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减压术治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16例的临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周围神经减压术治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16例的临床效果分析

张志民

张志民(唐山市玉田县中医院外四科064100)

【中图分类号】R7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2-0225-01

【摘要】目的探讨行周围神经减压术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2月-2011年06月在我院行周围神经减压术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患者16例,回顾其临床资料,并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一周所有患者症状均有明显缓解,治疗有效率高达100%。结论行神经减压术,是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减压术糖尿病周围神经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简称DPN,是发病率极高的糖尿病后期并发症,主要表现为上下肢体末端出现感觉运动障碍[1],如上下肢麻木、疼痛、触觉减弱、甚至出现肌肉萎缩与肌无力等严重症状,一般下肢感觉障碍较上肢更为严重。国外学者对周围神经减压术治疗DPN的研究较为深入。近几年来,国内这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我院于2007年-2011年成功运用神经减压术治疗DPN患者16例,疗效满意,现叙述如下:

1基本资料

1.1临床资料

选取2007年-2011年在我院行神经减压术治疗DPN的患者16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8例,年龄39-69岁,平均年龄57.3岁。I型糖尿病患者10例,II型糖尿病患者6例。并发DPN病程为9个月-11年,平均为3.1年。所有入选本组病人均符合国家糖尿病诊断标准。主要临床症状为四肢麻木、感觉异常、上下肢对称性疼痛等。

1.2周围神经减压术

使用硬膜外麻醉方法行全身麻醉,在腓总神经、腓深神经和胫后神经三处行神经减压术。患者仰卧位。先在腓骨小头下方2cm处,作2-3cm的斜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分离腓总神经。顺延腓总神经方向向远端分离,切断压迫在腓总神经处的部分肌腱,松解腓总神经的神经外膜。然后在第一和第二足趾间行2-3cm的纵切切口,切开皮肤至下游腓深神经,松解腓深神经外神经膜。最后,在跗管作约为6cm的弧形切口,分离出胫后神经。沿着神经走向切断压迫其的肌腱和筋膜,进行充分减压、松解外膜。术后缝合切口,辅以内科治疗及抗感染药物治疗。

1.3疗效标准

疗效的评定以麻木和疼痛程度为标准[2]。

麻木分为无、轻度、中度和重度四种。麻木程度下降两个及两个以上级别为明显缓解,下降一个级别视为缓解,麻木程度无变化视为无效,上升为恶化。

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法来评定。使用0-10分来表示疼痛程度的递增。分数下降大于80%视为明显缓解,下降20-80%视为缓解,分数下降20%视为无效,上升视为恶化。

2结果

术后一周所有患者症状均有明显缓解,治疗有效率高达100%。术后随访3-12个月,患者症状的改善较术后一周更为明显,无一例出现术后病情进一步恶化的现象。

3讨论

3.1周围神经减压术

该手术是Dellon在1992年最先应用于DPN患者的,疗效显著,并进行了长期的随访,证实该手术不仅能缓解DPN的临床症状,还能预防病情进一步加重,可避免溃疡及截肢的发生[3]。

3.2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生率呈持续上升的趋势。目前的医学水平还不能根治糖尿病,因此糖尿病病人病程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其中最常见且极为严重的一种慢性并发症为DPN,并发机率约为60-90%。DPN的症状表现为四肢感觉异常,临床上称为“手套、袜子样”症状。

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表明,由于糖尿病患者的糖类代谢异常,神经传递系统调节异常,在上下肢末端,包括腕部,肘部,膝关节处,内踝处等人体的生理狭窄处神经更易受到卡压损伤,发生缺血,神经内压容易升高,进而引起髓鞘病变,加重病情,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DPN无特异性治疗方案,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周围神经减压术,同时辅以控制血糖浓度、营养神经等内科对症治疗手段。DPN病情发展缓慢,且具有不可逆性,难以防治,美国等发达国家近30%左右的糖尿病方面的治疗费用用于DPN的防治。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多,这方面的防治投入相对较少。笔者希望临床上加大对周围神经减压术的研究,使得该手术更加成熟,帮助DPN患者更好的恢复运动功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增强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的幸福感。

3.3行神经减压术治疗DPN的注意事项

周围神经减压术对DPN的治疗效果相对满意,但作为临床医生要明确以下几点注意事项:(1)肢体末端等感觉运动障碍是DPN表现,而不是由于血管病变、癌变、尿毒症、酒精中毒、重金属中毒及放射损害等其他原因引起的末端感觉异常。(2)手术前务必确保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正常,内科情况、外周血管供血等情况稳定。(3)术前确定患者两点辨别觉是否存在。一般认为两点辨别觉仍然存在的患者行减压术的有效率高,患者恢复快,若两点辨别觉消失,说明神经损伤严重,手术有效率相对小。(4)术中应用显微技术彻底减压,可大大减少复发率。(5)围手术期应辅以内科治疗,术前控制血糖并给予营养支持,术后正确使用抗生素以防止切口感染等。

参考文献

[1]张黎,于炎冰,林朋等.周围神经显微减压术治疗糖尿病性上肢周围神经病[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9,25(4):315-317.

[2]段鸿洲,张扬,张家涌等.外周神经减压术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8,24(9):716-718.

[3]张福征,王才永,李长宝等.神经减压术治疗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二例报告[J].中国医药,2009,4(3):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