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苯砜综合征1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氨苯砜综合征1例

张玉强

张玉强(云南省屏边县人民医院感染科云南屏边661200)

1临床资料

患者,女,48岁。农民。1月前确诊为“麻风病”,服用“氨苯砜(DDS)”、“利福平”24天,麻风病症状好转。但自1周前出现乏力、厌油,咨询县皮防院医生后停服上述药物症状无好转。化验发现轻微肝功能异常,于2012年8月30日以“药物性肝损伤”收住我院内科。入院后病情迅速恶化,先后出现全身皮疹、高热、贫血、低蛋白血症。经会诊后于2012年9月8日转入我科。转入时情况:T37.3℃P72次/分R20次/分BP80/40mmHg神志清楚,精神差,全身皮肤潮红,散在粟粒样丘疹,压之褪色。双侧颌下、腋下、及腹股沟淋巴结成串肿大,有压痛,无粘连。双侧眉毛后段稀疏。颜面稍浮肿。颈软,双肺呼吸音粗糙,无啰音。心率72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均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大,剑突下3cm,右肋缘下1cm处可触及,质软,表面光滑,边缘钝,无压痛。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存在。四肢远端凹陷性浮肿,以双下肢为甚。实验室检查:全血常规:WBC33.5×109/L↑分类百分比计数:N43.7%↓L39.9%M14.6%↑RBC2.18×1012/L↓Hb69g/L↓PLT344×109/L↑肝功能:ALT177.3u/L↑AST51.1u/L↑ALP459.8u/L↑GGT290.99u/L↑STP51.8g/L↓A21.5g/L↓G24.3g/L↓A/G0.88STB18.7umol/L↑CB11.6umol/L↑UCB7.1umol/LCHE3747u/L↓TBA5.32umol/L肾功能:BUN11.34mmol/L↑Scr108.06umol/L↑UA684.7umol/L↑CysC2.02mg/L↑心肌酶学:LDH695.17u/L↑HBDH667.7u/L↑CK49.38u/LCK-MB25.6u/L↑电解质、血糖、血脂、X线胸片、腹部彩超均未见明显异常。肝炎病毒学检查阴性。经我县疾控中心、皮防院及红河州皮防所等多名专家会诊,临床诊断:氨苯砜综合征(完全性)。患者已经停服氨苯砜及利福平,给予静脉滴注地塞米松20mg/d(5-7天逐渐减量,并改为等量强的松口服)、抗感染、保肝、利尿、纠正低蛋白血症、输血(浓缩悬浮红细胞)及对症、支持治疗。病程第24天体温正常,第28天全身皮肤大面积脱屑、四肢浮肿消退。化验白细胞总数、单核细胞分类计数、肝功能、肾功能逐渐正常,贫血及低蛋白血症纠正。但心肌酶学一直轻度异常。共住院43天,多次复查上述指标稳定而带药出院。患者在口服强的松减量过程中(45mg/d减至30mg/d)曾再次发热,再次给予地塞米松15mg/d静脉滴注3天后退热。将口服强的松减量速度放缓,改为5-7天减5mg,未再出现上述情况。

2讨论

氨苯砜综合征于1951年由Allay及Barnes首先提出,表现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肝损,溶血、贫血、粒细胞减少等。通常在服用DDS4—6周后发生,故又称为“5周皮炎”。其发生率仅0.2%-0.5%,病死率约11%[1]。现认为DDS综合征是DDS所致的药物超敏综合征(DHS),是一种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2],其与磺胺类药物有交叉过敏。目前DHS被认为是由T细胞介导的、由毒性代谢产物引起的一种迟发超敏反应[2],DDS综合征潜伏期长,其临床表现主要缺乏特异性,可侵犯多器官。极易误诊。临床上将具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表现的DDS反应称为完全性DDS综合征。缺乏淋巴结病或肝损害以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表现的DDS反应称为不完全性DDS综合征[3]。本例患者为完全性DDS综合征。治疗以规范使用糖皮质激素为关键,保肝、护胃、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等亦极为重要,两者缺一不可。因氨苯砜存在肝肠循环,排泄缓慢,消除半衰期为10-50小时(平均28小时)。停药后在血液中仍可持续存在数周之久[4]。故本病疗程长,且易反复,特提醒广大同仁注意。

参考文献

[1]李丽,杨海珍,朱学骏.氨苯砜综合征1例.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2;18(2):163—164.

[2]2ThongBY,LeongKP,ChngHH.Hypersen—sitivitysyndromeassociatedwithdapsone/py—rimethamine(M_aloprim)anti~lariaehemo—prophylaxsis.AnnAllergyAsthmaImmunol2002;88(5):527—529.

[3]梁中原,张嘉麟,陈家琨.氨苯砜综合征病例报告.上海预防医学杂志1996;8:426—427.

[4]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Z].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14-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