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在ICU护理中的作用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在ICU护理中的作用评价

岑寅

衡阳市中心医院ICU湖南衡阳市421001

【摘要】目的:探究将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应用于ICU护理工作中的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6年11月至2018年4月间收入的所有ICU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抽取出92例患者的一般资料作为实验对象,按照随机数分组法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后,均分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纳入46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而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中均存在非计划性拔管病例,但均未出现重大医疗事故或医患纠纷,但实验组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应用于ICU的护理工作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造成一定的影响,但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对患者的治疗安全性进行提高,对于患者的康复来说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人性化保护性约束;ICU护理;作用评价;护理方案

ICU是收治各类危重症或多功能系统衰竭患者的重要科室,也是对患者进行治疗和康复的综合诊疗体系。ICU收治的患者往往存在较为严重的病症,甚至多数患者难以进行生活自理,并且包含神志不清的情况,患者多数情况下都难以对自身的行为进行控制[1]。非计划性拔管和坠床等事件,都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如果出现患者气管插管脱出,则有可能导致患者窒息致死。这种现象会对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护理工作造成极大的影响,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需要采用保护性的约束工作来对患者的躁动进行控制,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2]。本次研究中,探究将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应用于ICU护理工作中的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意义,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6年11月至2018年4月间收入的所有ICU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抽取出92例患者的一般资料作为实验对象,按照随机数分组法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后,均分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纳入46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的性别资料为,男25例,女21例;患者的年龄资料为23-62岁,平均年龄(51.1±9.1)岁;实验组中患者的性别资料为男24例,女22例,患者的年龄资料为23-64岁,平均年龄(52.9±8.4)岁。所有患者认知功能正常,并且所有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患者一般资料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主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控,对于躁动患者进行相应的控制和约束,并且在患者需要用药时,做好相应的用药配合,以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保护性约束,主要应用肢体海绵约束带,对患者的手腕或足踝等部位进行约束,但松紧程度应当尽可能调松,以能够放入1-2根手指为宜。记录患者的约束部位。并且患者在发生躁动时,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的躁动状况进行详细记录,如果患者躁动状况较为严重,应当同时对患者的手腕和脚踝进行约束,必要时需要对患者应用相应的镇定药物。

但值得注意的是,保护性约束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患者存在一定的心理焦虑情绪,这是由于受束缚感会影响患者的自由感,引起患者出现治疗逆反心理,降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所以护理人员在患者的康复期间,应当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与患者进行沟通。如果患者存在言语障碍,护理人员还应当通过口型、手势和表情等内容对患者的意图进行判断,告知患者保护性约束的必要性和功能,从而掌握患者心理需求,维护患者的人格尊严,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

在对患者进行束缚时,应当保持言语和动作的轻柔,尽可能维护患者的尊严,并注重保护患者的隐私,减少患者的裸露部位,使患者得到尊重感。

1.3评价标准

记录所有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主要记录非计划性拔管事件,主要包括胃管拔除、尿管拔除和气管拔除的状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各项数据均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而实验结果中涉及到的非计划拔管率均应用率(%)的形式进行数据记录,而数据应用X2进行统计学分析,若p<0.05,则证明统计学意义存在。患者一般资料中的年龄信息则应用(均数±标准差)的信息进行表达,若p<0.05,则证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两组患者中均存在非计划性拔管病例,但均未出现重大医疗事故或医患纠纷,但实验组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3讨论

ICU患者往往病情较为危重,病且均属于突发疾病,病情变化速度快,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都会不同程度的产生恐惧和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这些消极情绪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治疗配合度,甚至会加重患者的临床病症,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3]。通常情况下来说,ICU病房的空间往往都较为狭小,具有较多的治疗仪器,这很大程度上会加重患者的病房不适感,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4]。

人性化保护性约束,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其内涵就是通过医护人员的专业护理,使患者的身心得到放松,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值得注意的是,患者的康复状况往往会受到约束的影响,虽然约束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但能够集最大程度的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是一种必要的约束手段[5]。

综上所述,将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应用于ICU的护理工作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造成一定的影响,但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对患者的治疗安全性进行提高,对于患者的康复来说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娜,邢燕,张珊珊,王淑莲.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05):250.

[2]邵巧玉,周莉,沈方.人性化护理在ICU患者身体约束中的应用与体会[J].当代临床医刊,2016,29(04):2428.

[3]蔡长凤.分析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在ICU护理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5,36(15):3454.

[4]陈岚.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在ICU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8):241.

[5]雷美.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在ICU护理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04):315-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