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事业单位职工教育现状及建议方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3

浅谈基层事业单位职工教育现状及建议方向

曹艳东

新疆建设职工教育培训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02

摘要:基层单位职工教育经费还比较充足。只要继续合理增加对职工继续教育的投入,培训内容与时俱进,基层机构将继续焕发青春活力。只有提高每个单位和个人的素质,社会才能取得长足进步,实现中华民族在我国的伟大复兴梦想。

关键词:基层事业单位;职工教育现状;建议

前言

事业单位要想不断地提升自身服务管理水平,更好的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就要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提高职工素质。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对职工的素质和专业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事业单位所面临的形式越来越严峻,如何进行有效的职工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的素质和专业水平,是事业单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在不断的探索中寻找适合事业单位的职工教育培训方法,实现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1总体要求

1.1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首要任务,以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为最高政治原则,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本,以全面增强执政本领为重点,突出政治训练、政治历练,把提高政治觉悟、政治能力贯穿全过程,坚持政治统领、服务大局,坚持以德为先、注重能力,坚持精准培训、全员覆盖,坚持改革创新、共建共享,坚持联系实际、从严管理,围绕建立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的素质培养体系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着力提高培训针对性有效性,高质量教育培训干部、高水平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

1.2主要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心内容的理论教育更加深入,使之系统权威进教材、生动有效进课堂、刻骨铭心进头脑,广大干部马克思主义水平和政治理论素养不断提高,“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进一步坚定,“四个服从”成为普遍自觉,思想行动高度统一。党性教育更加扎实,广大干部理想信念、党性观念、宗旨意识进一步强化,思想觉悟、政德修养、品行作风进一步提高,信仰之基、从政之基、廉政之基进一步牢固。专业化能力培训更加精准,广大干部适应新时代、实现新目标、落实新部署的能力明显增强,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专业精神进一步提升。知识培训更加有效,广大干部履职的基本知识体系不断健全、知识结构不断改善、综合素养不断提高,复合型领导干部的培养取得新进展。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改革更加深化,干部素质培养的系统性、持续性、针对性、有效性不断增强,具有先进培训理念、科学内容体系、健全组织架构、高效运行机制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不断完善。

1.3重要指标

(1)省部级、厅局级、县处级党政领导干部5年内参加党校(行政学院或者行政学校,以下简称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以及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认可的其他培训机构累计3个月或者550学时以上的培训。科级以下干部每年参加培训累计不少于12天或者90学时。不同类别干部每年达到一定的调训率、参训率和人均脱产培训、网络培训学时数。

(2)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州、盟)、县(市、区、旗)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每2至3年到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至少接受1次系统理论教育和严格党性教育,5年内累计不少于2个月;一般每年参加1次1周左右的专业化能力专题培训。

(3)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和省、市两级党校(行政学院)教学安排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为主,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比重不低于总课时的70%。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的主体班次都要设置党性教育课程,1个月以上的班次要安排学员进行党性分析,确保党性教育课程不低于总课时的20%。

(4)省级以上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主体班次中,领导干部讲课课时不低于总课时的20%,运用研讨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辩论式等互动式教学方法的课程比重不低于30%。

1.4实施要点

坚持把教育培训作为激励年轻干部担当作为、提升能力素质的重要手段。择优选派干部参加各类培训,从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个人需求的实际出发,结合“万名党员进党校”工程,通过线上线下、内外结合等多种方式开展精准化培训,让优秀干部有更多提升的机会。用足用好各类主体培训班、外部培训等各类教育培训资源,把培训教育资源向工作勤奋、任劳任怨、表现突出的干部倾斜,弥补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开阔干部视野,转变干部观念,提升干部综合能力素质,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

2对策

2.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2.1.1大力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我们党因信仰马克思主义而诞生,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不断成长、壮大、强大。无论是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还是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柱和奋斗的不竭动力。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强调: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

2.1.2大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取得的理论创新成果。把这一理论体系作为全国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就是要使全国各级党员坚信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富强中国,才能实现伟大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唯一正确的理论。”他还强调:“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用这一理论体系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干部学习培训工作,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增强贯彻落实这一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毫不动摇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2.1.3大力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大力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是核心,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开展学习教育,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历来是我们党完成阶段性奋斗目标的看家本领。新使命必须有新思想指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伟大梦想的指导思想。领导干部学好、用好这一思想,一是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文章等原著原文,要及时跟进、精研细读、学懂弄通做实。二是全面学、贯通学、深入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丰富,体系完整,只有下苦功夫,才能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才能成为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武器。三是带着信念学、带着感情学、带着使命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满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充满着对民族、国家、党的真挚感情,充满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所以必须深入学、持久学,才能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完成新时代的各项使命。

2.2进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育培训

2.2.1必须根据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来进行培训。伟大梦想不是喊出来的、等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拼出来的。但我们有一些干部由于不懂规律、不懂门道、缺乏知识、缺乏本领,工作中习惯于用老思路老套路来应对,有时做得还很辛苦,但往往干得不对路子,事与愿违,甚至搞出一些南辕北辙的事情来。这就叫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都要努力增强本领,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只有全体党员本领增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梦想成真。

2.2.2必须强化教育者、培训者的知识素养。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有人研究过,18世纪以前,知识更新速度为90年左右翻一番;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更新加速到3-5年翻一番。近50年来,人类社会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年的总和还要多。还有人说,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人读十几年书,才够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如果我们教育者、培训者不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知识素养,不自觉地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不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那就很难达到《规划》的教育培训目的。

2.2.3必须把培训作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任务。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把学习放在第一位,是因为学习是前提,学习好才能服务好,学习好才有可能进行创新。从这个角度讲,领导干部的学习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本领大小也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而是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事情。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才能使领导和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才能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否则,“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虽勇气可嘉,却是鲁莽和不可取的,不仅不能在工作中打开新局面,而且有迷失方向、落后于时代的危险。

2.2.4必须明确培训的目的。加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目的,在于运用和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说的就是反对学习和工作中的“空对空”。习近平总书记曾举过两个例子:一个是战国赵括“纸上谈兵”,另一个是两晋学士“虚谈废务”的历史教训。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并且是更重要的学习。领导干部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带着问题学,拜人民为师,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结束语

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能使职工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与单位的发展需求相结合,把学习作为职工和单位共同进步的重要途径,在培训中充分挖掘职工的潜能,实现单位与个人的共同成长与进步,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奠定基础,使事业单位在社会中能更好的履行自身的职能。

参考文献

[1]何昕怡.事业单位职工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6(14):9-10

[2]孟剑华.提高事业单位职工教育培训效果初探[J].科技展望,2016(12):289

[3]熊坚.关于改进事业单位职工培训工作的思考[J].湘潮(下半月),2015(8):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