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公共空间设计高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论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公共空间设计高峰

高峰李晓燕

华诚博远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028

摘要:对于城市大规划而言,住宅建筑的公共空间规划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也是居民生活中停留时间最长的一个场所。针对住宅建筑的公共空间做设计,就需要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能够做到人与自然的相互协调。同时,基于居民的各种生活要求,为居民创设更多的公共空间,以便居民们休闲、活动与交往。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让居民感受到人文精神和文化软实力,同时也能够从身心上满足居民对居住区环境的需求。

关键词:住宅建筑;公共空间;设计

引言:

对于居民来说,住宅小区公共空间作为日常接触相对频繁的外界环境,作为居民室外主要活动的载体,公共空间在提供服务的同时,具有专属的景观属性。再加上为了满足各个不同年龄段居民的生活与心理需求,好的住宅小区或者是坏的小区设计作品,在完成之后,就会朝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影响发展。好的住宅小区能够给人一种舒适、便利、亲切之感,拥有浓郁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就是与住宅融为一体,形成密不可分的一个有机整体。

1.公共空间设计的必要性

公共空间本身是一个城市的精华与本质的呈现,其本身拥有独特性,不仅仅是可持续发展创造的空间,同时也能够提升城市的软环境质量,是满足社会、自然、人类高层次交流的必然条件。本文从城市住宅建筑中最基本的元素,廊道空间、楼梯厅以及屋顶活动空间展开相关讨论。

1.1宜居性

公共空间作为大众生活的主要场所,需要对其宜居性加以考虑,能够带来无限的使用体验。基于组成来讲,住宅建筑的公共空间设计包含了走廊、楼梯厅、屋面等多个方面,其多样化的形式会提升城市住宅的宜居性,尤其是人口的飞速增加,建筑的建造成本与宜居性之间如何才能够平衡,就成为设计师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

1.2提升城市质量的途径

公共空间代表的是城市的形象,因为公共空间能够提升城市的质量与城市的功能。基于整体角度来分析,如果城市公共空间能够合理的进行设计,那么城市功能就能够日益完善,能够提高居民使用的便捷性。基于城市住宅中居民角度分析,合理的设计,不仅是城市鲜明的特点标志,同时也能够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满足城市质量的持续提升。

2.城市住宅建筑中公共空间设计分析

2.1廊道空间设计、楼梯厅

每一楼层的公共空间都是联系楼层住户的重要场所,是回家的必经之地,同时也是出现最大概率的交往空间,所以,对于空间品质存在一定的要求。在标准层之中,包含了楼梯厅、廊道以及入户空间,其交往程度越私密,那么交往性就越强。在标准层设计中,主要是为了提升公共空间对于交往的帮助。因为在进入住宅内部之前,还需要经过一段路程,而这一段路程就成为相互交往的主要区域。针对不同的交往需求,在分析灯光、材质以及导视系统中,都是环境设计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

2.1.1楼梯厅空间设计

在住宅中,垂直交通需要依靠楼梯与电梯的支撑,对于提升邻里关系也有较大的促进作用。针对电梯厅而言,其本身就可以成为交往的主要平台。楼梯间作为消防疏散通道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适当地做出改进,就可以满足空间价值的全面提升,尤其是对于休息区域,其本身就能够为居民的交往提供一个绝佳的平台。在每一层都会有独立的小空间存在,并且又联系到连廊,也就是在隐私性达标的同时,也可以满足邻里关系的交互。总体来说,这一种空间可以增进人们之间的倾谈度,也容易看成为自己的“会客场所”。

2.1.2廊道空间设计

目前,连廊式住宅利用效率相对较高,通过廊道,就可以解决多位住户的入户需求。这也就是处于改革开放初期阶段的时候,对于宿舍楼、公寓楼来说,其本身是拥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当处于物质相对匮乏的阶段,资源的浪费控制是必须的,这样也可以将居住的问题克服。虽然连廊式住宅的好处非常明显,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形式相对单一,一旦户数偏多,可能导致每一户都缺少识别性,如果没有门牌号,甚至还可能走错家门。而在现代社会中,这一种方式就会对居民的隐私性带来极大的影响。所以,在本次的设计中,选择的是双廊式设计,在保护居民隐私的同时,也能够达到交往的需求。通过内廊的设计,再配合入户门厅,就可以达到功能的基本需求,并且隐私性也可以得到保护。对于外廊来说,还可以考虑到增添运动场所,并且还可以提供一个相互交往的空间。

2.2屋顶活动空间设计

对于屋顶层的设计,首先是需要对交通问题加以分析,能够解决居民对于屋顶交通的实际需求。所以,在方案的设计之中,主要是考虑到:第一,针对每一栋的安全楼梯通道以及对应的电梯满足到达屋顶的要求,这样可以提供便利条件。第二,选择螺旋式外廊的方式前往,这样就可以题解实际的路径问决,让可达性提升到最高。除了屋顶的可达性之外,还需要考虑到屋顶花园的内部问题,不能进行单一的绿化设置。通过丰富的屋顶活动内容,才能调动居民的积极性,真正愿意上去。在具体的划分之中,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2.2.1观赏区

这一个区域不上人,主要是以绿色植物为主,提供一个可以远眺的景色。同时,其本身还可以发挥出隔热保温的效果,从而降低建筑物本身的能耗。

2.2.2运动健身区

为了能够满足不同人群对于实际的需求,在健身区域之中主要是划分了三个方面,首先,提供给儿童玩耍的一个区域。其次,运动机械区域则主要是提供锻炼所使用的器材,从而让需要运动的人进行锻炼。最后,运动广场,为老年人提供一个跳广场舞的区域。不过,基于儿童玩耍的特点,所以,在儿童玩耍的区域附近设置了一个游乐区域。整个运动健身区域与运动外廊之间保持相互的对接,这样就可以让整个空间呈现出整体性和立体性。

2.2.3休闲区

这一个区域主要是为了让居民拥有一个彼此之间进行交谈的场所,设计时以防腐木的地面为主题,再搭配了休闲桌椅以及对应的树池。通过屋顶天然优势的借鉴,能够保持充足的阳光以及良好的视线,这样就可以让居民感受到露天场所的舒适与温馨。

2.2.4聚会区

这个区域属于一个相对私密的区域,主要是通过围合的方式,从而为彼此之间的交流提供一个私密的空间,并且在这个空间之中还有一个露天的电影院设计,对于烘托气氛也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结论:

简而言之,居民,作为城市居住区的主体,居住区的建设,实际上就是为了满足广大居民的物质与精神需求。针对住宅建筑设计的公共空间设计,就需要基于居民的行为需求和心理需求,这样才可以满足实际的参与度要求。通过住宅建筑设计的公共空间设计,能够让公共空间设计满足住宅建筑的设计需求。住宅建筑设计之中对于公共空间设计的重视,就能够让住宅建筑设计满足可持续的发展需求[2]。

参考文献:

[1]贾帅.老龄化背景下的住宅设计探究[J].设计,2018(04):118-119.

[2]樊金.某“舒适之家”中小户型住宅设计研究[J].设计,2014(06):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