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知识服务业的发展途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7-17
/ 2

浙江省知识服务业的发展途径研究

周萍

周萍(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经济与贸易管理系,浙江衢州324006)

摘要:发展知识服务业已成为优化浙江省产业结构的根本举措。通过分析浙江省的知识服务业现状明确其存在四方面的优势和三方面的劣势,并由此确定浙江省发展知识型服务业的模式和定位,提出促进知识型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浙江省;产业结构升级;知识服务业

中图分类号:F287.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09)14-0124-02

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经济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发展,从资源小省到亿万富省,浙江只用了短短的26年时间。26年里,浙江GDP由1978年的124亿元猛增到2004年的11243亿元,翻了90多倍。2008年,浙江地区生产总值更是达到了21486.9亿元,成为长三角经济圈一个举足轻重的棋子。而今年以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国内外经济周期性的变化,以及外需减弱、要素趋紧、成本上升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影响,浙江经济增速出现明显回落,一些深层次矛盾进一步显现。综观浙江块状经济我们不难发现,浙江整体工业结构层次较低,特别是占经济主体的民营企业大多沦为“世界加工工厂”的角色。它们长期处于产业链的最底端,以价格低廉为基本特征的企业竞争策略长期盛行,产业同质、跟风克隆、品牌意识淡漠挥之不去,一旦遇到这种大规模的金融风暴,往往就成为抗风险能力最弱的一个群体。因此,提升浙江企业的产业结构层次,培养企业的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成为经济持续增长、企业高速发展的关键,而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正是实现上述目标的一个捷径。

所谓知识服务业,又称其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它是指提供知识产品和知识服务的产业,是知识要素地位与作用的增强特别明显、知识要素的主导地位对于该产业的发展特别重要的服务业,涉及知识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全过程。其具有高集聚性、高成长性、高附加值三个显著特点。由此可见,发展知识服务业,不仅可以塑造一批高附加值的产业,而且还可以为浙江的传统制造业提供智力支持,为其发展提供活力,提升其竞争力。

一、浙江省发展知识服务业的优劣势分析

(一)优势分析

1.经济基础相对雄厚。2008年,浙江GDP为21486.9亿元,位列全国第五,人均GDP为42214元,位列全国第四,而知识服务业是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其要得到发展,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浙江相对雄厚的经济基础为其奠定了一个较好的基础。

2.大量涉外领域的出现,使得对知识服务业的需求激增。近些年,外商在浙江省投资持续高速增长,FDI已经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2008年,浙江已引进FDI项目46000个,外资1856亿多美元。而外商的集结,必然出现对许多新的涉外服务领域的大量需求。比如,在涉外知识产权、投资环境、国际贸易等方面的法律咨询和服务,对通晓国际和国内会计准则,涉外专业会计服务的需求;为外籍工作人员提供语言培训的专业教育培训机构;加人国外医疗保险系统、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服务等等,这为国际化的专业人才的集聚创造了广大的需求基础,为浙江知识服务业的拓展和国际化提供了契机。随着浙江以制造业为核心的经济发展,对此类专业服务的需求还将高于经济发展的增长,在国际化过程中更是需求旺盛。

3.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已经有一定基础,新兴产业发展速度较快。近几年,浙江省电子商务、金融、软件、文化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快速发展,在杭州、宁波等地市已有多家外资银行驻扎。以阿里巴巴、淘宝网、中国化工网为代表的电子商务产业风生水起,已在B2C、C2C、以及专业性行业网站上位列全国之首。而浙江相对较好的区位优势和优美的环境也吸引了大批的高科技软件公司驻扎,比如微软、华为、华硕都在杭州等地建立了研发中心。另外,新兴文化产业起步顺利,随着每年杭州国际动漫节的举办。杭州的动漫产业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

(二)劣势分析

1.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总量与占服务业的比例偏小。有关数据显示,近几年浙江省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中,仅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等传统服务业的比重就达到40%左右。传统服务业在总量上具有绝对优势;而一些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如金融业、教育文化艺术和公共管理、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等相对于2004年虽然增加值有所增加,但是无论是比重还是对服务业的贡献度都小于传统服务业,浙江的服务业仍处于传统劳动密集型业态。而从国内外发达国家和城市的情况来看,加拿大的KIBS占服务业的比重为80%,日本为79%,上海为70%。浙江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与其现代化水平处于脱节状态,没有反映浙江城市和经济的发展现状。

2.专业性技术人才趋利性明显,多集中于国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行业。目前,大部分的专业技术人员都集中在国有单位中(包括大型国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而在迫切需要这些相关人才的中小型企业、民营企业却处于科研力量相对薄弱,专业人才缺乏的状态中。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储备与大型国企相比具有很大的差距。而金融保险业、管理咨询业、计算机应用服务业、通信服务业和高端商务服务业等知识密集型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在无形中也提高了民营企业进入这些行业的门槛。

3.创新能力不足。从表1来看,浙江省虽然每年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都在递增,但是和我国其他一些地区,如北京、上海、深圳相比还相差甚远。另外,我们从表1可以看出,专利申请主要是集中在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两个方面,而原创性的发明却是非常之稀少。

三、发展浙江省知识服务业的对策分析

(一)各产业间协调发展,提升知识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渗透程度

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取决于生产与消费环节对其的需求,而这种需求总是与制造业的发达程度和居民收入水平有关的。随着制造业技术改造和升级大规模展开,就会增加企业对信息咨询、社会中介、广告传媒、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等服务需求;同时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从而对知识型服务业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浙江目前的比较优势仍然在制造业,经济发展还得靠制造业来牵引,所以知识型服务业只有依托制造业的发展才能获得真正发展。另外,制造业也越来越依赖于知识服务业的支撑。综观发达国家,以制造业为主的服务业也得到迅猛发展,如美国、日本都已经超过50%,已成为带领制造业升级的重要力量。因此,发达的知识服务业可以为发展新技术产业提供创业的氛围,可以与现代制造业形成互动的机制并降低不同经济体之间的交易成本。对此,应结合自身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知识服务业,推动产业融合。

(二)加快市场化建设,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外资和民间资本向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聚集

良好的发展环境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浙江省应进一步加快市场化建设,加快垄断行业改革,突破体制障碍,积极推进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资源配置由政府为主向市场为主转变,允许更多外资、民营企业参与浙江省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应该打破市场壁垒,放宽市场准入,制定优惠政策,为外资和民间资本向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聚集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由于浙江经济的国际化程度很高,存在着大量的国际资本,外向型经济基础较好,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利用国外资本发展浙江省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完全可行的,积极引导建立一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龙头企业,促进KIBS的集聚,产生集群效应。

(三)提高浙江省知识服务业的知识和技术含量、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发展壮大知识服务企业

知识服务业提供的是知识和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和服务,因此要加大高新技术对知识服务业的渗透程度。同时,加强包括通讯建设、网络环境、信息化平台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构建一个有利于知识流动和扩散的环境。另外,知识服务业要发展也离不开高素质的人力资本,因此,要要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和激励制度,积极吸引海外相关人才回流和人才流动。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可以考虑在政府的引导和帮助下,培育一批业务实力雄厚、创新能力强的“先锋”企业,进而带动浙江省知识服务业的整体发展,增强其地区企业向外拓展的能力。

基金项目:校级课题:《浙江地区知识服务业的发展途径研究》

作者简介:周萍(1979-),女,浙江诸暨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人文地理学专业区域经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