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藻酸盐敷料治疗脓肿切开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3-13
/ 3

应用藻酸盐敷料治疗脓肿切开效果观察

杨慧王浩(通讯作者)丁立荣张红娟李宝

杨慧王浩(通讯作者)丁立荣张红娟李宝

(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河北沧州061000)

【摘要】目的:研究藻酸盐敷料治疗体表脓肿切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入选患者随机分组后进行脓肿情况评估及切开治疗,分别使用藻酸盐敷料和传统敷料处理,评价患者的换药次数、愈合情况和疼痛程度。结果:藻酸盐敷料和传统敷料相比,患者的伤口换药次数减少,切口愈合时间缩短,愈合率较高,疼痛程度较轻,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藻酸盐敷料能提高体表脓肿切开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藻酸盐敷料;脓肿;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3-0013-02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alginatedressingsclinicaleffectforthetreatmentofskinabscessincision.MethodsPatientswererandomlypidedinto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respectivelyusingalginatedressingsandtraditionaldressings,toevaluatetheswitchingfrequency,healinginpatientsandthedegreeofpain.Resultsalginatedressingscomparedtotraditionaldressings,wounddressinginpatientswithfewer,incisionhealingtimeshortened,thehealingrateishigh,thepaintoalesserdegree,with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Alginatedressingcanimprovetheeffectofsurfacetreatmentofabscessincision.

体表脓肿是由于多个相邻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或皮脂腺囊肿感染形成。手术切开引流,使脓液及坏死组织排出体外,阻止炎症扩散,预防感染,是临床上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切开引流后伤口需经过一段时间换药才能愈合,充分的切开引流及合理的换药方法是整个治疗过程的关键。我院就诊患者由医生进行评估和切开引流之后,选用藻酸盐敷料应用于脓肿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8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行体表脓肿切开引流术患者10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入选病例均无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其中男64例,女44例,年龄18~75岁,平均(42.7±11.8)岁。其中胸、腹部34例,背部、臀部58例,四肢16例,脓肿大小平均为3.5×4.0cm2。

1.2方法

1.2.1分组将就诊的体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发生部位、病程、脓肿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2脓肿切开脓肿切开引流术时,医生应充分的评估患者全身情况及脓肿局部情况,切口应选择立位或卧位的最低位,按解剖层次逐层切开,达脓肿壁外层时将稍粗的穿刺针头插人脓腔,边进针边抽吸,以了解脓壁厚薄和脓腔的深度,抽出脓液后用关闭的止血钳沿穿刺针头缓缓插人脓腔,撑开止血钳扩大切口。切口的大小应与脓腔的直径相等。用刮匙刮除脓腔内肉芽组织、坏死组织及分泌物。

1.2.3创面处理两组患者手术当天,均先用碘伏冲洗残腔,再用生理盐水冲洗,清除坏死组织,观察组给予藻酸盐敷料填塞残腔,外敷无菌纱布包扎固定,3~5d换药1次。对照组手术当天采用凡士林纱条(止血)填塞残腔,24h后采用0.1%利凡诺纱条(消炎)填塞残腔,外敷无菌纱布包扎固定,1~2d换药1次。两组患者在创面底部距伤口边缘0.3cm左右,均用蝶形胶布牵拉伤口直至愈合。

1.2.4医疗配合对有全身感染症状(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患者根据分泌物培养选用敏感抗菌药物全身抗感染治疗,正确合理选择饮食。

1.2.5临床观察指标

1.2.5.1伤口愈合评定标准脓腔被肉芽组织填平,上皮组织完全覆盖。创面愈合时间是指从开始给予治疗日期至创面全部愈合日期为止。

1.2.5.2疼痛评分使用国际上较为通用的数字分级法(numericratingscale,NRS)。该数字分级法用0~10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其程度分级标准为:0为无痛;1~3为轻度疼痛;4~6为中度疼痛;7~10为重度疼痛[1]。通过询问患者,让其圈出一个最能代表自身疼痛程度的数字,并记录患者首次换药时的疼痛分数。

1.2.5.3换药次数实时记录。

1.2.6统计学方法对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伤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疼痛评分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

3.讨论

脓肿是急性感染过程中,发生的组织、器官或体腔内,因病变坏死、液化而出现的局限性脓液积聚,四周有一完整的脓壁。脓肿可原发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或由远处原发感染源的致病菌经血流、淋巴管转移而来。往往由于炎症组织在细菌产生的毒素或酶的作用下,发生坏死、溶解,形成脓腔,腔内的渗出物、坏死组织、脓细胞和细菌等共同组成脓液。由于脓液中的纤维蛋白形成网状支架使得病变限制于局部,另外脓腔周围组织充血水肿和白细胞浸润,最终形成的肉芽组织增生为主的脓腔壁,自愈时间较长,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开引流。如何保证有效引流、减少创伤、减轻疼痛、促进创面愈合、保持皮肤完整美观是临床医护工作者关注的问题。

本研究显示,两组患者换药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观察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患者,说明使用传统敷料治疗的患者疼痛程度较重。关于疼痛产生的机制中,常用的为闸门控制理论[2],该理论提出中枢神经系统疼痛的传导认为,任何能够关闭疼痛传导门户即阻断疼痛感觉由外周传导到中枢神经的方法均能有效止痛。治疗脓肿的传统方法是切开引流,应用凡士林油纱条及利凡诺纱条对伤口进行换药处理。利凡诺纱条具有抗菌作用,但纱布的通透性强,伤口有渗液后,造成粘连,再次换药时,会出现揭除困难,造成疼痛和机械性损伤的加重,延长了伤口的愈合时间,并且患者对换药会产生恐惧感,这是一种负性的心理感受。有研究[3]表明负性的心理状态会影响伤口的愈合。藻酸盐敷料是公认的一种湿性愈合敷料,类似凝胶,由海藻中提炼出的具有高度亲水性、能被生物降解的藻朊与氯化钙反应后制成蚕丝状细纤维。凭借其可吸收自身重量17-20倍的渗液量(为纱布的5~7倍)[4],在覆盖创面后可膨胀成藻酸钠凝胶,在创面上形成柔软、潮湿、类似凝胶的半固体物质,保持伤口干燥,使患者感受舒适,同时隔绝伤口与外界环境,形成一个密闭的无大气氧环境,加速新生微血管增生,对维持湿润环境、提高表皮细胞的再生能力、加快表皮细胞移动、促进创面愈合有重要意义。同时形成的凝胶还可保护暴露的神经末梢,使患者在换药时疼痛明显减轻,不易损伤新生组织,可以无创性的更换敷料,更适合应用于渗液比较多、有窦道或潜行伤口的患者。

观察组患者相对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缩短,且换药次数明显减少,说明在这两方面,观察组更具优势(P<0.05)。传统的伤口敷料利凡诺纱条具有抗菌作用,可保护创面,操作简单和价格便宜的优点,但是它提供的愈合环境差,吸收性有限,无法保持伤口的温度和湿度;采用胶布与皮肤贴合,不紧密,易脱落,渗漏快速,需要频繁更换敷料,容易造成伤口干燥,使创面细胞脱水,导致结痂,粘连伤口;更换敷料的同时会再次损伤和破坏创面,导致伤口愈合速度缓慢,这也就是传统的干性愈合。1962年Winter博士[5]通过猪体组织研究发现,伤口在湿性密闭环境下愈合时间较暴露干燥伤口缩短了50%,提出湿性环境不但提高上皮的爬行速度,同时降低了频繁换药对伤口的机械性再损伤,能更好的促进伤口的愈合,由此开始有干性愈合向湿性愈合转变的研究。藻酸盐敷料在与伤口渗液接触时结合切口渗液中的钠盐,形成凝胶状物质,潴留创面本身释放的生物活性物质,能够提供伤口快速愈合所需的湿润环境,且促进表面细胞合成纤维细胞的移行,生长因子的释放,进而加速肉芽组织生长,增强白细胞功能,促进了伤口的愈合。且伤口周边和中心地带间存在的氧浓度梯度会刺激毛细血管向低氧浓度中心生长,直至低氧状态消失,藻酸盐敷料可提供一定程度的密闭和保湿功能,创造出低氧或相对无氧的微酸环境,可使伤口处细菌繁殖受到抑制,因此更有助于伤口愈合。

研究表明,藻酸盐敷料是一种用于脓肿切开治疗方面疗效好、安全性高的敷料,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增加舒适感,减少换药次数,提升治愈率,缩短治疗周期。并且全程治疗价格与传统换药相差不大,且易于被患者接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陈伯銮.临床麻醉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21-322.

[2]方慧麟.基础护理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90.

[3]ElagiliF.AbdullahN,FongL,etal.Aspiration(oration)ofbreastabscessunderultrasoundguidance:outcomeobtainedandfactorsaffectingsuccess[J].AsianJSurg,2007,30(1):40.

[4]杨戈.慢性伤口护理研究进展[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8(1):131-133.

[5]WinterGD.FormationofthescadandtherateofepithlialisationOfsuperficialwoundsinthedometicpig[J].WoundCare,1995,4(8):336-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