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建设工程跟踪审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高校建设工程跟踪审计研究

董立忠

营口理工学院辽宁营口115014

摘要:近年来,高校建设工程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传统的工程结算审计已经不能够适应工程审计的发展需要,跟踪审计是解决结算审计中遇到无法避免得工程量虚报、伪造隐蔽工程签证等现象的有效方法,是将单一的事后审计,逐渐演化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事后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手段。本文以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总结的经验着手,对高校建设工程跟踪审计提出了一些思考和研究。

关键词:高校建设;建设工程;跟踪审计;结算审计

一、高校建设工程跟踪审计的内涵

跟踪审计多指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工程造价咨询单位,根据业主的委托,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审计规章制度,运用科学的审计方法对建设工程项目各个阶段开展的全过程(事前、事中、事后)的审计、监督和评价,进而提出科学化、合理化的审计建议,从而提高资金使用和投资效益,强化工程项目管理。

高校建设工程跟踪审计是一种动态的审计手段,与工程结算审计相比,提前了审计工作的介入时间,更好的发挥了审计的监督职能,起到了到预防资金流失的作用,减少了高校工程建设中腐败案件的发生,是高校的廉政建设的有效手段。

二、高校建设工程跟踪审计的优越性

1.有利于工程量的认证

相比于工程结算审计,跟踪审计能够有效避免施工和工程造价管理中容易出现的诸多难题,跟踪审计能够更充分的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将工程量的审核工作做到更加科学、客观,避免了事后审计针对隐蔽工程、工程变更、设备材料购买价格等认定时,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发生的冲突和摩擦。

2.有利于建设工程成本的控制,提高投资效益

根据跟踪审计的介入时间,往往将跟踪审计分为三种类型,即全过程跟踪审计、关键点跟踪审计和重点跟踪审计。全过程跟踪审计是指项目从立项至竣工决算审计人员全程介入。关键点跟踪审计是指审计人员根据项目特点,在项目的关键点介入,例如项目施工开始后审计人员介入。重点跟踪审计指审计人员在充分了解和掌握项目基本情况后,针对项目的重点环节进行的审计。无论采用哪种跟踪审计的办法,都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建设工程项目的真实情况,针对正在发生的违反财经纪律的工程行为,可以提出立即停止的建议。对隐蔽工程和签证等时候审计难以认定的项目,可以在第一时间准确记录,做到对工程成本的有效控制。据资料统计,多数跟踪审计如果从设计阶段便介入,使设计科学化,在相同功能得到满足的条件下,合理的设计可节约工程总造价的10%左右,因此全过程介入的跟踪审计,往往能发挥较大的作用。

3.有利于对建设工程的质量的监控。

由于多数高校存在基建人员不足的现象,面临大型建设工程项目时,很难在工程质量的控制上做到彻底完善,跟踪审计的介入,强化了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监督体系,有利于加强施工管理,降低工程质量风险。

三、目前高校建设工程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各高校开展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尚处于探索和实践的阶段,尽管在跟踪审计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建设工程跟踪审计规章制度尚未健全,标准有待统一

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跟踪审计制度尚未建立健全,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已经开始实施跟踪审计工作,但并未出台相关的规章制度,审计人员完全凭借自身经验摸索着开展工作,具体操作流程尚未规范化,缺少经验的提炼和总结。

高校建设工程跟踪审计尚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导致跟踪审计工作出现了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审计人员的素质对审计结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加大了审计风险。目前对审计中对施工材料的询价办法、工程款拨付、施工经济性、设计合理性和监理的规范性等方面,仍然缺少权威的统一的评价标准。

2.高校跟踪审计定位不准,职责和权限划分不清晰

跟踪审计的实施无疑使审计工作面大大增加,加之多数高校跟踪审计的规章制度尚未健全,标准尚未统一,在工程项目跟踪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提出审计建议要求建设单位改进的过程中,极易出现越位错位的现象。如果审计人员定位不准,而演变成项目管理者的角色,则极易造成审计方与建设单位产生意见分歧和摩擦,影响工程进度、造成经济损失。

3.高校跟踪审计人员不足,介入时间不准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经历,在高校审计人员有限的条件下,开展建设工程跟踪审计在人员上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还有些高校没有充分发挥跟踪审计全程跟踪的优点,将重点放在工程项目竣工后的结算审计上,并以工程价款核减额度当做衡量审计效果好坏的标准,忽略事前、事中动态审计的重要性。

四、完善高校建设工跟踪审计的对策

1.统一建设工程跟踪审计标准,规范内部控制章制度

确保建设工程跟踪审计做到有序进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高校领导对审计部门的支持是前提,要逐步建立切实有效的、针对性强的制度和标准,维护审计工作的严肃性,用制度克服跟踪审计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要统一相关标准,进一步明确审计人员在跟踪审计中的权利和义务,做到审计监督不代替、到位不越位,与建设单位相互合作,确保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合理化。

2.明确审计定位,各司其职,优化审计环境

严格按照各项审计规定结合跟踪审计的项目情况,明确审计人员在项目运行中的监督职责,是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审计人员要充分发挥监督作用,恪守《审计法》规定的监督职能,定位清晰,联合项目管理方定期召开审计协调会议,强化审计的服务意识,在确保审计独立性的前提下,努力创造和优化审计环境。

3.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高校要根据跟踪审计项目的规模,提前合理的配备审计人员,必要时要充分利用社会审计力量,更要强化审计部门的作用。跟踪审计要达到良好的效果,审计队伍的专业性建设至关重要,合理分析审计队伍专业结构比例,明确跟踪审计人员中财会专业与建筑工程专业人员的合理构成,强化审计人员深入一线的意识。

要不断提高高校建设工程跟踪审计人员风险防控意识,跟踪审计往往覆盖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与其他财经审计区别较大,建设环境复杂,加大了审计监督的风险,其风险往往表现在审计人员审计时介入时间和深度所带来的风险、审计人员业务能力不足所带来的风险及审计规章制度漏洞所带来的风险等,针对审计风险我们要更加合理的对审计资源进行配置,强化审计质量监督,深入施工现场掌握一手的准确审计数据,进一步明确职责定位,以确保审计的客观性、公正性。

五、结论

高校建设工程的跟踪审计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审计任务,如何通过跟踪审计最大限度的发挥工程的监督作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根据从实际工作出发,阐述了高校建设工程跟踪审计的内涵,明确了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有利于工程量的认证、有利于建设工程成本的控制和提高投资效益、有利于对建设工程的质量的监控的优越性,指出了建设工程跟踪审计规章制度尚未健全、标准有待统一、跟踪审计定位不准、职责和权限划分不清晰、跟踪审计人员不足、介入时间不准等缺点,并提出了统一建设工程跟踪审计标准、规范规内部控制章制度、明确审计定位、优化审计环境、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等措施,与此同时,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中要结合高校自身的审计能力合理的选择跟踪审计的方式。

参考文献

[1]王丽娟.对高校新校区建设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认识与对策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4).

[2]张新建,周美花.浅析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现状和建议.

[3]李季玲.高校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探讨[J].山西建筑,2007,33(8):206-207.

[4]周原等.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问题及对策[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