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护理及自我安全管理尝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乳腺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护理及自我安全管理尝试

刘育华

湖南省邵阳市中医医院422000

【摘要】目的探究乳腺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护理及自我安全管理尝试效果。方法自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中选取82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PICC置管后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PICC置管后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自我安全管理情况以及置管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日常生活、导管观察、信息获取、导管管理信心、运动管理、依从性、异常情况处理以及PICC自管理等各项自我安全管理评分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后PICC导管留置期间穿刺点出血、导管阻塞、静脉炎及穿刺点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护理及自我安全管理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PICC置管的整体效果。

【关键词】乳腺肿瘤患者;PICC置管;自我安全管理

乳腺癌是危害女性患者生命健康的主要肿瘤类型之一,随着社会环境及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临床中针对乳腺癌的治疗主要采取化疗方式,本次研究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中选取82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探究乳腺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护理及自我安全管理尝试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中选取82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41例,年龄39-66岁,平均年龄(49.35±1.26)岁;单侧乳腺癌26例,双侧乳腺癌15例;患病时间2个月-3年,平均患病时间(1.65±0.36)年;对照组患者41例,年龄38-65岁,平均年龄(48.49±1.36)岁;单侧乳腺癌25例,双侧乳腺癌16例;患病时间3个月-3年,平均患病时间(1.46±0.2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相同的置管方式进行置管,对照组患者置管完成后通过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①成立针对自我管理的健康宣传小组,配备专业PICC置管护理人员,需熟练掌握PICC置管及相关护理技巧,对小组内护理人员进行统一培训,指导患者详细了解置管后自我管理的重点内容;②详细了解患者基本情况,比如病情、治疗阶段、PICC置管型号、置管时间等,针对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相适合的自我安全管理规划;③对患者做好置管健康知识教育,置管前3天根据患者实际接受能力,向患者介绍置管的治疗方式的意义,帮助患者正确认识PICC置管[1];④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定时举办PICC置管自我管理讲座,详细解答各个患者提出的问题,为患者相互交流提供机会;⑤详细向患者介绍自我管理过程中的活动方式,比如手腕、手掌活动,叮嘱病人在生活中尽量避免手肘弯曲,输液过程中需进行湿敷等自我管理注意事项;⑥详细向患者介绍置管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及紧急处理办法[2]。

1.3观察指标

①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后日常生活、导管观察、信息获取、导管管理信心、运动管理、依从性、异常情况处理以及PICC自管理等各项自我安全管理评分情况;②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后穿刺点出血、导管阻塞、静脉炎及穿刺点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意义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信息均使用SPSS21.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通过x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通过t进行检验,使用P值进行判定,P<0.05时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自我安全管理各项评分情况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自我管理能力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统计及对比情况如下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后自我安全管理各项评分情况对比()

2.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PICC导管留置期间不良情况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PICC导管留置期间穿刺点出血、导管阻塞、静脉炎及穿刺点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统计及对比情况如下表2。

表2组患者护理后PICC导管留置期间不良情况发生情况对比[n(%)]

3讨论

PICC留置管的应用是现阶段临床中治疗肿瘤疾病中常用的一种治疗方式,通过PICC留置管的放置应用能够帮助患者建立安全、高效的治疗通道,有效的改善了传统肿瘤治疗中频繁穿刺对患者造成的多次伤害情况,在临床中的应用取得了较高的实用价值。自我管理是行为方法中的一项,初步提出是以行为学的方法及原理为基础,是现代医学研究中较为常用的一种评价指标,主要值得是指导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调节自身行为为疾病治疗做好自我保护,自主管理和观察自身疾病治疗进展及病情状况。乳腺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增加自我管理健康教育能够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加强对健康知识的宣导力度,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积极的治疗信心,端正治疗态度,严格按照医护人员要求做好自我管理及护理工作,积极配合治疗。做为PICC专科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对带管患者通过电话及微信等方式进行健康回访及管理,详细了解患者日常生活情况,叮嘱患者自我管理中的注意事项,及时纠正病人的错误操作,提升PICC置管的实用效果[3]。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后日常生活、导管观察、信息获取、导管管理信心、运动管理、依从性、异常情况处理以及PICC自管理等各项自我安全管理评分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患者护理后PICC导管留置期间穿刺点出血、导管阻塞、静脉炎及穿刺点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乳腺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护理及自我安全管理的实施对于PICC置管患者的各项自我管理方式指标均有提升效果,同时能够减少患者PICC置管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提升治疗效果。

综上可知,提高患者PICC置管效果除了要采取相应的护理工作以外,提升患者自我安全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患者积极主动做好置管护理,提升置管的实际应用效果,在护理工作中加强对患者自我安全健康知识教育的方式在临床应用中起到了显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相清.护理专科小组管理对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期间的质量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2):16-18.

[2]屈敏,吴小香.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在乳腺癌患者PICC留置初期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22):87-90.

[3]秦烨,刘颖,李小宁,等.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4):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