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动力学团体心理治疗对神经症病人的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精神动力学团体心理治疗对神经症病人的疗效分析

石金梅

(梧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梧州543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精神动力学团体心理治疗对神经症病人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10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81例住院神经症患者与门诊神经症患者作为此次观察分析的对象,并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在治疗期间两组均有患者脱落的现象。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的方案,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精神动力学团体心理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年,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对两组神经症状的改善情况进行评价,并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的强迫症状评分、社会适应能力、人际关系敏感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躯体不适评分等均明显比对照组优,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将精神动力学团体心理治疗方案应用于神经症病人的治疗中,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建议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精神动力学;团体心理治疗;神经症;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7-0283-02

前言

神经症一般由社会心理因素与生物学因素两大方面引起,其中前者可包括心理应激、文化因素、心理冲突以及人格因素等;后者则包括神经生化因素及遗传因素[1-3]。动力性团体心理治疗是目前临床上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其中,该手段主要是以精神分析学为指导的一种比较特殊的团体治疗形式[4-5],不仅对神经症的治疗有着很好的辅助作用,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本文将精神动力学团体心理治疗应用于神经症患者的治疗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将结果作以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3年10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81例住院神经症患者与门诊神经症患者作为此次观察分析的对象,并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入组标准:全部患者均已确诊,且全部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对照组共有患者40例,仅接受常规治疗,本次研究期间有2例患者脱落;研究组共有患者41人,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精神动力学团体心理治疗,在本次研究期间有4例患者脱落;现实际入组例数:对照组38例,研究组37例。对照组实际全部患者中有男18例,女20例,年龄为20~61岁,平均年龄为40.05±1.03岁,病程为2~15年,平均病程为8.04±1.24年;研究组实际全部患者中有男18例,女19例,年龄为21~62岁,平均年龄为40.86±1.74岁,病程为2~16年,平均病程为8.54±1.78年。根据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及病程等)进行对比与分析,发现P>0.05,可进行组间比较。

1.2方法

1.2.1病人的准备

治疗前与患者进行交谈2次,每次约1h左右,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理解病人的问题,建立初步的联盟,取得目标共识,提供有关团体的信息,处理加入团体的初始焦虑,提出及获得对团体协议的接受。

入组人数为每组8~11人,组团成功后即开始工作。

1.2.2团体发展

第一,形成阶段:约为第1~10次团体治疗,其特征是团体成员对团体形成的情绪和工作方面的独特的反应。此阶段中让团体成员互相介绍,彼此了解,以建立良好的关系,同时引导团体成员相互交谈自身的困扰以及感受等;治疗师了解组员处理焦虑的方式,建立让组员感到安全的文化和规范,可以让组员自发地参与,分享焦虑,形成团体的凝聚力,建立基本的信任感。帮助组员通过了解他们的感受、行为、反应以及记忆来改善他们内心和人际关系中的困难。

第二,反应阶段:约为第11~20次团体治疗。其特征是情绪的爆发以及对团体不稳定的评价。组员的任务是如何发展自身身份的认同,同时保持作为团体的一个成员。此阶段是对治疗师的挑战,检验形成阶段建立的规范和协议,组员中会出现替罪羊。治疗师的任务是帮助组员理解他们的态度和反应的变化是我们期待的,而且是非常有价值的;在这个阶段,重要的是不要仅仅关注个体的动力学和移情,而是要整个团体参与表达由替罪羊表达出的情绪和感受。

第三,成熟阶段:约为第21~40次团体治疗。此阶段团体内的互动成为学习和治疗的主要资源。组员对内--外的认识逐步提高,对治疗师的认识更现实,对情绪的承受更有信心,对他人的力量和弱点有更深的理解和接受,对人际互动的理解更深入。

第四,结束阶段:约为第40~52次团体治疗。结束意味着分离,而分离是带有一点攻击性的,势必会对其他人产生影响,故在此阶段治疗师应每次工作时都要跟组员强调,现在是倒数第几次治疗。在治疗的最后阶段,组员在“充满镜子的房间”里,自身的盲点可以上升到自我觉察的水平,组员通过彼此认同,互相观察,同感学习,不断地对质、澄清、解释,最后修通,获得感悟,将在治疗中获得的经验带到生活中去。

治疗全过程始终由1~2名专业治疗师负责,每次治疗时间维持在90分钟左右,每周进行1次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神经症患者的强迫症状评分、社会适应能力、人际关系敏感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躯体不适评分。其中,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患者的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躯体不适、强迫症状进行评分;使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对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行评分。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的格式来表示,并用t对其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来表示,并用卡方值对其进行检验,若检验结果为P<0.05,则说明有统计学差异存在。

2.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强迫症状评分、社会适应能力、人际关系敏感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躯体不适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优,且P<0.05,有显著性差异存在。如表。

表两组于治疗后各项量表评分的比较(x-±s)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生活压力也逐渐增大,患神经症的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对患者的生活与工作影响较大,因而该疾病也越来越受到广大医学研究者们的关注[6-7]。本文给予研究组神经症患者应用精神动力学团体心理治疗,其中,该方法为患者提供了稳定、安全、尊重的空间,让其安心的接受治疗。在此期间,治疗师鼓励患者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疾病,并给予其他成员相应的理解与支持,相互帮助、关心,彼此信任等[8-9]。另外,治疗师还鼓励组员在团体中讲述自己以往的经历,患病后的改变以及改变带来的影响,大胆向其他成员表达自己的困扰与感受,从而达到自我探索、接纳以及人格整合的目的[10-11]。精神动力学团体心理治疗所带来的特殊效果让其得以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且也有大量的实践与研究证明精神动力学团体心理治疗的方法对各个阶段的心理障碍患者都有积极的效果,另外,该方法与个别治疗相比,其成本效益更佳[12]。根据本研究中的统计数据可知,研究组全部患者应用上述方法进行治疗后,其强迫症状评分、社会适应能力、人际关系敏感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躯体不适评分均明显比仅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优,且P<0.05,有显著性差异存在。

综上所述,将精神动力学团体心理治疗方案应用于神经症病人的治疗中,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建议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游琳玉,贾晓明.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督导伦理的定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28(12):920-922.

[2]张润琴,蔚海娟.心理技术治疗神经症临床对照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4,43(12):1421-1423.

[3]朱宏博,周湘.解析分析性团体心理治疗师的任务和作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28(06):105-106.

[4]陈静,龙德蓉,俞劲.团体心理治疗对妇科肿瘤化疗病人焦虑、抑郁及自尊水平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4,28(02):565-567.

[5]王宇,苑成梅.团体心理治疗在抑郁症中的新进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5(08):1219-1210.

[6]孔艳.神经症的中医心理治疗与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10):77-78.

[7]时国臣,王婧,刘敏,等.针刺配合中药汤剂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12):2659-2661.

[8]白延欣.药物联合心理治疗对抑郁症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3,25(02):327-329.

[9]刘宁,刘艺乒.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制度探析[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4,27(01):44-47.

[10]张勤峰,袁燕亭,孙玲玲,等.团体心理游戏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11):1705-1707.

[11]季锦毅,张毅蓉.音乐治疗和团体心理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影响的研究[J].四川精神卫生,2013,26(01):19-21.

[12]朱宏博,张淑丽.心理动力团体治疗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2,2(24):197-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