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介入栓塞治疗中微导管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肝癌介入栓塞治疗中微导管的作用

刘东方

刘东方(徐州市中医院介入科江苏徐州221000)

【摘要】目的对微导管在肝癌介入栓塞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7月-2012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肝癌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患者病例76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普通导管行超选择栓塞治疗和同轴微导管超选择栓塞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采用轴微导管超选择栓塞治疗法对肝癌患者展开临床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且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关注。

【关键词】微导管肝癌介入栓塞治疗术临床应用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7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8-0163-02

【Abstract】objectivetomicrocatheterininterventionalembolizationtherapyinclinicalapplicationevaluationandanalysis.Randomsamplingmethodin2010July-2012yearinJulymycourtyardunderwentinterventionalembolizationinthetreatmentofpatientswithclinicalcasesand76cases,pidedinto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respectivelyusingcommonsuperselectiveembolizationandacoaxialmicrocathetersuperselectiveembolizationtherapy.Comparativeanalysisoftwogroupsofpatientswiththerapeuticeffect.Resultsintheobservationgroup,recoveryrateoftreatmentwashigherthanthatofcontrolgroup(P<0.05),theincidenceofcomplicationsislowerthanincontrolgroup(P<0.05).ConclusiontheaxismicrocathetersuperselectiveendovascularembolizationintreatmentofHCCpatientsbyunfoldingclinicaltherapeuticeffect,caneffectivelyimprovethetreatmentefficiency,andcanavoidtheoccurrenceofcomplications,worthyofattention.

目前在临床上肝癌为对人类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危害的一种常见恶性肿瘤。介入治疗为目前介入医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肝癌介入治疗已经获得了举世公认的理想成果。由于肝癌早期诊断水平得到了显著的不断提高,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TACE)技术,尤其是肝段以及肝亚段的微导管超选择插管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肝癌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意义重大[1]。本次研究中出于对微导管在肝癌介入栓塞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肝癌患者展开分组治疗,并对比分析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肝癌临床患者病例,抽取其中的76例,再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后每组38例。对照组中有男31例,女7例,年龄29-76岁,平均(47.8±13.6)岁;观察组中有男30例,女8例,年龄30-78岁,平均(49.2±14.7)岁。以上统计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诸如性别和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并接受肝癌介入栓塞治疗。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

将以上统计的研究对象以1:1的比例分成两组后,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普通导管行超选择栓塞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是接受同轴微导管超选择栓塞治疗,而后对比分析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2.2治疗方法

对照组:利用Seldinger穿刺技术穿刺成功后,通过导丝将导管引入,在电视监视下,采取RH导管或者是Cobra导管展开腹腔动脉以及肠系膜上动脉插管,并进行常规DSA造影。观察组:同样经Seldinger穿刺技术穿刺成功后,采用SP3F同轴微导管展开超选择性肝段、肝亚段或者是肿瘤供血动脉进行插管[2]。

1.3数据处理

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针对计数资料和组间对比展开t检验和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

经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好转率为92.11%,对照组治疗总好转率为81.58%。显然两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例数治愈好转稳定无效总好转

观察组3821(55.26)14(36.84)2(5.26)1(2.63)35(92.11)

对照组3813(34.21)18(47.37)4(10.53)3(7.89)31(81.58)

P-<0.05<0.05<0.05<0.05<0.05

2.2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术后未发生明显并发症,而对照组在术后有2例患者并发胆囊炎,发生率为5.26%。两组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为现阶段对肝癌进行治疗的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SP3F同轴微导管行超选择肝段、肝哑段或者是肿瘤供血动脉栓塞进行治疗,疗效十分理想。微导管超选择栓塞治疗相对于较常规栓塞治疗存在诸多显著优势。然而微导管的费用较高,在实际临床治疗中,需要依照具体情况对最佳方案进行合理选择。

微导管超选择性栓塞对肝癌进行治疗的主要优势包括以下几点:①微导管技术的插管化疗相对于全身化疗局部药物浓度更高,能够产生更好地抑制以及杀伤肿瘤细胞的临床效果,并且抗癌药物同碘化油高浓度均在肿瘤局部发生聚集,能够产生比较显著的缓慢释放且长期化疗的效果[3]。②因栓塞为以肿瘤所在的肝段为依据,所以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使肝实质损害得以减少,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程度,显著保护了肝功能,并且又对肿瘤周边的门静脉供血产生了阻断,所以导致了肿瘤本身以及包膜浸润更加完全的坏死,最终实现最大的栓塞效果[4]。③肝脏在终末小动脉以及终末前小动脉水平同门静脉存在广泛交通,其交通能够为经肿瘤动脉途径对肝癌双重供血进行阻断以及获得瘤体完全填充性栓塞提供可靠的依据;然采用微导管的超选择性TACE,能够让插管更加对肿瘤的各分支供血动脉予以接近,能够产生十分良好的阻断效果。④采取微导管行超选择肝段、肝亚段或者是肿瘤供血动脉插管展开肝癌栓塞治疗,将导管在肿瘤供血肝段以下动脉进行放置,采取脉冲方式的栓塞法能够使在肿瘤肝窦水平获得致密的碘油沉积得到保证,碘油能够通过末梢动脉-静脉或者是动脉-门脉间的吻合支而实现完全栓塞肿瘤供血动脉以及肿瘤末梢门静脉分支的双重栓塞的良好效果[5]。

综上所述,微导管技术能够对精准外科的微创理念予以符合,微导管在肝癌的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所具有的优势十分的明显,尤其是在肿瘤多重供血者、供血血管变异者以及肝功能较差者的治疗中,值得临床对其予以关注。

参考文献

[1]刘锦新.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微波消融治疗肝细胞癌的研究[J].微创医学,2010,4(05):333-335.

[2]戴伟华,刘小平,龚毅,等.艾迪注射液联合TACE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8(07):105-106.

[3]马冠英,陆建常,李高中,等.肝癌TACE术后发生胆囊动脉栓塞13例的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11,2(33):190-192.

[4]王伟中,赵玮.微导丝成襻技术在外周动脉小角度插管中的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8,17(1):52-55.

[5]罗凌飞,刘明,刘海洋,等.微导管在老年肝癌栓塞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荟萃,2007,22(10):72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