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珠耳穴贴压辅助治疗眩晕病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磁珠耳穴贴压辅助治疗眩晕病的疗效观察

方云芬沈跃玲(通讯作者)

(玉溪市中医医院脑病科云南玉溪653100)

【摘要】目的:观察磁珠耳穴贴压辅助治疗眩晕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0例,采用口服西药和中成药治疗;治疗组30例,采用口服西药配合磁珠耳穴贴压治疗;观察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磁珠耳穴贴压辅助治疗眩晕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磁珠耳穴贴压;眩晕病

【中图分类号】R25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2-0230-01

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症,现代医学认为眩晕与前庭系统病变、颈椎病、后循环缺血、高血压病、情绪抑郁等疾病相关。在临床治疗中单纯用西医方法,对眩晕病有时症状缓解较困难。耳穴疗法是根据中医脏腑经络学说,选取耳部有关穴位,加用磁珠或王不留行子贴压相关穴位以刺激经络,推动气血运行,调节人体脏腑、气血、阴阳,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磁珠耳穴贴压的操作方法简便灵验,不良反应小。近几年来,我科采用磁珠耳穴贴压治疗眩晕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眩晕患者60例(其中:肝阳上亢型23例、气血亏虚型10例、肾精不足型11例、痰湿中阻型16例)。患者自觉有头晕,或伴有自身旋转及摇晃感,严重者头不敢移动,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病程1天~20年。脑病科查体常无明显阳性体征。将患者随机分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

1.2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及证候判定标准:参照第七版《中医内科学》[1]眩晕的诊断标准制定)。

1.3方法

对照组:口服甲磺酸培他司汀(敏使朗)6mg,3次/天口服,天麻素片2片/次3次/天口服。

治疗组:口服甲磺酸培他司汀(敏使朗)6mg,3次/天口服,加用磁珠耳穴贴压治疗。

1.3.1取穴神门、皮质下、交感、肝、内耳。随症化裁:兼有痰湿者,加取耳穴脾,肾精不足者加取肾。

1.3.2操作方法首先取磁珠耳穴贴备用,其次用耳棒进行耳穴探查,找出阳性反应点,并结合病情,确定主辅穴位。以酒精棉球轻擦消毒,左手手指托持耳廓,右手用镊子夹取备好的磁珠对准穴位紧贴压其上,并轻轻揉按1~2分钟。每次以贴压5~7穴为宜,嘱患者用手按压穴位,有酸、麻、胀、痛感为宜,每日按压3~5次,每隔1~3次,两耳交替压豆,10次为一个疗程。

1.4观察指标

1.4.1疗效判定标准综合疗效判定标准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制定,共分为以下4种标准。临床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疗效指数≥75%但<95%;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好转,疗效指数≥30%但<75%;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未见明显改善,疗效指数<30%。

1.4.2临床症状积分标准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疗效标准,选取眩晕、头昏、恶心3个观察症状,按照症状程度从轻到重分4个计分级别进行症状积分[3]。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均应用SPSS12.0软件包完成。

2.结果

两组总体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总体治疗效果比较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治疗前后眩晕、头昏、恶心症状总积分的比较见表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眩晕病在祖国医学中,历代医家都有相关阐述《素问?至真要大论》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认为此病与肝有密切关系。中医学认为眩晕的病机为风、火、痰、瘀扰乱清空,或髓海不足,气血亏虚清窍失养所致。耳穴治疗疾病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灵枢?五邪》篇说:“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灵枢?口问》篇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走于耳而为听。”由于经脉内联脏腑外络肢节,因此,表明了耳与五脏、六腑及人体各部之间,在生理病理方面是息息相关的,刺激耳穴以疏通经络、调节脏腑,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可治疗各种内脏及全身病症[4]。眩晕病的常用穴选择:神门、皮质下、交感、肝、脾、肾、内耳;神门的主要功效镇静安神、消炎止痛;皮质下醒脑开窍、镇静安神主要治疗痛症、神经衰弱、假性近视;交感主要治疗胃肠痉挛、心绞痛、胆绞痛、输尿管结石、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耳穴神门、交感和皮质下,有安神止痛作用,神志安定有利于头晕的缓解;内耳能调整前庭系统功能;眩晕病病位在脑,与肝、脾、肾关系密切,肝主疏泄,有调畅气机及情志等作用,选取耳穴肝可以促进肝的疏泄作用;脾主运化,脾运不健,津液则停聚为痰湿,故有痰湿则选取耳穴脾;兼有肾精不足,选取肾以促进肾精生化,肾藏精,肝藏血,精血互生,肝肾同源,肝与肾可调节内分泌功能。加之磁性材料有镇静安神作用,磁场具有调节生物电,生物磁动态平衡的功效,作用于人体经络穴位,有助于疏肝解郁,镇静安神,调养心脾,且磁珠较常规使用的王不留行子颗粒大,刺激作用相对较强,因此磁珠耳压贴配合上述诸穴同取,具有疏肝理气,养血安神的作用。

我科使用磁珠耳压贴配合辨证取穴治疗眩晕,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的疗效。耳穴治疗作为一种中医特色疗法,操作简便灵验,疗效确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伯臾.中医内科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04.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39-143.

[3]章锦秀,李嘉宁.慢性鼻窦炎患者症状积分与病情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医院,201l,11(8):25-26.

[4]黄丽春.耳穴治疗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