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公共空间中的应用

/ 2

中式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公共空间中的应用

李柯鑫杜鹃杨紫玉

关键词:式古典园林;公共空间;设计手法

一、中式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

中式古典园林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其拥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建筑、雕刻、绘画等多种表达形式融为一体,使物境、情境、意境融合在一起。设计风格以及设计手法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设计手法主要以“自然之道”为核心讲究“天人合一”。

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可以总结为以下十点:造园之始,意在笔先、相地合宜,构园得体、因地制宜,随势生机、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欲扬先抑,柳暗花明、起结开合,步移景异、小中见大,咫尺山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文景相依,诗情画意、胸有丘壑,统筹全局。作为我国建筑设计师面对众多设计手法,应该更加注重对古典园林文化的探究及设计手法的传承,而非倾向于注重新的观念,人们对于传统园林文化的探究少之又少,致使古典园林在现代没有得到更好的传承。

二、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现状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设计师过分追求新潮使得其设计风格过于崇洋媚外,设计缺乏文化认知,过多的洋设计在我国城市中出现水土不服等不适应我国城市发展的状况。面对这一现状我们更应该从古典园林设计中寻找适合现代空间设计的思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实际生活所需对古典园林设计手法进行传承与创新,让其更适合现代社会的需要。

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在城市中建筑与建筑之间的开放性空间。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广大居民服务,是现代人放松身心的重要方式。公共空间的利用率越高,居民心中满意度也就越高从而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但是现代城市公共空间所占面积逐渐减少。高耸的楼房取代了花园与广场,城市公共空间愈加稀少,而作为公共空间其指向性·并不会像私人场所那么强,毕竟面对的是所有城市居民,致使如何提高城市公共空间的利用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三、中式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在现代城市空间中的应用

中式古典园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很多设计手法能够很好地与现代城市空间相容共同绽放出更美丽的姿态。

(一)造园之始,意在笔先

东晋王羲之有“夫欲书者,先于研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先,然后作字。”其“意在笔先”指写字画画或文章创作,先构思成熟,然后下笔。即可释为胸有成竹。而在东方古典园林中也存有“造园之始,意在笔先”的说法。在古典园林中“意在笔先”即指在造园之前对园林建成后的结构有一个规划,同时也表示园林的内涵与寓意。

“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是设计师整个设计的主要构思。在建成之后整个空间或细节都体现着这一构思。在后续的设计与建造中设计师还将现代手法与传统文化完美结合。其总体的景观规划,加入了新的手法、工艺、材料等,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工艺相结合,使得整体和谐相生、融为一体。这就是易亚源境设计的天津格调松间(图1),不仅运用古典造园手法还将现代与古典相结合。

(二)因地制宜,随势生机

中式古典园林崇尚“自然之道”善于表现自然之美,而因

地制宜则是其运用的重要手法之一。造园时常因地制宜、随高就低地布置园林要素,并不讲究对称。对于植物来说虽经过人工培植和修剪加工,但是仍保持其自然生长状态。对于建筑物来说,按照其所处位置构筑园林的布局结构。通常为了能使建筑物有效融入环境,常依照地势的高低曲折来立基,建筑形态多“曲”,结构多样,更加自然协调,同时因地制宜的设计手法也保证了园林结构的多样性。

以天津市的津滨格调平园为例,其设计中运用因地制宜,借景,步移景异等手法,其中因地制宜最为形象。这个园林设计中将各个空间用具有层次的绿化包围。通过对绿化的设计为人们营造所需要的氛围。在人们的视觉焦点处设置节点景观,通过对动线及空间的设计和组合,使得售楼、洽样板房参观等完美融合。使得人们在整个空间中不同位置有着不同的体验,使得因地制宜这一概念在现在建筑与周围环境有了更贴切的定义。

蓟县的曲院风荷住宅小区正是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代表。设计者将荷花引入园中展示“众生平等、君子好德”的理念。院内有山有水,以克服院内空间小,达到“小中见大,咫尺山林”的效果。在墙上开有窗或洞,当人们走在墙边也能看到不同的景色。设计者对于古典园林进行深刻的研究,将空间充分运用,对景与借景设于园景中,植物围合的小庭院营造出传统中式韵味。

四、结语

中式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在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中得到了发展和运用。如文章中可以将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在现代设计中加以运用,可以在古典诗集,画作等从中找到构思,在设计中运用现代技术与先进材料作出古典园林的意蕴。通过对绿化的造型的改变以已达到整体氛围更加契合建筑主体是两者融为一体。通过山水等不同景色的调动,以及细节处的处理使整体达到以小见大,咫尺山林的效果。能实现中式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在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发展和运用,它将是一笔文化、艺术的遗产,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净化人们的心灵。虽然古典园林布局造景手法独特,亲近自然,但它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远超现代建筑,不宜刻意模仿。总的来说,中式古典园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需要得到保护的,但是也不能因为其限制现代建筑的发展,而是在构建现代城市公共建筑的同时借鉴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使其更具传统东方韵味。

参考文献:

[1]贾珺.北方私家园林[K].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顾凯.江南私家园林[K].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3]佘洋.园中园造园方法在现代居住区中式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D].中央美术学院,2012.

[4]赵广宇.融合古典园林空间特质的地域建筑空间营造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

[5]屈桂春,陈麦池.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人居及山水城市新论[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6]郭风平,任耀飞,范升才,袁卫华中国古代园林人居环境与生态健康探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6)

[7]居阅时弦外之音—中国建筑园林文化象征〔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8]朱建宁,杨云峰.中国古典园林的现代意义[J].中国园林,2005,

[9]]宋珊,邹志荣.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继承与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