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芦荟复合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3

蜂蜜-芦荟复合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

滕朝金马梦黎沈建楠张丽群马小红马卫红*

滕朝金马梦黎沈建楠张丽群马小红马卫红*

(西北民族大学;甘肃兰州730030)

摘要目的研究蜂蜜-芦荟复合物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并与单纯蜂蜜、单纯芦荟进行抑菌效果对比。方法将蜂蜜、芦荟依次按7:3、8:2、9:1的比例制备成蜂蜜-芦荟复合物,作为实验组,先进行组间比较;再将浓度为80%的蜂蜜稀释液与芦荟原液作为阳性对照组,蒸馏水作为空白对照组,进行对照组与实验组之间的比较。抑菌效果的评价采用菌落计数法。结果蜂蜜-芦荟复合物对大肠杆菌有抑菌效果;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比例蜂蜜-芦荟复合物之间抑菌效果有显著差异(P<0.01),当蜂蜜-芦荟复合物比例为9:1时抗菌效果最佳,且该比例配置的抗菌液与阳性对照组抗菌效果有差异(P<0.05),其抗菌效果优于单纯蜂蜜或单纯芦荟原液。结论蜂蜜-芦荟复合物为纯天然提取复合物,对大肠杆菌有较好的抗菌效果,尤其是9:1的复合物抗菌效果最佳,且安全性高,可望作为新型敷料应用于临床伤口治疗。

关键字蜂蜜;芦荟;大肠杆菌;抑菌实验

外科伤口是临床常见护理问题,尤其是伴有感染的慢性难愈合伤口已经成为危害公共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临床引起伤口感染的常见细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等[1]。慢性伤口治疗周期长、难度大,易出现并发症,给病人带来沉重的经济、心理负担[2]。感染不仅会增加患者痛苦、降低生活质量,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成本[3];严重时还可引起脓毒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4]。目前,临床伤口治疗多用传统纱布敷料,其本身不具有抗菌性、促伤口愈合作用且易造成创面粘连、换药疼痛。为改变现有敷料的缺点,人们开发了很多新型功能敷料,如凝胶类、泡沫类、藻酸盐类等,尽管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仍缺乏大样本的临床研究,且这些敷料成本较高,使推广应用受限。部分临床对照研究显示,蜂蜜应用于患者伤口可起到一定的抗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的效果。且蜂蜜具有较好的抗菌、抗氧化、抗炎、镇痛、促进细胞再生和伤口愈合的作用[5-6]。芦荟提取物作为纯天然物质已在美容、医药领域广泛应用,但目前对于蜂蜜-芦荟联合是否能够增加进伤口治疗的效果还未见相关报道,因此,本研究将芦荟提取物与蜂蜜相结合,通过体外抗菌实验观察其对伤口感染常见大肠杆菌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菌株及用物

大肠杆菌(ATCC25922),由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中心鉴定并提供。木立芦荟,购于沐阳县通植园艺有限公司。麦卢卡蜂蜜,购于上海觅略贸易有限公司。

1.2实验试剂

胰蛋白胨、酵母提取物、琼脂粉,均购于由兰州博乐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氯化钠、氢氧化钠等其余试剂由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中心实验室提供。

1.3实验设备

超纯水器,4℃电冰箱,121℃高压灭菌锅,生物安全柜(力康发展有限公司,HFsafe-1200);GH型隔水培养箱(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恒温培养摇床(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THZ-100)。

1.4试验方法

1.3.1培养基制备

⑴BL液体培养基配置:胰蛋白胨5g、氯化钠2.5g、酵母提取物2.5g、1mol/LNaOH0.5ml、蒸馏水500ml,按照上述配方配置好后,在121℃下高压灭菌30min。保存于4℃冰箱中备用。

⑵BL固体培养基配置:胰蛋白胨5g、氯化钠2.5g、酵母提取物2.5g、1mol/LNaOH0.5ml、蒸馏水500ml、琼脂粉7.5g;按照上述配方配置好后,在121℃下高压灭菌30min。冷却至60℃,在生物安全柜中将其倒入平皿中,每个平皿倒10~15mL,待其凝固后密封存放于室温下备用。

1.3.2抑菌材料制备

用小刀从根部切取适量叶片,用清水洗净,沥干,用75%酒精擦拭,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沥干,去皮,放入研钵研磨,过滤,得到芦荟原液,储存,备用。将蜂蜜和芦荟依次按照7:3、8:2、9:1的比例配置成为蜂蜜-芦荟复合物,作为实验组;将浓度为80%的蜂蜜稀释液和芦荟原液作为阳性对照组,蒸馏水作为空白对照组。

1.3.3菌悬液制备

将存于-81℃冰箱中的大杆菌菌在BL液体培养基中复苏,增殖,纯化后保存于冻存管中。将纯化后的大肠杆菌接种在BL液体培养基上,37℃、恒温培养24h后,用接种针挑取大肠杆菌单克隆菌落于3mLBL液体培养基中,在37℃、200r/min的条件下摇床培养16h,用液体培养基将菌液稀释成10、102、103、104、105、106cfu/mL的菌悬液,采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确定菌落数,选用104cfu/mL的菌悬液。

1.3.4抑菌实验方法

采用菌落计数法。用已灭菌的移液枪分别移取500μL的7:3、8:2、9:1的蜂蜜-芦荟复合物作为实验组、80%单纯蜂蜜稀释液和单纯芦荟作为阳性对照组、蒸馏水作为空白对照组,滴于已灭菌的EP管中,分别加入100μL104cfu/mL的大肠杆菌菌悬液,混匀后,用移液枪分别移取100μL滴于固体培养基平板中,再用涂抹棒涂抹圴勺。平板培养于37℃恒温培养箱中倒置培养24h,对平板培养基上的菌落进行计数。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每个实验重复3次。

2结果

2.1不同比例蜂蜜-芦荟复合物的抑菌效果

蜂蜜-芦荟复合物对大肠杆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不同比例蜂蜜-芦荟复合物之间抑菌效果两两有差异,比例为9:1的蜂蜜-芦荟复合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最明显。见表1、表2。

注:LSD-t检验

2.29:1蜂蜜-芦荟复合物和对照组的抑菌效果

分析结果表明,(P<0.05),芦荟、80%蜂蜜和9:1蜂蜜-芦荟复合物的抑菌效果两两差异性,且9:1蜂蜜-芦荟复合物的抑菌效果优于单纯芦荟原液或单纯蜂蜜。见表3、表4。

3讨论

3.1蜂蜜在伤口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有研究在国内外证明,蜂蜜具有抗菌,抗感染,抗氧化,抗病毒,抗炎,抗腐蚀,化脓,清除坏死组织,促进肉芽形成,消肿止痛,提供营养素伤口,保湿,保护创面,促进细胞再生,促进伤口愈合,缓解伤口疼痛,减轻病人痛苦等功效[7-10]。蜂蜜的抗菌作用主要于其高渗透性、高粘滞性和含有的酸性物质有关。蜂蜜的高黏性可以避免体液流失,防止细菌感染。蜂蜜提供的高渗环境可使伤口表面的细菌细胞脱水,造成细菌细胞的生理性干燥,进而使原生质体收缩、质壁分离,最终使得细胞死亡,从而达到延缓病原菌生长甚至完全灭菌的效果。蜂蜜的高渗透性还有助于蜂蜜吸收伤口的脓液并净化伤口表面。同时,天然蜂蜜中还含有多种有机酸(如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乳酸等)和无机酸的至少一部分。从而使得蜂蜜本身具有较低的pH,一般来说,天然蜂蜜的pH均小于4(平均pH为3.9),而多数细菌生长的最适合pH为6.5~7.5,所以天然蜂蜜不适合细菌生长。因此蜂蜜创面敷料可减少细菌生长,以达到控制创面感染的效果。Nikpour等人[11]将蜂蜜外用于剖宫产手术切口上,在第7天和第14天时观察发现蜂蜜敷料组中切口水肿、发炎、血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因此他们认为蜂蜜外用于剖宫产手术切口是有效果的,并且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3.2芦荟在伤口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芦荟最早用于疗伤和止血是在古埃及,我国的本草纲目中也记载了芦荟的相关功效,可以治疗烧伤和愈合伤口。它可以有效地抑制细菌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的生长。芦荟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如维生素、氨基酸、糖、蒽醌类化合物。芦荟对伤口的主要影响是蒽醌类化合物,如芦荟大黄素、芦荟苷等。芦荟大黄素可以促进创面的愈合,主要是让皮肤及皮下血管相关的生长因子高表达[12]。芦荟苷能够破坏细菌的细胞壁结构,从而抑制细菌的滋长。最近的药理学和临床研究已经表明,芦荟的活性成分具有镇痛、止痒、消炎、消肿、调节血糖和血脂、美容、保健、修复伤痕、抗病毒、抗氧化、抗肿瘤、抗癌等功能[13]。

3.3蜂蜜-芦荟复合物的应用价值

从本试验研究结果看,蜂蜜-芦荟复合物对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改变复合物的比例,抑菌效果不同,当蜂蜜-芦荟复合物比例为9:1时抗菌效果最佳,其抗菌效果优于单纯蜂蜜或单纯芦荟原液。该纯天然复合物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预防伤口的感染,而且安全性能高,取材简单,来源广泛,获得成本低,有望应用于临床。

4结论

蜂蜜-芦荟复合物为纯天然提取复合物,对大肠杆菌有较好的抗菌效果,尤其是9:1的复合物抗菌效果最佳,且安全性高,有望作为新型敷料应用于临床伤口治疗。在实验过程中固体培养平板、菌悬液和抑菌液的存放时间长短对实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且样本量较少。在后续的工作中我们将蜂蜜-芦荟复合物作用于伤口,做动物实验,观察其是否能降低瘢痕形成率、是否有兼容性、是否促进伤口的愈合。

参考文献

[1]杨海.泌尿系感染患者感染标本中大肠杆菌耐药性的检测[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06):6-7.

[2]黄涛.蜂蜜敷料的研究及临床应用现状[J].全科护理,2016,14(11):1110-1111.

[3]黄金柱,孙建彬,李园园,等.桧木醇/纳米氧化锌/聚己内酯/聚乙二醇纳米纤维促进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口感染的愈合[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8,40(20):1898-1905.

[4]Thetopicalevolution:freeions,orthomolecularagents,phytochemicals,andinsect-producedsubstances.CONNER-KERRT.AdvWoundCare(NewRochelle).2014.

[5]陈赛果.蜂蜜化学成分及其主要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分析[J].现代食品,2018(13):53-54+57.

[6]汪思凡,曹振辉,潘洪彬,等.蜂蜜化学成分及其主要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8,39(01):176-181.

[7]朱红娟,赵品品,程妮,等.蜂蜜对烫烧伤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蜂业,2011,62(04):31-33.

[8]闵重函,周瑛,钱萍,等.一种新型蜂蜜敷料促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J].浙江中医杂志,2018,53(10):776-777.

[9]唐发有,易松强,江航,等.蜂蜜的抗菌作用机理及其应用[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17(04):29-32.

[10]魏敏,蒋琪霞,王琳涛.蜂蜜对慢性伤口细菌生物膜作用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7,30(10):1112-1115.

[11]NikpourM,ShirvaniMA,AzadbakhtM,etal.Theeffectofhoneygelonabdominalwoundhealingincesareansection:atripieblindrandomizedclinicaitrial[J].OmanMedJ,2014,29,(4):255-259.

[12]李晶哲,夏芸,刘柏东,等.芦荟大黄素促进皮肤创伤修复作用机理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11):1260-1263.

[13]蔡蒋帆,唐建红.芦荟活性成分药理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A2):122-125.

第一作者:滕朝金,1997.07,土家族,本科,西北民族大学护理学专业

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810742140)

通讯作者:马卫红,1967.01,教授,西北民族大学,研究方向:妇产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