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干预对护理人员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积极心理干预对护理人员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

卢爱霞1,3曲立红2薛雅卓3(通讯作者)

1.泰安市中心医院,山东泰安271000

2.山东省泰安荣军医院,山东泰安271016

3.泰山医学院,山东泰安271000

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对护理人员实施积极的心理干预后其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在岗的护理人员9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宣教,观察组45例在此基础上给予积极的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人员职业压力、心理健康情况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接受心理干预后,各项评分改变显著,不仅优于干预前,且优于对照组,以上各项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护理人员积极的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其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且可提升其工作中的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干预;护理人员;职业压力

医院的护理人员日常工作繁重,需要精神集中,且承担着患者生命健康安全等一系列的责任,其工作压力之大不言而喻。人们长期处于巨大的压力下,会出现工作倦怠、精力不集中、焦虑以及抑郁等表现,严重影响了护理人员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因此,对护理人员采取积极的心理干预措施,对预防心理健康状况恶化和降低职业压力有积极作用,现将我院具体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间在岗的护理工作人员90例作为研究观察对象,所有人员对此次研究知情并同意。其年龄范围在21~36岁之间,平均年龄(25.6±4.5)岁,所有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在岗时间均在1年以上。排除标准为:①存在不同器质性疾病的护理人员;②已经出现抑郁症状的护理人员;③目前处于妊娠期的护理人员。根据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5例,大专学历者31例,本科及以上14例;护士27例,护师15例,主管护师3例。对照组45例,大专学历者29例,本科及以上者16例;护士25例,护师17例,主管护师3例。两组纳入人员在年龄、学历、职称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护理人员常规宣教引导的方法,护士长在日常工作期间对护理人员进行交流,给予积极的鼓励,使其放松心情,减少压力,定期举办聚会等娱乐活动,缓解工作负担,另外嘱其少熬夜,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作息规律。

1.2.2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基于观察组常规宣教引导基础上的心理干预护理。首先,帮助护理人员建立良好的环境认知观,使其对自己的工作环境有一个良好的认识,排除对工作环境以及工作对象的不良影响,引导其思想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同时也要定期开展交流会议,让护理人员积极提出目前工作环境中所存在的问题,通过一线工作人员的建议对工作环境进行合理的改善,进一步优化工作环境,从而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对工作环境中的人为因素也要进一步解决,例如排除护理人员对部分患者的抵触,使其了解到护理工作的多样性,改善其工作态度,消除抑郁的工作心态,建立阳光乐观的工作情绪。其次,健康的工作态度也十分重要,要让护理人员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大使命感,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怀着感恩的心情完成护理工作,也给患者带来安全感。在正确的认识下,护理人员往往能够快乐的享受工作,体会到护理工作结束后患者康复所带来的成就感,与同事共享工作技巧与乐趣,工作信心也就更加牢固。为了培养护理人员的关爱之心,可定期举办养老院慰问活动,从而养成关爱他人,互相协作的优良品质。最后,对护理人员的学习也不能放松,只有建立良好的业务能力,才能够在工作中得心应手,也能够对自己的情绪进行合理的调节。加强护理人员在卫生等方面的健康教育,让其能够及时发现并认识到自己心理、情绪上的问题,通过所学知识自我调节,能够在第一时间平复自己的心情,使得安抚情绪和解压的效果更佳理想。

1.3观察指标

职业压力评分采用Maslach工作疲溃感量表进行评定,主要包括情绪枯竭、去人格化倾向以及个人成就感三项。若受测者前两项分值越低,则个人成就感分值越高,表示其职业压力越小。心理健康状况评分采用SCL-90量表进行评定,分值高于160分则考虑为阳性。护理质量评定采用医院自拟护理质量量表进行,包括护理文书书写、护理差错以及医患认可评分,每项均为5分,分值越高护理质量越好[1]。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取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人员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干预前后情绪枯竭评分对照组分别为(26.1±7.4)分、(24.0±6.8)分,观察组分别为(26.4±7.8)分、(15.7±5.4)分;干预前后去人格化倾向评分对照组为(9.3±2.8)分、(7.4±1.6)分,观察组为(8.9±4.1)分、(4.9±2.2)分;干预前后个人成就评分对照组为(28.8±7.7)分、(30.0±5.2)分,观察组为(28.1±8.3)分、(41.2±6.5)分;干预前后SCL-90评分对照组为(164±28.3)分、(161±44.1)分,观察组为(165±30.0)分、(129±43.2)分。通过以上评分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观察组护理人员经过积极的心理干预护理后职业压力改善明显,且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评分改善明显,较对照组具有显著优势(P<0.05)。

2.2两组护理人员工作护理质量比较

干预前后护理文书评分对照组为(3.2±1.1)分、(3.4±2.1)分,观察组为(3.1±2.0)分、(4.7±0.7)分;干预前后护理差错评分对照组为(3.3±0.4)分、(4.1±0.9)分,观察组为(3.2±0.6)分、(4.8±0.2)分;干预前后医患认可评分对照组为(3.3±1.1)分、(4.1±0.9)分,观察组为(3.3±1.2)分、(4.8±0.3)分。通过以上评分比较,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比干预前改善明显,数据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工作也变得更加紧张,随之而来的是职业压力的急剧加重,不仅给人们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并且巨大的工作压力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十分不利,许多研究报道显示[2],职业压力常会导致工作效率和质量下降。给予护理人员积极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其精神压力,同时让其学会自我调节的方法,随时观察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对降低职业压力十分有利,且对改善其精神状况有很大帮助。另外,在职业压力降低、心理状况得到调节后,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也得到显著提高,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综上所述,给予护理人员积极的心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提高其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通讯作者简介:薛雅卓,女,教授,泰山医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相茹,李小寒.护士心理资本的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1):865-868.

[2]张双姣,邢彩霞,刘欢,等.芜湖市三甲医院护士工作压力源于抑郁状况关系[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3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