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对于提高院前救护的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对于提高院前救护的临床效果观察

冯云

扬州友好医院225261

【摘要】目的:研究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对于提高院前救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的急救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抽选出100例急救资料进行研究。根据护理管理模式的不同将100例患者分别按照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和常规急救护理管理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救护成功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中,患者的急救成功率为92%,对照组的急救成功率为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提高院前救护效果和急救的成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管理;院前救护;临床效果

引言

如今,由于交通事故、中毒、爆炸等意外事件或突发的病症而造成人员伤亡的案例不断增多。在这种情况下,患者的伤情一般较为严重,需要在院外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第一时间控制伤情和病情,尽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在院前急救的有限时间内,采取的急救措施是否及时、合理、有效,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患者入院后的抢救和治疗甚至是患者的生存率[1]。院前急救护理管理模式相对于常规护理模式来说,管理的内容更为精细和全面,能够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增强他们的救治能力,完善急救的设备和器械,从而提高急救的成功几率。为证明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对于提高院前救护效果起到的重要作用,笔者在本院中进行了此次研究活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的急救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抽选出100例急诊资料进行研究。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100例患者分别按照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和常规急救护理管理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中有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在21—46岁之间,平均年龄(33.6±1.3)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在27—52岁之间,平均年龄(30.7±2.5)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接受了院前的常规护理。

1.2.2研究组

研究组患者接受了院前急救护理管理模式下的急救护理。具体为:

(1)人员培训

院前急救护理管理模式下,首先需要召集所有的护理人员接受培训。培训内容为技能训练、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训练,基础的急救知识培训等。提高护理人员的个人工作水平,以便能够在院前急救当中更好的应对一些突发问题,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在接到任务后,能够迅速以饱满的状态参与到院前急救当中。

(2)完善的调派机制

护理站保证24小时全天候执勤,以便在接到急救电话后第一时间出发,做好对人员的调派工作。

(3)完备的急救设备

应随时准备好完善的医疗器械与设备,减少遇到紧急情况下的反应时间。急救物品包括药品、设备、器械等,保持设备的完整和齐全,能够随时使用。平时定期对药物设备进行检查,更换一些需要消毒的设备[2]。

(4)急救手段规范化

院前采取的急救手段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必须保证规范。如面对的是骨折患者,应尽量保持患者的体位不变,并立即止血。对于一些需要进行心肺复苏的患者,则需要使其成仰卧位,保证气道的开放。对于一些伤情较为严重的患者,需要至少进行30min以上的心肺复苏。

(5)送运途中管理

在送运途中,稍有不慎就会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因此必须保持行车的稳定,时刻监控患者的伤情,与医院通过电话进行沟通,报告患者伤情,做好器械等准备工作,以便患者入院后能够迅速接受救治[3]。

1.3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进行对比。记录急救出车反应时间和行车所用时间,计算出每次急救的平均用时并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中的50例患者中,急救成功46例,成功率为92%。对照组急救成功41例,成功率为82%。且研究组的平均出车反应时间,途中所用时间均少于对照组。院前急救护理管理模式下的院前急救效果更佳。

3、讨论

院前急救护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直接关系着患者的生死存亡,每一分钟都是医护人员在与死神做殊死搏斗。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护理人员以及院前急救工作的管理,规范各个环节与护理行为,最大程度提高急救的成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有真实的数据和研究显示,对于猝死患者,能够挽救其生命的时间仅仅有4min,而对于一些伤情严重的患者,最佳的抢救时间也仅在10min之内[4]。可见,院前抢救的每一分一秒都是十分珍贵的。而护理人员的每一个行为和参与急救的每一环节都决定了能否获得这几分钟的宝贵时间。因此,医院必须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提升,提高其急救水平,随时做好充足的急救准备。以高素质的护理人员、专业的护理手段、完善的急救前准备和送运来争取获得最佳的抢救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而院前急救护理管理的作用就在于此。通过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加强对急救设备的管理、更换、补充,做好对急救技能的训练以及送运的管理,无疑对各个急救环节进行了规范,也将大大提高急救的成功率。

4、结论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证明,院前急救护理管理模式下的急救成功率为92%,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下的院前急救成功率为82%。同时,还大大缩短了出车的反应时间和送运时间,为患者争取到了及时入院接受治疗的机会。可见,应用院前急救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急救的成功几率,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优于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沈爱华.院前急救流程的规范化管理对提高救护效果的影响[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3):261-263.

[2]黄春华.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4):667-669.

[3]胡翠萍,闫小云.院前急救和转运患者在救护中的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3):3487-3488.

[4]宋倩,王玉玲.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对提高院前救护的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9):233.

[5]文梅.风险管理用于院前急救护理临床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0):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