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2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应用

何燕冯国隽饶静杨红梅

何燕冯国隽饶静杨红梅

(江油市人民医院四川江油621700)

【摘要】目的:分析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的研究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100例高血压患者,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僵硬度、膨大指数、弹性膜量、脉搏波传导速度较无粥样硬化斑块组明显增高、顺应性明显减小。硬斑组较软斑组、扁平斑组明显增高。结论:血管回声跟踪技术简便、易行,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血管弹性和功能检测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颈动脉硬化;粥样硬化斑块;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1-0115-01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valueofcolorDopplerultrasonography(ET)inthestudyofcarotidatherosclerosisinpatientswithhypertension.MethodsfromFebruary2010toFebruary2014,100patientswithhypertensionwereselectedandrecordeddatawereanalyzedstatistically.ResultsShowedthathypertensioncarotidatherosclerosispatientsstiffness,swellingindex,membraneelasticity,pulsewavevelocityishigherthanthatofnonatheroscleroticplaquegroupsignificantlyincreased,thecompliancewassignificantlyreduced.Theplaquegroup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thesoftplaquegroupandtheflatplaquegroup.ConclusionThetechniqueissimpleandeasy,andithashighclinicalvalueinthedetectionofcarotidarteryelasticityandfunctioninpatientswithhypertension.

【Keywords】ColorDopplerultrasound;Carotidatherosclerosis;Atheroscleroticplaque;Applicationvalue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尤其在高血压患者,发病率较高。随着影像学技术发展,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血管回声跟踪技术为临床诊断及临床评价血管弹性提供了新的手段。为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的诊断方法,本文对100例高血压颈动脉硬化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为我院从2010年2月至20014年2月住院受检者。100例高血压患者中,男73例,女27例;年龄43~82岁,平均年龄(64.2±3.1)岁。合并有糖尿病31例,合并有脑梗死27例,合并有冠心病21例。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患者有无斑块分为无粥样硬化斑块组和有粥样硬化斑块组,其中无粥样硬化斑块组48例,有粥样硬化斑块组52例(硬斑组23例,软斑组16例,扁平斑组11例)。取门诊健康体检者32人,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40~69岁,平均年龄63.7±2.8岁。

1.2方法

采用PhilipsIU2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0~12MHz,配有ET技术和内置数字化图象管理系统。患者取平卧位,充分暴露颈部,沿胸锁乳突肌外缘纵切扫查,依次检测颈总动脉、颈内动、颈外动脉,二维超声心动图观察血管走行解剖结构、测量动脉内径及内膜厚度;彩色多普勒观察整个管腔的血流动力学的情况,观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大小及狭窄处血流速度变化及频谱改变。计算患者颈动脉僵硬度(β)、弹性膜量(EP)、顺应性(AC)、膨大指数(AI)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等,并保留图象,进行分析、测量。

2.结果

2.1颈动脉粥样斑块各部位发生率

本组100例,检测出无粥样硬化斑块者48例,有粥样硬化斑块者52例。经超声检出颈动脉粥样斑块累及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分叉处52例,其中左侧35处,右侧17处。

2.2高血压颈动脉各组各指标比较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无斑块组与硬斑组、软斑组、扁平斑组的颈动脉僵硬度、弹性膜量、膨大指数及脉搏波传导速度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值低于正常值。β值、EP值,均为硬斑组较高,AC值无硬化斑块组最高,AI、PWVβ值硬斑组最高。

3.讨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作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表现,常被用来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情况。颈动脉位置表浅,检测方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容易获得高质量的声像图,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提供可靠的信息,是目前直接观察颈动脉的一种好方法。血管壁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标志,而斑块形成是动脉硬化的明显特征,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颈动脉粥样斑块以颈总动脉分叉处最为常见,本组占63.46%,其次是颈内动脉起始处,颈总动脉主干处,可能与分叉膨大处血流形成旋涡、缓慢、淤滞有关。斑块以硬斑多见,本组占44.23%。

动脉弹性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是反映动脉缓冲系统功能的指标。它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与恶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有关,动脉硬化参数已被确认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血压对大动脉弹性影响很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与动脉硬化有密切的关系。在高血压早期,由于内皮损伤引起动脉舒张功能异常,舒张功能异常又引起动脉内皮受损,从而使中膜平滑肌增生,管壁增厚,形成粥样斑块。由于动脉血管的功能及结构的损害,造成动脉机械弹性功能减低,动脉僵硬度、弹性膜量、顺应性发生变化。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是通过射频信号锁相技术及零交叉法来计算实时移位的一种方法。通过采集分析收缩期和舒张期的血管壁运动时产生的相位偏移信号,并进行跟踪、描记血管壁运动轨迹,自动计算血管内径的变化,从而获得反映血管弹性的物理参数结果,能对动脉管壁的功能进行直接评估。本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无斑块组与硬斑组、软斑组、扁平斑组的颈动脉僵硬度、弹性膜量、膨大指数及脉搏波传导速度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值低于正常值。且以硬斑组β、EP、AI、PWVβ值为最高,AC值降低最为明显,说明颈动脉硬化压粥样硬化硬斑形成对血管壁的危害最为严重。同时说明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有助于评估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弹性的功能改变。

总之,血管回声跟踪技术简便、易行,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血管弹性和功能检测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对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评价药物疗效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柳.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7(3):512-512.

[2]赵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医疗,2013,32(16):177-178.

[3]王金容.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C].航天护理年会.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