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康复训练应适度

/ 2

中风康复训练应适度

杨洋1周德生1黄政德2

杨洋1周德生(通讯作者)1黄政德2

(1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湖南长沙410007;2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000)

中风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治愈率低、致残率高,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中风”最早出现于《内经》,记载有薄厥、煎厥、大厥、偏枯、偏风、风痱等名称,但真正与现代医学中脑卒中相对应的病名是在《金匾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中首次提出的,“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张仲景认为半身不遂等症状是由“中风”所引起,这也是中风病名之“中风”的渊源。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中风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对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是中风组织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证明,中风后进行有效的康复能够加速康复的进程,减轻功能上的残疾,节约社会资源。

康复治疗分为急性期康复治疗和恢复期康复治疗[1],急性期康复治疗应以临床抢救为主,在不影响临床抢救的前提下,主要通过护理、按摩、被动运动(切忌粗暴)及卧床时肢体应置于抗痉挛的体位等措施来预防褥疮、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关节痉挛、变形等并发症和继发性损害发生,同时为下一步功能训练做准备。恢复期康复治疗,一般在病后3d~3周[2](脑出血2~3周,脑血栓3d~1周)即病人意识清醒,无进行性卒中表现,生命体征稳定了便可进行康复训练应按照人类运动发育时的归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顺序进行。运动时间由短到长,运动强度由低到高顺序进行,运动方式由被动、辅助到自主运动顺序进行。顺序如下;床上移动翻身→坐位→坐位平衡→双膝立位平衡→单膝立位平衡→坐到站→站立平衡→步行→上下楼梯。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应强调的是重建正常运动模式,其次才是加强软弱肌力训练。训练中应包含患侧恢复和健侧代偿训练。上肢及手的功能对于患者生活自理和回归社会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大关节活动恢复较好,手精细动作恢复较慢,需要强化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各关节功能活动训练,掌指、指间关节各方向活动强化训练,手的灵活性、协调性及精细动作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穿衣、洗漱、梳头、进餐、写字、握物等动作训练,另外中医药在中风康复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针灸推拿康复等。回归社会职业训练等帮助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目前,国内外多数学者提倡脑卒中后应当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文献报道脑卒中后康复训练开始的时间从发病后数天到数周、数月不等,而康复训练介入时间的早晚可以影响康复效果。目前对于脑卒中后康复治疗开始介入的最佳时间尚无一致意见。许多研究认为脑梗发生后尽早开始康复训练有利于提高康复效果,但也有研究发现过早进行康复训练会阻碍神经功能恢复,影响康复效果[3]。

康复医学在我国起步较晚,许多医生对康复的方法不了解或了解较少,所以医生很少指导患者及家属,在恢复期内如何使患者的功能障碍尽快好转,如何使患者减少残疾。有的仅让患者活动,加强锻炼。究竟怎样活动,怎样锻炼才是正确的,这样容易使一些患者出现异常的运动模式。例如,如果偏瘫患者只强调上肢能抬多高,手的握力有多大,就会加强患侧上肢的屈肌共同运动,最后出现不可治愈的痉挛或挛缩畸形。有些康复医生在制定康复方案时,并未把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自理能力,回归社会作为康复重点,而是一味追求残肢的功能恢复,往往投人很多的时间和财力而收效甚微。就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和各人收人来说,这种事倍功半的做法是很不合适的。因此,必须对康复的目标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从病人的实际出发,以加强适应性恢复为主[4]。

患者在接受康复训练时应注意适宜的强度,在进行康复训练时,应该使肌肉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完成一定的工作负荷,才能使人体机能为适应这种负荷而得到发展,在人体机能适应该工作负荷后,还必须再逐步增大负荷,否则进步就会停止,但也要注意,锻炼切勿过度,补偿和重建需要足够的营养,它是在人体休息时进行的,因此锻炼强度越大,需要的休息质量就越高,疲劳过度将会大大影响康复进程。当患者尚无独立站立能力时,就强行扶着患者练习“走路”。这不仅达不到目的,反而会加重画圈步态,导致行走时患侧下肢各关节均呈僵直状态,足尖下垂,使患肢“加长”。这样一来,为了使患肢向前迈步,只能通过躯干向对侧倾斜借助骨盆的力量将下肢抬起并向外侧画弧线再落回身体前方。又如关节被动活动,它是早期的康复措施之一,其原则是不能超越关节本身的正常活动范围。如果冒然在患侧肢体做过度或过多的被动运动,就极易导致关节损伤,过度用力则易造成肌肉和肌腱的拉伤。因此,在做关节被动活动时必须注意训练量、生理性活动角度及活动频率。中风后,身体有一个自然恢复的过程,会出现肌肉紧张及可以轻微活动。令部分患者感到欣喜,反复多次自行训练上肢的屈伸、手的抓握及下肢的抬高,认为加强力量训练就可加快恢复。殊不知这样的误用、误练,容易造成肌肉痉挛。由于反复痉挛,可能使肢体功能停留在此阶段,无法继续恢复,所以一定要在治疗师指导下循序渐进。

中风病人由于发病时病情轻重不同,个人体质的不同,既往基础疾病的差异,因而康复的目标和采取的康复手段也因人而异。因此中风后的康复治疗切不可过度,应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按照个体康复治疗计划,应适当的,有效的,平稳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宋文颖,郝超.脑卒中的康复治疗与误区[J].临床合理用药.2012,5(8):125-126.

[2]付军.浅谈脑中风的康复[J].医学信息.2010,23(4):1046.

[3]杨红专.脑卒中的康复治疗进展[J].中外医疗.2011,2:182-184.

[4]楚海波,樊荣华,李铁伟.浅谈目前中风康复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2002,5(1):79-80.