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护士在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中扮演的角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社区护士在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中扮演的角色

俞丽萍

俞丽萍

(南京市雨花医院江苏南京210012)

【关键词】社区护理;提高;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2-0237-02

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综合性、连续性、协调性、可及性和较强的独立自主性的工作特点[1],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社区护理的对象中,有一部分特殊人群——癌症患者,急切地需要得到相应的跟踪治疗和心理护理。社区护士对这部分患者进行的健康教育、适时管理,合理、科学地安排康复生活,有助于使患者主动参与和主动积极配合治疗、护理,达到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对于晚期癌症患者,重要的已经不是医疗问题,而是减少疼痛增加生活舒适度以提高现实生存质量。在大量的化疗消耗中,患者大都营养不良、恶液质对化疗药物的体能反应和心理反应都很脆弱,对化疗的毒副性反应苦不堪言,有的甚至主动要求放弃治疗。

排恐疏导。排恐疏导成为社区护士发挥重要作用的重中之重,首先要主动通过语言和其他非语言交流的形式来引导患者的心理变化,改善其悲观情绪和对化疗的恐惧,使其有一个平静的心态。社区护士经常和癌症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可了解患者的社会、文化背景、个性特征、生活习惯、对疾病的认识、态度等,从而掌握其心理变化,进一步有步骤地暗示、引导、调动其内在的心理抗衡能力,缓解紧张,恢复心理平衡[3]。在交流时,掌握语言与非语言交流的技巧,并注意遇到患者不愿交谈时,不勉强,可握着患者的手或抚摸其额部,使其感到对他同情和理解;若患者已知癌症扩散,则不回避患者提出的问题。通过社区护士的服务使患者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情绪支持、信息支持、评价性支持和护理援助,努力减少治疗副作用,积极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痛苦,让患者减少对疾病的恐惧,从而活的更有尊严。

增信找乐。增强癌症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转移视线,找寻快乐。癌痛是晚期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它不仅给患者身体带来折磨,而且对心理、体质等方面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摧残,基本上没有什么生活质量可言,由于病痛的折磨,可能性情急躁而不稳定,对自身的康复失去信心,对家庭成员表现出不信任感,对周围环境产生愤怒情绪,心里起伏特别大。社区护士就身在社区,所以有更多的机会和患者接触,可以教会患者和家属使用几种缓解疼痛的方法,如按摩或采用暗示、放松、听音乐、亲属朋友多与病人谈些愉快的事情,使其感到周围强有力的社会支持与关怀等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其目的是打断疼痛与焦虑、恐惧之间的恶性循环从而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4],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的配合治疗,从而达到更好地控制疼痛的目的。对于病情允许的患者要鼓励其力所能及地做一些事情,学会照顾自己。可协助病人进行有益的康复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指导其选择适当的娱乐活动方式和时间,循序渐进地进行锻炼,慢慢增加活动量和活动范围[5]。晚期癌症患者的治疗关键在于终末护理,它能够起到药物所无法达到的效果,所有的治疗方案都要是要靠社区护理人员来实现。高质量、个性化、针对性强的终末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癌症晚期患者生活质量。

合力抗癌。患了癌症,许多患者面临形形色色的医药广告,不知所措,所谓病急乱投医,最后人财两空的现象不少。社区护士发挥主观能动性变患者单门独斗为家庭和社区共同参与的抗癌行动,指导家庭要用亲情帮助患者增强信心,及时参与患者治疗护理的全过程,全力提高生活质量;与社区一起整合社会资源,为癌症患者提供健康优美的环境,建立社区癌友康复协会等社团组织,减少社会对癌症患者的滥同情,增添社会温情关爱;癌症病人一旦生病,心理波动较大,俗话说“同病相怜”,此时只有癌症患者才是最合适的倾诉对象。他们通过适当的交往可以排解内心的痛苦,解决一些迫在眉睫的问题,起到医务人员以及家人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社区护士主动发挥联系家庭和社区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起到上下联通,左右调和的作用。不定期的组织会员到郊外、到旅游景点,欣赏大自然,放飞心情,祈求身体健康。社区主动还为患者建立分期治疗的病例档案,帮助患者联系首诊的医院和医生,及时将病人的病情发展和治疗情况进行沟通,为病人提供适时动态治疗,提振信心。社区护士还有效地利用上级医院帮扶的医疗资源,与肿瘤专家取得联系,请有经验的专家讲课、义诊,促进医患交流,使患者及时获得抗癌治癌的新知识、新理论、新动态。

真情照顾是癌症患者得以高质量生存的最基本保证,对于癌症患者的社区护理必须突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帮助患者认识生命的有限性,提高生活质量,维护人性尊严,无痛走完人生,在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中扮演十分重要的道义角色。

【参考文献】

[1]黄丽,罗健主编.肿瘤心理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0.

[2]王淑英.临终护理现状与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81-282.

[3]张惠兰,陈荣秀主编.肿瘤护理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8.

[4]冯艳,陈长香;我国社区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5年19期.

[5]王淑英.临终护理现状与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8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