思奇.旧形式运用的基本原则【J】.转引自中国现代文学参考资料【M】第一卷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9年版.P743.

[4]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P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